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
聂婷
【摘 要】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影视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和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并受到广泛关注。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良莠不齐,在创造票房神话的同时也有一些作品遭到了诟病。尤其是电影市场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部分投资人、制作人只看重金钱利益,不注重质量,因此研究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迫在眉睫。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地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谈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的。因此,本论文拟从此角度切入,从剧本创作的具体元素——题材的选择与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表现等方面,探讨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以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小说;电影改编;剧本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27-02
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影视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和研究热点。2000年,台湾网络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启了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先河。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尤其是《失恋三十三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寻龙诀》等电影的热映,一时之间,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蔚然成风,并受到广泛关注。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良莠不齐,在创造票房神话的同时也有一些作品遭到了诟病。尤其是电影市场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部分投资人、制作人只看重金钱利益,不注重质量,使得一些低俗的网络小说涌入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业造成冲击,因此研究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迫在眉睫。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地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谈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的。本论文拟从此角度切入,从剧本创作的具体元素——题材的选择与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表现等方面,探讨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以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改编的底线
在从剧本创作角度具体分析、研究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之前,笔者认为应先理清一个问题,即改编的底线问题。到底什么可以改,什么不能改,改编时不能触碰什么。对这个问题如果认识不清楚,就会导致改编失败,甚至引来争议。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改编的方式有哪些,借用安德列·巴赞在1958年的研究成果,他将改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仅从原著猎取人物和情节,原著的完整性对于改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第二类不但表现原著的人物和情节,并进一步体现了原著的气氛和诗意,但原著的完整性仍然是次要的;第三类把原著几乎原封不动地展现在银幕上,包括人物、情节、气氛、诗意、风格、心理、伦理、哲理等因素,但又不是“剽窃”,在这里原著的完整性是至高无上的地位。①这一研究成果同样总结了目前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改编,都有一个底线问题,那就是都应保留原著的精髓,即原著的神韵和实质②,这是原著的魅力所在,是原网络小说受受众喜欢的主要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在改编时让原著作者参与其中,不失为一种保险的做法,最起码更有利于改编者理解原著的精髓。当然原著作者不一定以编剧的身份参与,毕竟文字表达和视听表达存在一定的转化,他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来。
二、剧本创作元素的改编分析
(一)题材的选择与主题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这其中既有网络小说自身的原因——原网络小说的人气,符合年轻受众的口味,又有电影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好剧本一本难求,改编制作时间短,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从目前改编的电影来看,最受欢迎的题材主要是三类题材,第一类是青春爱情题材,以《失恋三十三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第二类是带有玄幻、悬疑、魔幻色彩的盗墓题材,以《九层妖塔》、《寻龙诀》为代表。第三类是职场题材,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小说的题材选择上,存在着一个潜在的标准,即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去挑选网络小说。目前的电影受众以年轻人为主,能反映他们生活的、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或是能引起他们猎奇心理、为他们带来全新体验的题材是首选。这就为我们今后在改编网络小说时提供了选材标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的变化,具体的题材也会发生变化,但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目标去寻找合适的网络小说这一标准是不会变的。
