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shi❶正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觉今~而昨非。”《史记·夏本纪》:“天下皆以舜之诛为~。”(天下:天下的人。以:以为。诛:杀。) ❷认为正确,肯定。《荀子·修身》:“~我而当者,吾友也。”(当:恰当。)王充《论衡·奇怪》:“儒生~古,因生其说。”(因:于是。说:言论。) ❸这,这样,这样看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盖:语气词,引出原因。袭:承袭。)《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只是。贤者: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勿丧:不失去。耳:罢了。)范仲淹《岳阳楼记》:“~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 ❹[是故]因此。韩愈《师说》:“~~圣益圣,愚益愚。”《吕氏春秋·察今》:“~~天下有七十圣,其法皆不同。”(圣:圣明的国君。)
是❶〈隐〉明清江湖诸行指存在。见《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 ❷〈隐〉清末以来四川东部废旧物资交易行指数目九。参“高、明、寒、书、大、川、差、上、是、金”。
非;是
○非fēi(一)(名)不对;错误:痛改前~|分清是~|颠倒是~| 惹是生~|大是大~|或是或~|文过饰~|拒谏饰~|觉今是而昨~|为~作歹|习~成是。 (二)(动)以为不正确:口是心~|是古~今。
●是shì(一)(名)对;正确:~非曲直|你说得~| 自以为~|莫衷一~|应早做准备才~|似~而非|一无~处|明辨~非|这就是你的不~了。 (二)(动)以为正确:各行其~|深~其言。 是
是助词“是”主要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就是“将灭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今吴是惧”就是“今惧吴”。有时在宾语前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更加明显。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即“唯求敌”。《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唯利是视”即“唯视利”。《国语·晋语》:“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依。”“唯命是依”即“唯依命”。这种用法的“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是复指代词。
是昰shì❶ 正确,与“非”相对。《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多类~而非。”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 ❷ 认为正确,肯定。《荀子·修身》:“~我而当者,吾友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而不见可悔故也。” ❸ 指示代词。此,这。《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亦走也。”诸葛亮《出师表》:“由~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❹ 表示肯定判断。《史记·刺客列传》:“此必~豫让也。”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他乡之客。”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 ❺ 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过与?”(过:责备。)《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为?先君之好~继。”(不谷:诸侯谦称自己。)
是*昰shì❶联系两种事物,表示等同、判断、属性、描述、解释、存在等 △ 《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我~中国人|虎~猫科动物|那~蓝色铅笔|他~出自好心∣满地都~水。 ❷正确(跟“非”相对) △ 自以为~|你说得~。 ❸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 △ 实事求~|各行其~。 ❹表示肯定或答应 △ ~,我明白|~,我就来。 ❺姓。 说明: 9画;日部;上下
是❶对;正确:~非︱~非曲直︱大~大非︱惹~生非︱似~而非︱今~昨非︱颠倒~非︱混(hun)淆(xiao)~非︱明辨~非︱一无~处︱判明~非︱自以为~︱实事求~︱习非成~。 ❷认为正确:~古非今︱口~心非︱各行其~。 ❸这个;这样:如~︱惟命~听︱马首~瞻(zhan)︱唯利~图︱不宁(ning)唯~︱~可忍,孰不可忍。 ❹表示解释和分类:头头~道︱丁~丁,卯~卯︱墨水~红的︱我~来看他的︱他~一片好心︱这本书的作者~他。 ❺表示存在:一身~胆︱浑身~胆︱回首~岸︱俯拾即~。 ❻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诗~好诗,就是长了点︱话~说得很对,可是得认真去做。 ❼表示适合:他来的~时候︱东西放的~地方。 ❽表示只要、凡是:~重活他就抢着干︱~好电影他就看。 ❾表示选择,用于问句:你~吃饭还~吃面︱你~坐火车还~坐飞机。 ❿加重语气:那天他~没去︱他~不知道︱天气~热。 ○国~(国家大事)。
