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
夸张不拘泥于准确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有意识地违背事理而对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客 ,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高尔基《文艺笔谈》:“真正的艺术,有夸张的权利。”如李白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些夸张的诗句,表面上违背了客观事理,反映生活不够真实、准确,实际上是文学艺术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鲜明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必然形式。叶燮《原诗》:“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这种夸张不但不会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错觉,反而能够突出强化事物的特征,烘染气氛,抒发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可分为两类,一是缩小事物的特征,参见“缩小”条; 一是扩大事物的特征。夸张多用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中,或单独使用,或与拟人、象征、比喻等手法结合使用。运用夸张,须根据体裁、题材的特点,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酌情为之,不宜滥用。须注意不违背生活本质的真实。鲁迅《漫谈‘漫画’》:“漫画虽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说明运用夸张要把握分寸,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夸张
夸张也叫“夸饰”。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大或缩小,以取得强烈的表达效果。夸张历来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辞格之一。夸张包括两类: ❶夸大。就是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大、快、高处说。如《庄子·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夸张了鲲之大。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了水之急、船之快。 ❷缩小。就是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小、慢、低处说。如《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夸张了黄河的窄。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夸张了月亮离人之近。这是从内容上对夸张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上看,夸张还可以分为形容的夸张、比喻的夸张、用典的夸张、数量的夸张等等。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贵人气焰之盛。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对燕山雪大的夸张中含有比喻。枚乘《七发》:“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借古说今夸张病的不可治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用时间的短长对比夸张思念之深。
夸大;夸张kuādà kuāzhānɡ【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不完全符合实际。 【异】 “夸大”侧重于言过其实,把事情的程度说过说深,把小的说成大的,把少的说成多的,不合客观实际;多指认识上的片面性或故意歪曲事实;适用于成绩、成果、功劳、缺点、错误等;贬义词;常带宾语。[例]他片面~了个人在历史上的能动作用。“夸张”侧重于对事物作超过实际情况的渲染,把特点说得更突出,有强调意味,既可是把小的说得更小,也可以是把大的说得更大;多指有意把话说得过分,但还不失真;多用于风格、语言、动作等;中性词;一般不带宾语。除作动词外,还可用作名词,指修辞学上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表现力的一种修饰手段,例如:“这篇散文大量地用了夸张手法”;“夸大”没有这种用法。[例]他讲的事实丝毫也不~。 【反义】 夸大—缩小/ 夸张—缩小 写实
夸张kuāzhāng❶夸大;把话说得过分。 ❷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夸张kuāzhāng❶ 〈形〉夸大,跟事实有很大的距离:这种说法太夸张了。 ❷ 〈动〉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事物做夸大的描写,以达到对比或引起注意的效果。 ❸ 〈名〉修辞学的夸张格。
夸张kuāzhāng【释义】 ❶夸大,言过其实。 ❷一种修辞方法。为了加深印象、突出事物某个特征,运用夸大的言辞进行描写。 【色彩】 ❶含贬义。 ❷中性。 【近义】 ❶夸大︱夸饰︱虚夸︱浮夸。 ❷夸饰。 【反义】 ❶缩小︱贬低。 【扩词】 ❶故意夸张︱一味夸张︱经过夸张。 ❷夸张的种类︱夸张的构成︱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造句】 ❶他把原来的故事~了,就有些离奇古怪了。 ❍ 这件事经过他的~,就同事实相差很远了。 ❷~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李白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运用了扩大~。︱~的作用之一是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
【夸张】1 夸大铺张,言过其实。2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3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放大或缩小的描写形容,但须有一定分寸,既新异奇特又不违悖情理。 夸张
夸张夸张作为一种写作表现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调和突出描述对象的某些特征,借助于艺术想象力对它进行超常的放大或缩小描写,以达到引人注目,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主要是用夸张言辞表现局部形象或事物状况,在写作中常常使用。夸张作为一种写作手法,主要应用于写实的文学作品中,如在寓言、神话、童话等类型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人物与情节,或阐明道理,或表达思想感情;在诗歌等抒情性的作品中,常用夸张的情节来表达非通常方式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使用夸张手法时应注意,要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以事实作基础;夸张与写实不能混淆;夸张要自然,不要滥用。
夸张kuāzhāng夸大; 因为过分而不符合实际。形容说话、写文章等。例如: ❶ 他个人的讲话不仅措词有些夸张,而且火辣辣的。(沙汀《开会》) ❷ 文学固然有些夸张,(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却是千百年来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长太息呵! (刘征泰《故乡的碑》) ❸ 未来生活的美丽的幻景也跟着出现了,自然是很夸张的。(巴金《家》) ❹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❺ 小说夸张地描绘了殖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❻ 觉民只觉得宣言“写得好”,他却不曾注意到它写得很夸张。(巴金《春》) ❼ 一眼望去,在那苍茫的云岩之中,泛起一大片粉红色的云霞,说得夸张些,简直是漫山遍野。(袁鹰《一品红》) “夸张” 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❽ 他的措词尖锐而又夸张。(沙汀《开会》)
夸张又称夸饰、扬厉、铺张、增语。修辞格之一。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速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离天三尺三”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山高,从而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不怕艰难险阻,快马加鞭跨越高山峻岭的豪迈气概。运用夸张,能强烈地表达作者对所述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3种。从表达的形式看,可分为“直接夸张”和“融合夸张”两种。 夸大
夸大夸(夸张;夸矜) 侈(侈张;淫侈;褒侈) 张(张大;张皇;虚张;称张;铺张) 诩(诩张;称诩) 姱大 侉大 张扬,夸大:装点 夸大荣耀:侈荣 夸大他人的缺点:编派 夸张和修饰:夸饰 夸饰诡奇:衒奇 一味夸自己偏爱的人:钻皮出羽 虚夸不实:浮泛 诙妄 说话、写文章不切实际,夸大了事实:夸大其词 夸大其辞 张大其辞 张大其词 指一说十 附会,夸大其词:附益 故意夸大其词:故甚其词 故甚其辞 说话与实际不符,过于夸大:诞誉 言过其实 谈过其实 夸大其事 张大其事 话说得过头而夸张:言大而夸 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嚣听耸人听闻 耸动听闻 耸动人听 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或细节,夸大或歪曲事实:添枝加叶 添枝接叶 添枝增叶 添枝换叶 述说事实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故意添加内容,夸大事实:拌蒜加葱 喜欢夸大:好大 一个劲儿地夸大:一力吹嘘 极力夸大:盛夸 (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夸大)
另见:夸耀 炫耀 显示1 夸张(同)夸大
夸张kuā zhāng夸耀:他只说没有这个(玉),不便自己~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 (三·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