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平婚嫁借指出世隐遁。唐王维《早见山中作》诗: “不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 尚平毕娶
尚平婚嫁【出处】《艺文类聚》卷三十六引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尚长,字子平……长通《易》、《老子》,安贫乐道,好事者更馈遗,辄受之,自足还余,如有不取也。举措必于中和。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遂求退,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知富贵不如贫贱,未知存何如亡尔。’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是后肆意,与同好游五岳名山,遂不知所在。” 【释义】 汉时尚长(一作向长)字子平,为人安贫乐道,隐居不仕,为子女安排嫁娶完毕,将家事料理好,即与友人同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后以此典形容人脱略世事,一心避世隐身。 【例词】 毕婚嫁 毕娶 毕婚姻婚嫁完 婚嫁毕 婚嫁愿 嫁娶毕 了婚嫁 女嫁男婚 尚平婚尚平婚嫁 尚平家累 向累儿向平婚嫁 向平心 向平约向平事了 子平嫁娶 尚子愿 【用例】 〔毕婚嫁〕 唐·李郢《终南山》:“会得功成毕婚嫁,幅巾藜杖独归来。” 〔婚嫁毕〕 南朝梁·沈约《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 〔了婚嫁〕 清·吴伟业《送周子俶》:“一官了婚嫁,可以谋归耕。” 〔女嫁男婚〕 唐·白居易《逸老》:“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尚平婚嫁〕 唐·王维《早秋山中作》:“不厌尚平婚嫁早,却嫁陶令去官迟。” 〔尚子愿〕 宋·文同《夏日闲书墨君堂》:“尚子愿未毕,安能赋归田。” 〔向平心〕 唐·卢肇《绿阴亭》:“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 〔子平婚嫁〕 宋·卫宗武《金缕曲》:“两两闺中俱秀质,待子平婚嫁人人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