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业专业校企融合助力“农业强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徐文选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中职现代农业专业如何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实行人才共育、资源互补、成果共享,助力“农业强县”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中职;校企融合;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29-01

    中职教育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桃源县职业中专紧跟常德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和桃源县委“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的战略部署,依据《2018年桃源县人民政府工作要点》,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加强桃源县农业产业现状调研

    专业群利用2017年暑假对全县农业行业、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70家、家庭农场43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湖南“老字号”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土地林地流转规模达145万亩,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互联网+”等新型农业加快发展,成为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稳居全省第一。乌云界“花源里”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茶庵铺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围绕增效做优农业,坚持富硒引领,大力实施“硒+X”战略,构建“1+2+N”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体系,努力让品质信、品牌响亮的桃源农产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二)农业品牌效应不强

    (1)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2)农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3)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品牌效益不明显。

    二、桃源职业中专现代农业专业现状

    目前,农科类专业在校规模6个班近300人。专业创办至今,共培养学生4700多名,他们或对口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回乡创业成为致富能手,或成为新型农民为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建设有特色、建设成果突出。2011年,现代农艺专业确定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立项省级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的研

    究与实践”(编号:XJK012BZXX033),后获常德市12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成功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014年成功立项国家级课题“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对接地方特色课程的开

    发研究”(编号:201418Y10),现以优秀等次结题。

    2015年4月1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率团来校进行《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参观现代农艺专业展室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业师资力量强、大师引领示范。专业组共有专职教师14人,硕士2人,学士12人,其中3人为高级讲师,1人为湖南省职业名师。聘请了兼职教师10人,均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企业专家。已成立了1个名师工作室,尚在筹建草莓大师工作室。专业组在名师和大师的引领下,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三、校企对接服务地方产业

    (一)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桃源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桃源县企业培养本地实用技术人才。校企双方互利双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本地企业提供生产岗位需求的优秀毕业生。适当探索“双元制”,力求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安心在本地对口就业。

    2.加强社会培训,为桃源县企业行业提供急需的技能人才。每年加強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培训约2000多人,如农村种养大户的栽培技术培训,又如大叶茶、烟草生产技术培训,农药经营人员、农村植保员、电子商务人员等。

    (二)充分利用学校专业资源,服务和指导企业转型升级

    专业群积极参与行业调研活动,为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和指导,助力企业规模扩大、利润提升。

    (1)与湖南智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注资成立民非机构“桃源德禽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主要从事无公害四季草莓的生产研究与实践。(2)与桃源县富硒产业办公室合作,参与富硒功能农产品(如富硒茶油、茶叶、大米等产品)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参与富硒产业示范园的建设。(3)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积极开展茶叶、烟草、农村植保等方面人才的培训。(4)建成一个十人以上、“服务三农”的专家团队,加强富硒产业的宣传和推广。

    (三)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立足项目精准扶贫

    学校精选了超级稻栽培技术项目,从2015年开始,先后到桃源县龙潭镇枣儿桠村、黄伞坡村、三阳镇的茨树桠村、西安镇白洋坪村等地进行项目扶贫。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冷浸田、山榜田,解决粮食低产的难题。专业骨干每人联包两个贫困户,负责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三年来,项目扶贫共提供种子1200多公斤,资金95000多元,技术指导630人天,使点村水稻平均亩产从400多斤增长到1200多斤,农民增产增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018年,学校力争通过项目的开展,让2个扶贫点村的16个困难户尽早脱贫(其中,龙潭镇黄伞坡村有困难11户,牛车河乡三龙村有困难5户)。

    参考文献:

    [1]苏秀霞.结合区域农业发展 创新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龚辉.校企深度融合助力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大发展[J].职业,2018(1).

相关文章!
  • 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

    高瑞琴摘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里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设计的可行性,强化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唤起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三招”写好物品

    李晓梦一、选准物品,抓住特点本次作文,应该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物品,像钢笔、铅笔、圆珠笔、照相机、魔方和变形金刚等都是很好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