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头shòutóu“寿”字的常用义指年龄大或老,“寿者”就是长寿的老人。然而上海人喜欢用“寿头”来骂笨头笨脑的人。如:“侬只寿头,这东西奈能(怎么)可以放了此地,快点拿出去!”难道沪语以“寿头”称戆(ɡànɡ)汉,是取老年人可能得老年痴呆症而行动呆滞、思维昏聩吗? 中国传统年画中多“老寿星”,据说,老寿星的形象是人们参照古人描述的老子形象设计的。《史记正义》对老子的形象是这样描述的:“老子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纹。”“广额”就是额头宽广而外凸,“额有三五达理纹”就是额头上的皱纹,它是老年人肌肉松弛而产生的,也是老年人的象征,古人常把额头多皱纹者当作年老而善思考,即智慧的象征。但是,如仔细分析,“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纹”无一不与先天性痴呆症的症状相符。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古人精心塑造的寿者与智者的寿星,竟然是一个痴呆症形象,也许,“寿头”即出自年画中的“寿星头”,吴语中即有以“拆空老寿星”喻徒有其表。 不过,“寿头”一词更有可能出典于猪头。清代文人顾禄《清嘉录》是记录苏州风俗的著作,据这本书记载,大约从宋朝开始,江南就有腊月“祭山神”的风俗;吴谷人《新年杂咏》中有:“杭(州)俗,岁终祀神尚猪首,至年外犹足充馔。定买猪头在冬至前,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于是腌透风干,以备敬神之用。”直到今天,上海及江南农村仍有在冬至日腌猪头以供年用的风俗。一过冬至,家家屋檐下吊了几只腌过的“寿字猪头”。笔者认为,上海话中“寿头”来自“寿字猪头”的可能性更大。 又作“寿头寿脑”。
寿头〈粗〉亦作“寿头码子”。江南地区指傻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