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感
崇高感对具有崇高特性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崇敬、赞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一般说来,具有崇高特性的对象总具有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过程,并且以真善美战胜假丑恶取得必然的胜利,来展现符合历史规律的社会实践的伟大力量,从而激发起人们的战斗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美学史上,人们对于崇高感有着种种不同的见解,柏克将崇高与恐怖联系起来,认为人对对象 (如黑暗、孤独、无限等)不可理解而感到畏惧,引起自卫要求而产生崇高感。〔德〕康德认为崇高不在对象而在人类的自身的精神,在于人心能抗拒外界威力所引起的先惧后喜的愉悦,它展示了理性的力量向伦理领域的过渡,因此,崇高感是与客体对象无关的精神产物。〔德〕黑格尔则从理念说出发,认为崇高是观念与形式的矛盾,有限的感性形式容不下无限的理念内容,从而引起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显示了在有限形式中理念的无限力量,引起崇高感。〔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在于客观对象本身,“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与滑稽》)。崇高不过是对客观巨大东西的再现。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生活中崇高的能动反映,它不可能完全再现自然界的巨大体积和现实力量,所以它的内容和主题多取材于严重的社会冲突,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其艺术形式也常以粗犷坚硬等特色,给人以崇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