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补语”的意义类型之一。指述补结构中述语中心后边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频率的成分。唐启运《句子成分论析》: “数量补语通常是说明动作行为的频率的。这种补语通常是数量词充当。”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现代汉语》: “数量补语分两种: 一种用数词和动量词来计算动作的次数,如 ‘看了一次’ ‘走了一趟’ ‘打了一棍’ ‘踢了一脚’。一种用数词和时间名词等计算动作所占有时间的长短,也就是‘时段’,如 ‘住了两年’,‘等了一会儿’ ‘好了三天’。”后一种,有的语法著作视为时间补语。数量补语也可以说明形容词谓语,如:“说话要规矩些”,其中 “些” 与“考虑一下” 中的 “一下”一样不表示确实的数量,而是对述语的一种强调。
数量补语指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次数或动作行为延续时间长短的补语。 可分两种: (a) 补充说明动作次数的, 一般由数词和动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充任。 如 “他喊了两遍”, “我再看几眼”, “你去跑一趟” 中的 “两遍”、 “几眼”、 “一趟” 分别补充说明“喊”、“看”、“跑”的次数。 (b)补充说明动作行为延续时间长短的, 一般由数词和时间名词构成数量短语充任。 如 “他来山东已经三十年”, “我再学三个月”,“你昨天工作了十小时” 中的 “三十年”、 “三个月”、“十小时”分别补充说明 “来”、“学”、“工作”的延续时间的。 有的学者将这种补语看作宾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