是shì❶ 对,正确:习非成是│自行其是。 【提示】与“非”、“不对”相对。 ❷ 表示答应的词:是,就这么办。 ❸ 联系两种事物,表示等同,或者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故乡》的作者是鲁迅。 ❹ 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前者属于后者的情况:他是好心。 ❺ 表示存在:前面是难关。 ❻ 联结两个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表明这两个相同的名词或动词所表示的情况只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存在或本身便是特定的条件,两个这样的结构连用,强调所描述的情况或条件不能混淆:说是说,做是做│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 ❼ 联结两个分句,用在前一个分句中表示“虽然”的意思:人是好人,就是太笨了。 ❽ 在句首加重语气:是学习先进经验。 ❾ 适合:来的是时候。 ❿ 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中: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 ⓫ 的确,实在:我是没去│我是真不知道。 ⓬ 姓。
是〔◇昰〕shì1 正确;对。与“非”相对。如:是非分明。2 认为正确。如:是古非今。3 表示肯定或强调。《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4 这。如:如是。5 凡是。姚合《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6 作语助,用以确指行为的对象。如:唯你是问。7 于是。《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8 表示应答。如:是,我就走。9 姓。
是(14次) ❶此;此地。岂惟~其有女《离》 ❷如此;这样。伤诚~之不察兮《惜》 ❸作语助,用以确指行为的对象。厥身~继 而能拘~达 封豨~䠶 莆雚~营 南岳~止 后帝~飨 厥父~臧而吉妃~得 谗谄~服 久余~胜《天》 惟魂~索些 藂菅~食些《魂》
是shì❶正确。《诗经·魏风· 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朱熹集传:“彼之所为已是矣,而子之言独何为哉?”“彼人是哉”,是说君之所做是正确的。《七谏·怨世》:“谁使正其真是兮。” ❷这,此。《渔父》:“是以见放。”“是以”即“以是”,因此。《离骚》:“岂唯是其有女?”“是”指代楚国。《九思·怨上》:“惟是兮用忧。”意即想到这些就忧愁满怀。 ❸ 用在动词与其宾语之间,且宾语提前,表示强调。此类例子在《天问》中最为多见,如“封狶是射”、“厥身是继”、“南岳是止”、“后帝是飨”、“厥父是臧”等等。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分类
分类别 归类 析类 晰类 表示分类:是(他~工人) 划分类别:流别 根据特点、性质等将事物分成各种类别:门类 分门别类 分门比类 区门分类 目别汇分 别类分门 聚类分门 分门纂类 分门析类 分门合类 分门类聚 按部归类:部居 将事物分别归类,使有系统和次序:分别部居 族分部居 分署部居 按照类别分别归在一起:以类相从 随类相从 整理分类:釐分 (根据事物的特点划分成类:分类)
对象
对象受事的对象:受(~支配) 为(~人蒙蔽) 于(见笑~人) 给(~先生行礼) 把 将 被 替 作为选举的对象:候选(~人) 合适的对象:头路 合适的对象、人才:头脑 娶妻择偶的对象:金屋之选 极为崇拜的对象:偶像 陈述的对象:是(唯你~问) 依靠的对象:天(民以食为~) 族谱、年谱等谱写的对象:谱主 追究的对象:鼻子头 众怨归聚之所:怨府 众人怨恨的对象:众怨之的 有财物可以敲诈的对象:拿手 攻击的对象:靶子(活~) 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目标 大家攻击的对象:众矢之的 众矢共的 众矢之敌 集矢之的 万矢之的 群矢之的 丛矢之的 低劣的对象:破玩意儿 (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对象)
另见:对方 爱人 目标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表示疑问语气:欤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是
是是(恰是;乃是;正是;于~;求~;深~其言;头头~道;自以为~)讠是 应 然(不以为~) 韪(大不~) 系(系是) 辄(~以为是) 惟 属(事~可行) 为 斯 乃(失败~成功之母) 曰 是不是:是否 如果是:若是 名义上是:应名 不正当的是:非是 大概是:许是 应缘 算做是:作(~数) 算是 当做 以为是:当是 难道不是:岂非 莫非 确实是:真是 极是 正是 确是(的~) 硬是 即是 煞是 全是 的是 的系 生生 真成 无不 唱道 唱好是 自然是:本是 自是 表示完全是:简直 全部都是:尽是 皆是 (表示肯定的判断:是)
订正
订正订 校 刊(刊改) 是(是正) (正) 厘正 订正文字谬误:订谬 订讹 补充缺漏,订定错误:补漏订讹 订正讹误:刊误 订正著录:校录 讨论订正:讲订 商讨订正:商订 研讨订正:讨正 校勘订正:雠订 校订 考查订正:厘正 详订 考核订正:考正考订 校定 刊究 稽考订正:稽订 整理订正:综校厘订 修改订正:刊(刊裁) 改定 修订 订定 审阅修订:审订 整理修订:釐剔 编纂修订:编订 纂订 删改订正:窜定 笔削 删除订正:删订 删削订正:芟正 研讨删订:讨删 逐条订正:条正 指教订正:指正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订正)
全部
