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现状及相应对策研究
范文

    魏玉曦 闫莉菲

    [摘 要]文章以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的现状为出发点,为使本科大学生能够有效适应社会职场生活,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旨在提升地方本科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切实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地方本科大学生;职业适应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124

    职业适应性,即指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生理素质,其形成原因是先天环境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对于现阶段的本科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应以职业适应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升本科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1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现状

    大学生对于职场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为内心的焦虑与紧张,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未做好准备就投入了职场,在求职时易形成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使大学生的求职陷入一个消极的循环中,造成大学生的求职困难。另外,有部分大學生在求职时好高骛远,认为自身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谋求工资高而轻松的工作,这种不现实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适应性,认为总没有合适的工作适合自己,进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于经济与生活有高度的依赖性,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与人交际的现象比比皆是。调查显示,有30%的大学生表示无法与室友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性,也能够影响到大学生进入职业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大学生对职场的不适应性。

    2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对策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对策研究,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2.1 开展职业讲座,提高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学院对于本科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教育工作应十分重视,可以开展职业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学业和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就业环境之中,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培养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适应心态,以适应职业的要求。另外,学校应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大学生规划出适宜自己的工作,缩短大学生的职业磨合期,使其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大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要从纪律、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培养其职业习惯,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首先,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让大学生学会分析与研究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全面思维、创新思维以及逆向思维,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习惯,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拥有良好的做事习惯,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认真做事以及合作互助等习惯,使大学生拥有健全的发展人格,并将这些习惯运用到职场之中,使大学生在职场中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2.2 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

    高校应将职业适应始终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充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大学生刚刚入校时,高校应对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进行引导,并加以宣传,将职业适应的观念注入大学生的脑海中,让其对职业适应的理念有相应的了解。并在大学生投入学习之后,对其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其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的要求。另外,教师开展职业适应的指导工作,由于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寻找工作时,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所以,为使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缓解大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大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 增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投身于实践之中,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使大学生能够提前地适应社会环境,强化大学生的实战能力。高校应秉着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原则,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另外,在暑假时,也应部署好大学生的假期实践内容,减小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心理冲突,让大学生能够在假期中有所收获,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高校也应建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毕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最终使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得到切实提升。

    3 结 论

    总之,对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对策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职业的适应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投身于实践之中,从而真正使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干.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跳槽”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4(3):84-88,83.

    [2]谢润慧,蒋霜楠,黄叶,等.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适应与自我培养现状调查分析——以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8):104-106.

    [3]侯芬.新进大学生员工在职业适应期的心理危机管理——基于组织社会化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51-53.

    [4]周玉成.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5]薛艳.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工作稳定性特征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张华.完善就业市场与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53-5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套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用于河套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套学院毕业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项目编号:HYSZ2015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