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浑言、析言 |
释义 | 浑言、析言浑言、析言浑言,也叫“统言”“散言”“散文”;析言,也叫“别言”“对言”“对文”。意义相近或相对的两个字,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说话方便,不妨看成同义词,叫做“浑言”;在两者对举时,为了把概念分别清楚,必须看成两个不同的意义,也叫“析言”。“浑言”是强调某一词群词义的共同点,“析言”是着重区别各个词的意义特点。如《荀子·脩身》“体恭敬而心忠信”中的“恭敬”是合成词,两字意义不必区别。《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恭”和“敬”对举,含有“着重外表”与“着重内心”的不同。《史记·秦始皇本纪》“书同文字”中的“文字”连用,不必区别。但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象物之体,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和“字”对举,却有“独体”和“合体”的不同。《说文解字·贝部》:“财,人所宝也。贿,财也。货,财也。”段玉裁注:“《周礼(大宰)注》曰:‘金玉曰货,布帛曰贿。’析言之也。许浑言之,货、贿皆释曰财。”《易·颐》:“君子慎以言语。”《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中“言语”连用,就是“说话”。但《诗· 大雅· 公刘》:“于时言言,对时语语。”《毛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孔颖达《正义》:“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在中国训诂学史上,首先明确指出“对文则别”“散文则通”这一语言现象的是唐代学者孔颖达。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