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文十弊
释义 古文十弊

古文十弊

清代文论家所归纳的清中叶古文写作中存在的十种弊病。具体所指有朱珪的“十弊说”与章学诚的“十弊说”两种。朱说见清·袁枚《复家实堂》:“去冬在杭州,见朱石君侍郎,蒙其推许云:‘古文有十弊,惟随园能扫而空之。’余问其目,曰:‘谈心论性,颇似宋人语录,一弊也; 俳词偶语,学六朝靡曼,二弊也; 记序不知体裁,传志如写帐簿,三弊也; 优孟衣冠,摩秦仿汉,四弊也; 谨守八家空套,不自出心裁,五弊也;饤成语, 死气满纸, 六弊也; 措辞率易,颇类应酬尺牍,七弊也;窘于边幅,有文无章,如枯木寒鸦,淡而可厌,且受不住一个大题目,八弊也; 平弱敷衍,袭时文调,九弊也; 钩章棘句,以艰深文其浅陋,十弊也。’”章说见章氏所著《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一曰剜肉为疮,二曰八面求圆,三曰削足适屦,四曰私署头衔,五曰不达时势,六曰同里铭旌,七曰画蛇添足,八曰优伶演剧,九曰井底天文,十曰误学邯郸。”
朱氏“十弊说”与章氏“十弊说”在当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清代自乾、嘉以降,拟古主义诗风、文风占统治地位。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以及标举“义法”、奢言”法式”的“桐城派”,“舍己之所求,而摹古人之形似”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 只求“法式”,而不求“中有所得” (同上),使当时的诗文创作死守“法度”,陷入模拟主义。“十弊”之说的提出,对清中叶的学风和文风,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今之写作仍有可取之处。比较而言,章氏之说影响较大,而朱氏之说少为人知。章说“十弊”详见各分条。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