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何以可能?
摘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要求和必然选择。吴房村从“三老”村庄向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华丽转变,富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从其经验来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坚持角色恰分,既抓好党建引领又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实现功能恰定,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服务引领、资源整合、关系统合四大功能;夯实组织基础,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 吴房村
作者简介:赵祯(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法学硕士,上海政法学院专职组织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高校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1]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其组织运转与功能发挥直接关系着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真正落地落实、取得实效。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议题,强调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堡垒。[2]就当前而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地亦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客观地讲,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即不少地方的党建工作看似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对于该地乡村振兴工作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有效推动。相关问题,亟需各界关注,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中央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未来走向和目标的最终实现。由此,本文选取了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吴房村为案例,分析和总结其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经验与启示,构建合理可行的理路,使抓党建促乡村振興真正成为可能。
一、个案简述: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吴房村
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西南部,村域面积1.99平方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1447亩农田,1343名村民,其中党员64名。三年前,吴房村的景象却可用“一片凄凉”来形容:一是电线密布、河道黑臭、垃圾随处可见,村庄环境持续恶化;二是土地板结贫瘠,黄桃树“超龄服役”,农业发展受到限制;三是青年人大量外出工作,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村内房屋大量空置,村庄空心化日趋显著。因此,外界通常将之戏称为“树老、地老、人老”的“三老”村庄。一言以蔽之,吴房村的发展已然陷入困境,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然而,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吴房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机。2018年,吴房村获批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并率先启动建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奉贤区委、青村镇党委、吴房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高标准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干出了“加速度”和“显示度”。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吴房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海市卫生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科技引领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逐渐成长为上海乡村振兴奉贤篇章的一个成功缩影。
概括来说,吴房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党旗飘“红”,凝聚强大组织力量。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为契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理论学习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二是夯实队伍建设。实施“堡垒工程”,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抓总,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履职践诺、干事创业,着力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班子队伍,铸造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三是创新阵地载体。结合村史村情,打造村内党建阵地“三治堂”(自治、法治、德治),将理论学习与乡情教育相结合,形成“党建+乡情”学习新模式、宣传新氛围,打通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米”。其二,发展提“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合作联建,优势共融共享。立足和发扬自身优势,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同时,主动与国盛集团等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强化沟通协调、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各类惠民服务和实事项目落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产业联动,模式创新创造。依托国盛集团党委与镇党委结对创设的“产业+基金+基地+智库”模式,与以色列阿森沃亩创新农业公司、市农科院、盒马鲜生等合作,做强黄桃产供销链条,着力构筑以黄桃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同时,加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引入中国美院及吴山明等名人工作室,大力开发民宿等乡村旅游,形成“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融合的超大城市郊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渠道联通,收益增幅增效。基于一二三产业互动,探索打造“租金+股金+薪金”的村民收益模式,真正“鼓起农民钱袋子”。比如,通过开发物业管理岗位,吸纳村内富余劳动力,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创收。其三,治理增“色”,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坚持自治为基。注重发挥党员村民和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先锋示范、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推行“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充分激活村规民约“草根宪法”作用,用“村民的话”管“村民的事情”,确保治理有效。二是坚持法治为本。组建“行走的篱笆”护村队、宅基“老娘舅”等团队,成立“村民小法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群防群治力量,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三是坚持德治为先。加强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户评选、齐贤修身等活动,发动村民积极挖掘吴房“旌义文化”,弘扬源远流长、崇德至善的吴房村好民风,切实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以好民风促好乡风,为吴房村的乡村振兴融入历史之韵、文化之魂、文明之风。
二、分析框架:吴房村抓党建促村振兴实践的经验总结
通过回顾吴房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可以发现:吴房村之所以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现,并不断取得突破和新的成效,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示范带动、统筹发展、推动治理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一)政治引领
实施乡村战略,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而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则应当首先表现在“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上。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一方面承载着破解自身困境、实现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则是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前期探索,形成示范。因此,吴房村党总支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进行推动。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吴房村党总支又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与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比如,在发展方向上,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村情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明确了聚焦富民强村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富民强村行动,坚决打赢聚焦富民强村主攻仗;再比如,在发展理念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富民强村作为主抓手和着力点,把“乡村更美、农民更富、产业更强”的目标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让乡村振兴发展更好地惠及于民。
(二)示范带动
乡村振兴是一场硬仗,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党员带着村民干。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自觉发挥带头作用,在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中展现“红色风采”,才能带领广大村民真正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干事创业、干出成效。就此而言,吴房村通过建立村书记牵头抓总、“两委”班子履职践诺、普通党员带头示范的工作机制,在各项创建活动中,由村党总支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法规宣讲人、勤劳致富带头人、公益事业热心人、邻里纠纷化解人、社情民意知情人、乡村发展推进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比如,在“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活动中,全村党员干部主动跨前一步,组成创建工作宣讲队伍,发动村民加入生态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最终在全区率先完成“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整建制创建;再比如,在推动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起初大多数村民存在观望态度,迟迟不愿流转自家宅基地,一定程度上成为村庄改造的瓶颈问题,而随着部分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协议、积极宣传政策和奔走劝导,最终村民们纷纷签约流转自家宅基地,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三)统筹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3]甚至可以说,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振兴作为支撑,而缺乏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往往不能长久,在短暂的表面繁荣后再次“塌陷”。