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
真实性文艺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属性。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是衡量一切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首要标准,是人对艺术品审美的基本要求。它不是指被反映的人或事是生活中真有过的,而是指它符合生活本质规律与情理上的可信性,指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在本质上契合的程度。 在阶级社会里,真实性是有阶级内容的,不同阶级总是根据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形成自己阶级的“真实”观。检验文艺作品的真实性,应根据客观标准,即作品是否体现了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文艺的真实性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文艺的真实性和作家的世界观,生活经验,知识、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具有进步世界观的作家,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生活,也能够在作品中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揭示生活本质。世界观落后或反动的作家,也可能反映某些生活真实,但由于他不能正确认识生活,他们的作品就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甚至歪曲现实生活。社会主义时代的作家,只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进行社会和艺术实践,就有可能对生活作出真实的反映。 文艺真实是文艺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基本条件,只有真实,才能使人感到可信,才能吸引人,说服人。由于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媒介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因而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实也有不同的形态。现实主义作品侧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描写实际生活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其真实性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浪漫主义作品,侧重于作家的理想追求,致力于理想英雄的刻画,其真实性往往以生活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多地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自然主义的作品单纯追求艺术的生动和生活现象的真实,从本质上说,并不符合生活真实,甚至歪曲生活的真相,艺术的真实性应该是生活本质的真实和细节真实的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