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
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和报刊新闻在写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都要求真实、新鲜、篇幅短小、用事实说话,都要求主题集中、结构合理、语言准确生动。但是,广播是电声传播,广播新闻是供听的新闻,从选材、结构、语言方面又有它特殊的要求,主要是: 1.事实鲜活,题材带响。广播新闻的传播速度比报刊新闻快得多,广播新闻节目的循环周期比报纸的出版周期也短得多。一般电台每天都有好几次甚至十几次新闻节目,而报纸就我国情况而言,一天出一次就算周期短的了。所以广播新闻比报刊新闻要求更加鲜活,多是今日新闻,刚刚发生的新闻,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新闻,而报纸鲜有今日新闻,几乎没有正在发生的新闻。另外,广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广播新闻题材的选择就要充分发挥声音的优势,要注意选择那些带音响的材料,把新闻现场音响和新闻人物的音容笑貌直接传送给听众。带响,是广播新闻的特点也是优点。要注意选择带响的题材,但并不是说带响的题材越多越好。音响材料的选择必须精练、典型、为表现主题服务。 2.篇幅短小,线索单一。广播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和收听的被动性,要求它的篇幅比报刊新闻更加短小。篇幅短小,有利于新闻快速播出,以赢得时间,也就赢得新鲜。篇幅短小,有利于避免由于收听的被动性在听众心理上引起的消极反应,纵然某一条新闻某些听众不感兴趣,不等他们产生厌烦,已经转入播下一条了。如果篇幅过长,就很可能惹得这部分听众把收音机关掉。从结构方面讲,广播新闻应该力求简明顺畅,合乎听知规律。报刊新闻常常会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串联情节,尤其在报刊通讯中多见。广播新闻一般采用单线索。线索多了,会使人听不出头绪,造成混乱。如果必须有两条线索时,应该采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办法,说了一桩再说另一桩。另外,叙述情节时,一般要采用顺叙法,不用或少用倒叙、插叙。顺叙便于听知,也适合于人们“从头至尾”这种认识习惯。倒叙、插叙,在广播中易造成人称、情节方面的听知混乱。 3.内容通俗,语言适听。广播新闻的听众层面比报刊读者丰富,听众中有许多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甚至可能有文盲,这就要求它的内容比报刊新闻更通俗易懂,使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都能听得懂。广播新闻由于是电声传播,声音一瞬即逝,不能像读书看报那样,一时看不懂的,可以仔细琢磨,可以查字典,可以去问人,而是一句话听不懂,就会造成沟通障碍,这也要求它的内容必须通俗,而且语言也必须通俗,必须上口适听。在广播中,应避免探讨艰深的问题和专业性强的问题,避免使用艰深的字词。多用口语,大众化词语,不用生僻字眼,不用可能引起听知困难的书面语、文言文、方言土语等等。并且要尽可能使语言优美动听,注意语言的音韵、节奏,以给听众美的感受。 4.贴近听众,写好开头。有声语言比文字传播更易于感染人。传播者对听众“冷”“热”之情,“远”“近”之意,如果在文字中有时还不易感觉得到的话,通过有声语言的传播,则很容易被听众感觉得到。冷漠、指手划脚会引起听众反感,加大与听众间的距离,削弱新闻的传播效益。亲切自然,平等交流,则会引起听众积极的心理反应,拉近与听众间的距离,收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贴近听众,不仅仅是语言上、感情色彩上贴近,更重要是在传播内容上贴近,给听众以欲知而未知的消息,说听众想说的话。广播新闻还须特别努力吸引听众,引起听众的注意。一般人听广播,多是半收听状态,一心二用,如何使半收听状态的听众进入全收听状态,写好节目提要和新闻的开头至关重要。重要信息,可以引起听众倾听;悬念、问题,可以引起听众倾听;有趣的情节,生动的场面,可以引起听众倾听;亲切的话语,美好的情感,也能引起听众的倾听。行文当中,还需在重要内容前有所铺垫,就是说在重要内容前,有些提示性词语,提醒听众注意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