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首先突出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当然,实现产业振兴,需要立足自身潜在优势和各方资源投入,但更为关键的则是基层党组织的有力推动。吴房村实现产业振兴的经验即在于:在立足自身潜在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社会整合、资源整合功能,引导和组织各类市场主体、资金、人才、资源等向村内集聚,为产业发展、振兴注入活力。比如,在上级党委领导和支持下,吴房村党总支围绕“黄桃”特色产业,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培育扶持新型业态。其中,引入以色列阿森沃、宏辉果蔬等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农业从业者群体,打造从田园到餐桌全产业链;引入盒马鲜生、有赞电商等商业主体,共同打造“桃你喜欢”自营电商交易平台,做大产销对接;引入中国美院工作室以及刘洪杰寿桃艺术馆、吴群名人工作室等名人名企,大力开发“十里桃花”观光路、黄桃特色餐饮、生态垂钓、半山艺和桃源里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资源,做优现代服务业,最终形成了“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融合的国际大都市郊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推动治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亦多次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4]那么,如何实现治理有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5]因此,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关键在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吴房村之所以在乡村治理上取得重大成效,恰恰在于它抓住了“党组织领导”和“三治融合”两个关键要素。一直以来,吴房村坚持将打造党建引领“三只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在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夯实乡村振兴治理基础上上下功夫。具体来讲: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明确党员议事、村民议事、乡贤议事、道德讲堂工作制度,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法治建设为重点,不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纵深,杜绝黑恶势力、邪教组织等对农村基层的渗透和侵蚀;以德治文化为引导,加强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弘扬敬奉贤人、崇德至善的传统文化,切实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以好民风促进好乡风。在此基础上,吴房村党总支又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并举的“三治堂”建设,制定“三厅一堂”工作制度,以“三治堂”为阵地和载体,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真正有机融合。
三、理论反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及其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党支部。”[6]可以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当然,就当前各地实践来看,相关工作在具体推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安排本身存在问题,而恰恰在于没有很好地将之贯彻落实,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未能彻底厘清工作思路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而吴房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即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借鉴吸收吴房村实践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和尊重村民主体地位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区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两者的角色,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最小细胞”,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而村民作为乡村的最广大群体和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因此,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确保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最大程度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样的道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把民心作为做大的政治,把强村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围绕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乡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群众的“口袋” “钱袋”“脑袋”三个袋子都鼓起来,使其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如此,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四大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7]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突出政治功能并不意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只是仅仅承载一项政治功能。基于对吴房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至少要承担并发挥好四大功能。一是政治领导功能,包括价值引领、思想引导、政策传导。比如,通过学习宣传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凝聚村民向心力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服务引领功能,包括志愿示范、柔性劝导、难题纾解。吴房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为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志愿者护河队,定期开展河道日常保洁;为推动村民集中居住,调动党员干部跨前一步,签约示范、劝导村民流转宅基等,即为此项功能的生动体现。三是资源整合功能,包括对各项产业、文化、人才等乡村振兴资源的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机融合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产业、文化、人才等资源的支持,但如何发掘自身潜在的资源、如何统筹配置好现有资源、如何选择引入社会和市场资源、如何促进各方资源有机融合,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上有所作为。四是关系统合功能,包括对参与乡村振兴各主体的内外聚合、纵向浸入,以及各主体间关系的横向协同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可能局限于自说自话、单打独斗,而必然是开放型的振兴,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这就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多方主体将介入到乡村之中,并与村民等原生主体或相互之间产生关系。相应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必然要担负起理顺各方主体间关系,并使之产生协同和聚合效应,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重任。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
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强弱,更关系着它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使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落实。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是抓到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而只有以强大的组织力为支撑,才能保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否则一切皆为空谈。当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结构。青年党员缺乏、组织成员老化,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必须首先从优化组织结构入手,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培养造就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要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运转。运转起来、高效运转,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前提。因此,一方要深入推进“班长工程”“堡垒工程”“细胞工程”建设,实现党员队伍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增强组织成员主人翁意识,使其真正关心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增强组织活力。三是要建设密切和谐的党群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得和群众在一起。[8]同样,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只有在关心村民、服务村民的实际行动中,建设密切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组织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以及相应的人才、资源、资本等的有效汲取和融合统一。因此,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抓手,这一抓手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正是在此意义上,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当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既要成为广泛共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同时还要坚决避免名实分离即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张皮”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聚焦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看待和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激活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功能。基层是创新的摇篮,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支持之下,通过各地持续深入的基层实践以及相应的经验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终将成为乡村振兴最强有力的“引擎”,乡村振兴的愿景必将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宏耀.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J].人民周刊,2018(13):60-6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3]蒋辉、刘兆阳.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以湖南千村调研为例[J].求索.2020(2):128-134
[4]陈进华.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N].经济日报.2020-08-27(011).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共产党员(河北).2019(21):8-19.
[6]习近平这样勉励第一书记[OL].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sz/202008/t20200810_12444420.htm.2020-08-1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