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商讨,斟酌。《北史·崔孝芬传》:“~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疲。”《史通·自叙》:“然自淮南以后,作者无绝,必~而言,则其流又众。”
商量;商榷;商讨;协商shānɡ·liánɡ shānɡquè shānɡtǎo xiéshānɡ【同】 都是动词;都指为求得一个共同的意愿而进行讨论并交换意见。 【异】 “商量”着重在为办某事而一般地交换意见;被商量的事情可大可小,但多指一般的事物,适用范围大;多用于口语;可以重叠成ABAB式或AABB式。[例]买房子可不是一件小事,一家人一定要好好~~。“商榷”着重指为了解决较大、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提出意见互相磋商、研究;对象多为学术问题及慎重研究的事,适用范围较小;具有庄重的色彩;书面语;一般不带宾语;也无重叠式。[例]条例大有~的余地。“商讨”着重在为解决较大、较复杂的问题而协商讨论;需要商讨的多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复杂问题,多用于重要会议;色彩庄重;书面语;无重叠式。[例]群众提出的重大问题将在人大会上~。“协商”着重指为取得一致的意见而共同正式商讨,多通过开会或会谈的形式进行;需要协商的多指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色彩庄重;书面语;可以重叠成ABAB式。[例]为解决好边界问题,双方代表将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进行~。 【反义】 商量—独断/ 商榷—断言/ 商讨—独断 独裁/ 协商—独断 独裁
商榷shāngquè〈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商量讨论:与你商榷│值得商榷。 【同义】商讨│商议。 【辨析】“商榷”和“商讨”:“商榷”侧重于学术上不同意见的研讨,“商讨”侧重协商讨论,多指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
【商榷】斟酌;商讨。 商榷
商榷交换意见。左思《吴都赋》:“剖判庶士,~万俗。”袁中道《寄陶不退》:“往时未忘世乐,尚多杂嗜。今一切已矣,独恨无友耳,安得一帆走白下与兄~也。” 商榷
商榷shāng què商讨。〔例〕本人表明自己的观点,以求得与大家~。 研究
研究究(究研;讲究;考究) 治(研治) 讨 论 摩 考(考查;考校) 揣摸 探索 学习研究:肆治 阅读研究:览究 讲习研究:讨论 修习研究:讲求 讨论研究:讨击 论究 论考 讲论研究:讲绎 评论研究:评究 探讨,研究:讨探 探研 论求 相互探讨研究:相切相磋 调查研究:调研 检查研究:检求 考查研究:考索 考锻 考辨研究:辨究 审察研究:详究 会同研究:集诊 商量研究:商榷 商讨研究:榷 磋摩 切磋研究:摩研 征求意见,商量研究:询谋咨度 分析研究:披究 提出疑问,进行分析研究:质疑辨惑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考据 推求研究:推究 总结研究:检讨 默默地探索研究:沉吟 研究清楚:究明 研澄 (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研究)
另见:钻研 研求 探求 事物 学问
商讨
商讨商(商议;商略;商榷;商榷) 酝酿酙酌 评议 扬榷 扬榷 榷论 研究 商讨公事:议事 彼此立场、观点相同的人在一起议事或共事:同道相谋 主张观点不相同的人,不能在一起议事或共事:道不相谋 谈论商讨:讲议 回信商讨:函商 在谈判或接受任务时提出条件与对方协商讨论:讨价还价 (商量讨论:商讨) 商榷(反)商量 商讨 商议 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