全部全(全个;全般;全体;全副;全量;全套;全付;全班;全数;全盘;全然;大全) 整(整整;整个;整体;整部) 合(合盘;合计;~家;~村) 阖(~第) 浑(浑全;~身是劲) 总 通(通通;通同;通统;通体;通盘;通共;通计;通总;通数;通类;通前彻后;通前澈后) 满(~碗;~身;~面;满盘;~打~算;~门抄斩) 统(统统;统通) 毕(原形~露) 一(一起;一总;一切;一皆;一概;一体;一并;一是;一古脑儿;一股脑儿;一股拢总)俱(一应~全;面面~到) 佥(~同) 胥(万事~备) 均(~安;~好) 举(~国;~家) 概(~数) 扫(扫地;扫数) 尽(尽尽;尽底;尽行;尽皆;尽多;尽都;尽数;罄尽) 竭 纯(~粹) 镇遍(~地;~体) 顿(顿自;顿然) 应(一应) 净 绝 浑(~身) 所有 诸有 不遗(~余力)囫囵 齐齐 种种 诸余 连根 倾巢 连头搭脑 百分之百 全部、总共:兠肚连肠 表示全部:尽 皆(悉皆;咸皆;尽人~知) 悉(~数) 咸(老少~宜) 毕 具 侪 偕 备(关怀~至) 全(完全;全然;纯全;十全) 都(都卢) 率 类 了(~无长进;~不相涉) 断(~无此理)干净 纯然 纯粹 十成 一定 根本(~不理) 绝然 浑然 简直 通身 彻梢 统统 统通 表示整个,全部:连头带脑 连头夹脑 连头接脚 连头连脚 连头搭脑 完全、十足: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不折不扣 某范围内的一切:凡(~是) 是(都~;总~) 连(~人带马) 事物的全部:体(总~;整体;一体;全体;统体) 全豹 一切物质的总体:宇宙 世界 形成的整体:个儿(论~买) 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铁板一块 全部一起:趸(~批;~数) 全部,无遗留:连汤带水
另见:数量 总括 齐全 ︱部分
指代
指代一般指:或 某 有(~些;~的) 泛指 旁指:他 别(~人) 旁(~的;~证)另(~外) 异 有所指:射 暗指某人某事:影射 暗射 隐射 伪作此语影射他事:讹语影带 无所指:之 焉 厥 其 莫 无 靡 没有 泛指:漫指 表示近指:以 是 此(~若;~人) 斯(如~) 今(~次;~番) 底(~物) 所(~事) 伊 之 兹 然凭(~地) 这(~儿;~里;~么;~样) 作 这个:兹(~事;念~在~) 尔(~外) 者个 遮个 这种:此种 该种 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么些 表示远指:伊(~人;~年) 彼(由此及~) 那(~儿;~么;~样) 恁(~时;~大;~时节) 厥 夫 那个:彼(此起~伏) 尔(~日) 谁个 那一个 那东西 那事情 表示虚指:其(忘~所以)
另见:指出 指点 代替
答应1
答应1应(应诺) 允(允许) 俞 然诺领诺 许诺 表示答应:然 成 诺 是 表示答应和首肯:俞 好 是 对 答应我:见许 答应承担:允承 答应和好:允谐 对某事答应照办:承诺 承应 禀应 应承 应诺 领诺 表示默认、承诺:颔颐 极庄重的承诺:千金之诺 极为重视承诺:一诺千金 千金一诺 百金一诺 空头承诺:空心汤圆 空心汤团 应承摊派(财、物):认派 预先答应:预许 从内心同意答应:心肯 只要提出要求,一定会答应:有求必应 有求斯应 有求辄应 爽快答应:一诺无辞 非常爽快地答应:满口答应 满口应允一口应允 非常爽快地答应接受下来:满口应承 一口应承 慷慨爽快地答应:慨然应允 慨然允诺 慨然领诺 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漫应 (答应做某事:答应)
另见:同意 允许 做事 办理 ︱拒绝 是shi是的 是非 是否 是味儿 是样儿 便是 别是 不是 单是但是 倒是 定是 凡是 反是 敢是 光是 国是1 还是 横是既是 净是 就是 可是 乃是 若是 算是 先是 要是 硬是 于是 真是 正是 只是 总是 自是 是非窝 莫不是 派不是 陪不是 是非不分 是非颠倒 是非分明 是非混淆 是非曲直 是古非今是是非非 大是大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搬弄是非 颠倒是非 回头是岸 马首是瞻 明辨是非 判明是非 惟利是图 惟命是听 百无一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各行其是 共商国是 积非成是 莫衷一是 实事求是 习非成是 自行其是 自以为是 有奶便是娘 丁是丁,卯是卯 一是一,二是二 是可忍,孰不可忍 注释: 1国家大计;国策。
是shi❶判断动词,用来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各种不同的关系,比如同一、归类、存在、质料、特征、原因和目的等:鲁迅就~周树人|柳树~落叶乔木|田野里~一片白茫茫的积雪|这把茶壶~铜的|这样做~为了你好。 ❷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前,必须重读,表示强调,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这办法~好|我~没说这话。 ❸用在句首,表示强调,后面接被强调的对象:~一位解放军战士把他从河里救起来的|~谁这么大胆?敢在这里闹事! ❹用在句首的名词性词语前,表示没有例外;凡是:~人都会对此表示同情|~宝石都会发光|~他说的都准没错儿。 ❺用在名词前,表示适合:他说的简直不~道理|你来得真不~时候|只有这张书桌才放得~个地方。 ❻“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代词或动词。a)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强调二者不同:你~你,我~我,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休息~休息,上班~上班,大家可要把界限分清楚。b)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赞赏:你看人家小刚写的字,横~横,竖~竖|这孩子眉~眉,眼~眼,长得怪清秀的。c)“是”前面加“就”,强调事物的客观性:错了就~错了,何必强词夺理|做了就~做了,要敢于承认|好就~好,用不着谦虚。 ❼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倒(dao)是:想~想,可哪能办到呢?|歌词~好歌词,就是曲子谱得差了些|书~买了那么多,可你不看又有什么用呢? ❽表示疑问和应答:你不~出差去了吗? |他~不~背了思想包袱? |李老师住二楼,还~住三楼? |你~赞成呢,还~反对? |他不会来的,~吧? |你还没有明白吗?一~的。 ❾对;正确:似~而非|我们要分清楚谁~谁非|不要把别人说得一无~处。
