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纽借指将继位为君的征兆。南朝宋刘峻《辩命论》: “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禄。” ○ 拜璧
压纽指春秋时楚共王择子立储,幼子平王以数拜身子皆在系玉璧的丝纽上而得立之事。后以压纽为君临臣民之兆。《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纽。”汉王充《论衡·吉验》:“压纽,若神将教跽之矣。”《文选》五四南朝梁刘峻《辨命论》:“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禄。”《册府元龟·宰辅·佐命二》房玄龄对太宗问:“大王功盖天地,事钟压钮。”
压纽纽:器物上可以系带的地方,压在璧纽上。比喻将要继承王位的预兆。也作“埋璧”。春秋时,楚共王没有嫡系长子,打算从宠妾生的五个儿子中选出一个立为太子。他和巴姬把一块玉璧偷偷埋到祖庙的院子里,私下约定谁正对着玉璧下拜就把谁立为太子。祭祀时康王一脚跨过了玉璧,灵王把胳膊放到了上面,子干和子皙都离得很远,而平王两次下拜都压在了璧纽上。因此,平王最终被立为太子。(见《左传·昭公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