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诗意
散文的诗意散文作品中所内蕴的一种诗的境界,即具有象诗一样的炽热的情感、深远的意境、丰富的内韵和优美的语言,能使读者获得一种诗的审美感受。朱光潜《诗论》:“一切艺术到精妙之处都必有诗的境界。”苏联·巴乌斯托夫斯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对于诗意的理解和解释。有的认为,“诗意是美的情思与美的形象的遇合,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而深刻的感受流注和鼓荡于美的形象中的生命的绿色。……诗意经常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境界。意境便是诗意的结晶。” (周冠群《散文探美》) 有的认为,诗意是“深刻新颖的思想和优美充沛的感情; 丰富美丽的想像和耐人寻味的意境; 精练鲜明的富于美感的语言。” (李元洛《散文的诗意》) 亦有的认为,在古代文化中,诗曾是人们对所有艺术的一种总称,古罗马文艺批评家贺拉斯《诗艺》以诗来代表艺术,诗意则是人们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美好境界的一种赞誉之辞,散文的诗意并不是说散文作品具有诗的特征、诗的审美境界,仅仅是指散文作品达到美的极至状态,是对散文的一种赞誉和评定。各说莫衷一是。诗意一词的涵义比较虚,应在艺术鉴赏中揣摩和把握,不宜做过于实的解释,反之会使之偏狭。 散文诗意的特征是: (一) 诗意与饱满真挚的情感分不开。高尔基:“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诗是表现情感的,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也就没有散文的诗意。(二) 诗意与意境分不开。诗不能没有意境,散文诗意的获得离不开意境的创造,来自于情与景、意与境的高度融合。(三) 诗意与单纯、空灵、净美分不开。诗是凝炼的艺术,诗以单纯为美,详实冗密地再现生活无法获得散文的诗意。(四) 诗意与抑扬起伏的节奏和韵律分不开。节奏和韵律是诗的主要特征,散文字里行间隐约跳动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创造诗的境界。 诗意是散文不可或缺的条件。散文的魅力来自于诗意美。散文诗意的创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寻觅诗意。寻觅诗意即选择撷取富于诗意的材料。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无处不是诗材,亦无处不是画材。穷乡绝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而兼画家者,能得个中至致。”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生活中的众多现象,只要是令人动情的、凝聚着丰富情感的人或事,都是诗意的材料。寻觅诗意主要靠诗的“慧眼”和“慧心”。缺乏对诗意美的感受能力的人,不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诗意的材料。第二阶段是触发诗意。触发诗意依赖于情感的升华和想象力的展开。触发诗意可以使富于诗意的材料交织融汇,形成诗意的画面,使构思趋于成熟。杜鹏程《略谈〈夜走灵官峡〉的写作》:“确定了写什么和怎样写,可是没有诗意的触发,这个作品还是完不成的。——即使完成了,也是索然无味的。”第三阶段是表现诗意。表现诗意要抓住材料的动情点,以此作为情感的爆发点,重笔描绘,着力加工,不可一晃而过。秦牧《散文创作谈》:“节骨眼上的细致加工,是十分重要的事。一篇作品能不能感动人,这常常是关键所在。……我自己在写作散文的时候,碰到这些节骨眼的地方,往往放慢速度,特别细心地写。”诗意不能生硬地、标签式地附加于散文的外部,它是散文内在的一种蕴含,应该从散文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