是(反)非 否
是1shì❶对;好(hao):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四六·1054)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比我想的周到。”(五四·1529)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七一·1725) ❷表示答应的词: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九·199)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二九·664) ❸指示词,这或那:~夜二鼓人定,多浑虫醉昏在炕,贾琏便溜了来相会。(二一·473)迎春~夕仍在旧馆安歇,众姊妹等更加亲热异常。(八十·2004)
是2shì联系两种事物,并判断或说明两者的关系: ❶表示两者是等同的:可知世上万般好便~了,了便~好。(一·22)想他定~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一·16)他说我这~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七·152) ❷表示属于某种类别:原来这门子本~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四·79)他~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八·191)宝玉也跟了凤姐儿去瞧秦氏去,王夫人道,“你看看就过去罢,那~侄儿媳妇。”(十一·242) ❸说明事物的性质,情况: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五·114)甚荒唐,到头来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一·23)我说你~猫儿食,闻见了香就好,隔锅饭儿香。(六二·1474) ❹与“的”配答使用,表示领有关系:上面二榻四几,~贾母、薛姨妈的;下面一椅两几,~王夫人的。(四十·924) ❺前后两个“是”字,表示非此即彼,或又此又彼: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死~活。(四八·1112)不知~旺儿~谁,吆喝了两个一顿。(六七·1641)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亲~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了。(五四·1267) ❻表示存在,“是”字有“有”的意思:南北皆~大房墙,要跳亦无攀援。(十二·257)满屋里上头~灯,地下~火。(二十·442)他~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一·11) ❼说明原因,“是”字有“因为”的意思:这都~我的嘴快,告诉了姑奶奶了。(十·219)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六·131)回来告诉凤姐,只说张华~有了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被截路人打闷棍打死了。(六九·1682) ❽“是”字前后用相同的词。a)表示情况无可改变: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一刻,挨一日~一日。”(七七·1916)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什么。(六六·1599) b)表示让步,“是”字有“虽然”的意思:刘姥姥便一口吃尽(茶),笑道,“好~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四一·944)我给~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二六·592) ❾强调“是”字后的意思。a)“是”字在句首:~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十二·266)平儿笑道,“那里来的香菱,~我借他暂撒个谎。”(十六·327) b)“是”字在主语后(“是”字省略就是一般表达):晴雯道,“我~在这里,叫麝月在你外边睡去。”(五一·1191)我~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十六·325)你~什么时候来的? (七·157) ❿用在反问句或是非问句:老爷说的何尝不~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四·86)度脱几个,岂不~一场功德? (一·11)你道~新奇异事不~? (二·37) ⓫用在名词前,表示无例外;凡是:老太太这一说,~谎都批出来了。(五四·1267)那一股香比~花儿都好闻呢。(八十·1983)
是s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