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毛遂自荐
释义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推荐,随平原君一同到楚国说服楚王出兵共同抗秦。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担任某项工作。


毛遂自荐

❶指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
❷谓自我推荐。茅盾《劫后拾遗》: “这押送的差使大概只好我来毛遂自荐了。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胜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偕从,得十九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毛遂曰: ‘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未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说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巳。’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迟迟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乃愿合纵。“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 ‘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 ‘公相与歃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归赵,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歃(sha)血: 古时会盟,双方口含牲畜之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平原君: 即赵胜,战国赵武灵王次子,惠文王弟,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三度为赵相,为 “战国四公子” 之一。平原君招纳贤能,养食客数千,毛遂便是其中之一。战国赵惠文王九年(前290年),秦围赵邯郸。赵派平原君出使楚国,合纵抗秦。毛遂自赞自荐,要求随往。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相持不下时,毛遂威利并加,软硬兼施,终使纵约告成,遂解邯郸之围。


毛遂自荐máosuì-zìjiàn

毛遂: 人名。荐: 介绍、推荐。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不少握有大权的士大夫们,平时在自己的门下供养着许多食客,以便必要时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卖力效劳,并以此来扶植个人势力。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所供养的食客多达数千人。一次,秦国进攻赵国,一下子消灭了由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接着又乘机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团团围住。赵王决定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救赵,并争取与楚王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当时担任赵国国相的平原君,接到赵王的命令后,便打算从他门下的食客中挑选20个能文能武的人作为随员。可是选来选去,只选出19个人,还差一个人。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叫毛遂的,就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经过考问,平原君认为毛遂很有口才,就同意了。他们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于是,毛遂手按宝剑走上大殿,对楚王分析利害关系,楚王才同意出兵联合抗秦。楚国出兵,解了赵国之围,这件外交大事,就是靠着毛遂的口才而取得了成功。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把那些不经过推荐,没有得到邀请,便自己请求做事的行为称为“毛遂自荐”。


拔茅连茹、三顾茅庐;毛遂自荐


○拔茅连茹bá máo lián rú

比喻递相推荐引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带来一大片|亲戚故旧~地当上了官|君子之进,必与其朋类相牵援,如~。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刘备曾三次往诸葛亮住的草庐去拜访,请他出来帮自己打天下,后比喻真心实意邀请人才:先生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了 |为了引进真正有用的人才,他作好了~的准备。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招聘广告一张贴,就有数十个人~|不才冒失,愿学那~,应聘此职|他不愿~。


毛遂自荐máosuì-zìjiàn

比喻自己推荐自己,主动要求承担重任。
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赵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计划带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一起去。毛遂主动要求同去。后来他果然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成〉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我们要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攻赵,平原君到楚求救,门客毛遂自荐同往,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我推荐。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据《史记·平原君列传》载,秦围赵国邯郸,赵王命平原君赴楚求救,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久无结果,毛遂挺身而出,直陈利害,终使楚王与赵结盟,联合抗秦。后以“毛遂自荐”比喻自我推荐。傅雷《与黄宾虹》:“值此时艰,吾公盛会竟由愚等后辈~,冒昧筹备,亵慢已甚。”柯灵《与余光中》:“曾向出版社~,不自量力,愿任(《余光中散文》)纂辑作序之劳。”


毛遂自荐

原指战国赵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自荐,与平原君赴楚求救,终使楚赵联合抗秦之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后世即以“毛遂自荐”比喻自我推荐,自告奋勇,《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傥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推荐,随平原君一同到楚国说服楚王出兵共同抗秦。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担任某项工作。


推荐方式

推荐方式

向人推荐:进言
由别人推荐:他荐
主动当引荐人:曹丘自任
自我推荐:自荐 自媒 自举 自赞
 自告奋勇,自我推荐:毛遂自荐
 贤良之士自荐:郭隗请始
 大胆自荐,自愿带头:请自隗始 请从隗始 先自隗始 先从隗始
用言词推荐:荐言
 口头推荐:口荐
上书举荐:剡荐
会同推荐:会推
 共同推荐:公推
互相举荐:并举
选择推荐:选荐
 选拔推荐:拔举 选推 选扬 擢举 论荐 论举 铨贡
挑选推荐:选送 解送
 推荐选送:解荐
 通过考试选送:考送
保举推荐:保(保荐;保引)
征召举荐:征举 辟举 辟引
审核荐举:核举
 审阅推荐:阅荐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动词性,主谓结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迫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用于褒义。
【例】原来,毛遂自荐并不避嫌疑。他本来就认为: 有才能的人,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出尖来。(赵金禾《毛遂不避嫌疑》)


毛遂自荐

(同)自告奋勇 挺身而出


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己推荐自己。比喻自告奋勇推荐自己。战国时,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搬救兵。平原君打算从他手下的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位有才能的人一块去。挑来挑去只选定了十九人,最后一个人怎么也选不出来。这时,一向默默无闻的毛遂站出来说自己能胜任,愿意跟着一块去。平原君怀疑他的能力,其余的十九名门客也指手划脚地笑他自不量力。对这些,毛遂都漠然置之。谈判桌上出现了僵局。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说服楚王出兵,最终解了邯郸之围。(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