字词 | 章炳麟 |
释义 | 章炳麟章炳麟(1869-1936年)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0年离家赴杭州,入诂经精舍,以经学大师俞樾为师,深造七年。1897年加入康有为发起的上海强学会,曾先后任《时务报》《实学报》《经世报》撰述或总主笔,宣传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后被通缉,1899年流亡日本。1900年返回上海,剪发辫决心革命,编定刊刻了《訄书》。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与邹容同时在上海租界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至日本,主编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同时为留日学生讲授国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兼机关报《大共和日报》社社长,并任孙中山总统枢密顾问。1913年为袁世凯禁锢,袁死才被释放。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后以讲学为业。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于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1936年病故。 【章炳麟】(1869—1936)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余杭区)人。早年参与维新运动。1903年因在《苏报》宣传革命排满,被捕入狱。1904年参与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 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10年,光复会总会在东京成立,被推为会长。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言论。1913年参加讨袁。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924年脱离国民党。1935年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在经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精深研究。有《章太炎全集》。 章炳麟1868—1936年字枚叔。初名学乘,因羡慕顾炎武的为人,改名绛,别名太炎。浙江余杭人。著名语言学家、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9岁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受业,在学习经训的同时,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23岁以后的八年,在杭州的“诂经精舍”受学于俞樾,继承戴震、王念孙以来皖派治学精神,以文字为基点,精研训诂,博考事实,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在学业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曾问学于黄以周、谭仲修,接受浙东派的史学观和民族思想。1884年甲午之战后,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走出书斋,投身革命,以笔墨文章为攻战武器,成为近代史上“有学问的革命家”。章氏一生除参加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外,涉猎所及,在语言文字学、经学、哲学、文学、史学、佛学、医学、教育学乃至社会学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成就。特别是他毕业致力的语言文字学,成就甚高。其语言文字学的代表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小学问答》、《新方言》、《文始》,章氏研究语言文字的首要成果是使传统语言学即小学从经学附庸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之学——语言文字之学。他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是:以语言为主要对象,以语义为核心,应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从音义的结合上研究语言文字的渊源流变。章氏继承了清代学者的成就,是清代300年小学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现代语言学的启蒙大师。世人把他和其高足弟子黄侃的学术称为“章黄学派”。章氏一生著述宏富,有《章氏丛书》。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