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魅力乐小,品味精彩课堂
【摘要】小学音乐阶段的音乐教学任务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均可得到开发,让学生能从课堂中受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品位;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1月6日—8日,在黄少珊校长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工作室的学员展示了12节研讨课,呈现出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
先回顾一下这12节课的课题:彭涛《奥尔夫教学法》、温秀清《顽皮的杜鹃》、赵贞《草原就是我的家》、何莹洁《小螺号》、温小娟《摇船调》、赵悦《一支短笛轻轻吹》、廖剑明《音阶歌》、闻龙辉《玩具兵进行曲》、刘赟《小朋友爱祖国》、周志《青春舞曲》、刘涛《口哨与小狗》、吴心宇《我是少年阿凡提》。
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授课的版本有人音版也有花城版;课型有唱歌课也有欣赏课;学情有低年段也有高年段;课时有第一课时的新授课也有第二课时的拓展课。有趣的课堂,丰富的课型,新颖的教学,有效的手段,师生的互动,全员的参与,积极的评价,共同促成了这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从教师的反思、学生的反应、课堂的反馈来看,要完成一节优质课,关键要从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要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应强调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而不应做相反的暗示,比如教学难点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地解决了,而不是单独拿出来说,特别是别这样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难点”、“现在我增加难度了”、“我们要去闯关了”……等等,我个人认为音乐课就是轻松的、愉悦的、有趣的,不要让学生觉得上音乐课就是去面对困难,这样心里有压力,无法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二、课堂导入“短平快”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呈现音乐作品,如果上课开始后八、九分钟,还在打节奏、做游戏、听故事,且不说后面的环节有多精彩,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超时。我们经常提到“向40分钟要质量”,就是要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精炼到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避免出现“虎头蛇尾”,因超时匆忙结束课堂。
三、呈现作品的完整性
首先要说明,是指第一次播放作品的时候,要完整地听赏一遍。因为这是学生对作品的首次体验,必须在安静、没有干扰 的环境下完整聆听,才能对作品有个整体印象。有几种现象值得商榷,例如:一边播放音乐,教师在旁边不停地讲解;首次聆听的时候,播放带有视频的动画音乐,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在动画片而忽略作品本身的音乐性;听第一段,按停,提问,再听第二段,按停,提问,再听第三段,按停,再提问……
董森炜老师执教的《蝈蝈和蛐蛐》,在导入环节之后,立刻清唱,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当学生对作品有整体印象后,再分成三个乐段,逐步教唱。
四、要有灵敏的耳朵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能听辨学生在音准方面是否准确,音色方面是否统一,还有强弱的处理,都要有非常灵敏的耳朵。我在我的《音阶歌》的课后反思里,比较详细地叙述因为忽略了歌曲中对音准的把握,导致了学生在“唱好”方面做得不够,留有遗憾。
五、把握提问的有效性
“好不好?”“想不想?”“对不对?”……
以上几种提问,说实在话,我们用得最多。因为可以很好地导入下一个环节,在主观想象中,学生的回答都会朝着自己预期的设计进行下去。例如教师跳一段舞蹈,问:“想学吗?”,学生应该说:“想学”。师:“那好,我们一起来学舞蹈”。这是多么理想的设计啊,但是事与愿违,有些“意外”就是唱反调。万一有学生说:“不想,不对”的时候,教师情何以堪?所以我提醒我自己,在设计课堂提問的时候,多想一想,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会不会有两面性?学生会怎么回答?把可能出现的“意外”提前堵住,避免尴尬出现。
六、关注学情,降低难度
我在很久以前,看过一次公开课。上课的老师由始至终,高高站在讲台旁边,或讲课、或按课件,偶尔一两次走到学生旁边,也不超过前两排,最后一排的学生根本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也从不会走到最后一排。显然,师生之间已经划出一道深深的沟堑。所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细节。
总之,以上是我在跟岗学习第二周的观课反思,虽然是零零碎碎的,但正是我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每一节公开课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让我学习,也有一些遗憾让我反思,毕竟人无完人,课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但正是这种缺憾美,促使我跟岗学习的步伐要越走越快,越迈越大。不自满,不懈怠,向着目标朝前走!
作者简介: 廖剑明(1978—), 男,江西大余人,小学音乐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