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体为辞,虽丽不哀
奢体为辞,虽丽不哀哀辞写作中缺乏真情实感,为文造情、玩弄辞藻的弊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痛心而写哀辞,是“为情而造文”,写得实事求是,情意真挚;为了使哀辞华丽好看而强装痛心,是“为文而造情”,写得夸而不实,虽丽不哀。刘勰认为,哀是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悲实依心,故曰哀也。”写作哀辞,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以辞遣哀。”所以,“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的哀辞,才是佳作。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哀吊之文,尤在抒情摅悲,若文过缛丽,则情为词掩,体与义乖,将何以发读者之叹息哉?篇中‘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二语,实斯事之至要。而‘华过韵缓,化而为赋’,尤齐梁文之通病。”刘勰关于写作哀辞要抒发真情实感,不可玩弄辞藻的主张,亦适用于其他诗文作品,对今天的写作仍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