(二)人物塑造。人物是电影的故事载体,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成败。有的网络小说人物塑造本身就很成功,所以在改编时更容易出彩,有的网络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弱一些,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编剧理论和技法来进行改编。如何进行改编呢,结合受众的观影需求和心理,从已改编的电影文本来看,首先要重视人物的技术性设计,即重视对人物取名、形体、外貌、服饰、口音等外观形态的设计。以《失恋三十三天》为例,原著中这一人物技术性设计本身就比较成功,所以在改编时只要稍加强化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中观众看到一个叫王小贱,看上去很娘,说话嗲声嗲气,不停地涂抹唇膏、护手霜的人物形象,这一系列设计就遵循了我们所说的原则,使人物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又反映出当下阴盛阳衰的社会现实。其次融入当下社会人物性格特征,强调人物性格设计的个性化,以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导演在设计人物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郑微的爱憎分明、阮莞的善良牺牲、林静的绅士隐忍、陈孝正的野心城府、许开阳的至情至性等,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人物又很真实,观众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第三,重视人物关系的设计,主要人物之间、次要人物之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性格要有差异性,形成错位和互补,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三)情节设置。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③情节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在设计情节时,首先要讲求情节的戏剧性。何为戏剧性,它包括三个要件。第一是冲突要件,俗话说得好,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不管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还是人物与环境、与自身的冲突,不管是行为、语言上的冲突、还是思想上、观念上的冲突,冲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冲突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是激变要件,即情节不应平铺直叙,要发生逆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在观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第三是性格要件,即在冲突及逆转性的变化中,包含着人物性格或者意志的因素。以《寻龙诀》和《九层妖塔》为例,在情节设计上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就是因为后者的情节设计缺少戏剧性。第一从冲突设计来看,《九层妖塔》的冲突设计只停留在人类与一群怪兽的打斗上,冲突的设计缺少张力和深度。第二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激变和悬念。第三,情节的发展不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感觉是导演强行在控制人物,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其次,在设计情节时要善于运用各种叙事技法来设置情节,增加情节的戏剧性和可看性。在设计情节时,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技法:悬念、铺垫、伏笔、两难困境……只要有利于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均可。以《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为例,一开场,林静去火车站接郑微,但他始终躲在角落没有出现,最终郑微失望地离开。看到这里,观众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影片的后半段答案揭晓,原来,林静发现了自己的爸爸和郑微的妈妈有私情,他没有办法面对,只有选择逃离。在剧情设计上,导演没有先因后果,而是先果后因,运用了悬念和铺垫技法,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也为后续两人无果的爱情做了铺垫。
(四)场景设计。场景主要指故事发生的空间、时间和氛围。在改编时,首先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场景。以青春爱情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而言,场景的空间选择上不外乎校园(操场、教室)、校园外的小路、饭馆、空旷宁静的草地、公园、现代化的公司,时间上集中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场景氛围以浪漫、感伤、温馨为主,这样的设计,就是从“青春爱情”的主题表达和情节设计出发来考虑的。其次改编时要抓住场景的特点和时尚感,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五)视听语言表现。从网络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最大的不同在媒介语言上,小说是以文字为语言的,电影是以画面和声音为语言的,因此两者有一个转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改编时首选那些易于转化成视听语言表达的,像以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为主的自述体小说就不适合改编,改编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其次,在改编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当下电影受众的特点——年轻,成长在读图时代,适应了视听语言作为媒介的表达,因此在视听语言表现上,不应停留在老一辈留下的视听语言手法表现上,而应随时吸收电影技术的革新成果,并将其运用到电影改编中来,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比如近几年流行的3D技术。
三、改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看,在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不尊重原著,脱离了原著的核心和精髓;人物塑造缺少个性和人性;情节设置虚假、缺少戏剧性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追根究底主要是电影界存在着急功近利向钱看的思想,导致有些电影投资人、导演、编剧过度迎合观众,在改编时为吸引眼球不择手段。因此,在改编时首先要摆正心态,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制作电影,以内容为王,而不是以票房为王。其次在改编时把好关,不脱离原著的核心和精髓。在改编前认真阅读、分析原著,将原著的亮点和精髓找出来,作为改编的基础,再结合专业人士和网友的意见,以编剧理论和技法为依据进行改编。
以上,笔者从剧本创作的角度,通过对电影剧本创作元素的分析,对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进行了浅析,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有限,难免有分析不到位或偏颇之处,本论文只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己之见,今后,笔者将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安德列·巴赞.非纯电影辩——为改编辩护[M],陈犀禾选编.电影改编理论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244.
②汪流.电影剧作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327.
③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35.
参考文献:
[1]周涌.影视剧作艺术教程(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汪流.电影剧本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3]尼尔·克思.编剧的核心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4]陈立强.电视剧理论与编剧技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安培华学院2015年度校级课题“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项目编号:PHKT20150717)的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