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结句著一实语,败矣
填词结句著一实语,败矣语出清·沈谦《填词杂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谓词的结句应含情不露,给读者以想象余地。词的结句,以双调为例,指上、下片的结尾。上片结尾称过拍,用以结束词的上半阕。下片结尾俗称结穴,用以结束全词。上、下片的结尾方式,或拍合; 或宕开; 或醒明本旨; 或转出别意; 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说诗》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不出景结、情结两种。“情结以动荡见奇,景结以迷离称隽” (刘永济《词论》卷下)。 上片结句,处在停顿、过渡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结法应“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张砥中语),“如水穷云起,带起下意” (况周颐《蕙风词话》)。若著实语,便有意脉中断之嫌。下片结句尤难,亦无定则。必须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神韵毕具。欧阳修《采桑子》上片以“垂柳阑干尽日风”作结,下片以“双燕归来细雨中”作结,显得辞意高绝。秦观《满庭芳》以“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作结,突出索居之情。柳永《雨霖铃》 上片以景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结,下片则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情语作结,愈觉情意绵绵,言尽而意无穷。苏轼《沁园春》 (孤馆灯青)上片“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作结,引出下片起句:“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意脉不断,转换自然得体。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结,其景迷离,不言闲愁而愁苦之情自在景中。 词的结句必须放开,使其涵蕴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以情结尾虽好,往往有轻、露之弊。要使结句警策、感人,必须顾及全篇章法,或先点染情中之景,后入景中之情,或先追叙往时情事,后写眼前景物,等等,并无一定法度。重要的是依据个人的切身感受之先后,自然成文。切忌为文造情、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