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女书时代女书的艺术传播研究与应用
摘 要:传播是万物从出现到被认知的唯一途径。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熟知的人不多。作为一种文字,女书虽有汉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汉字,其不仅独具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且更是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于一身。因此,对女书艺术传播应区别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要注重从女书的形、女书的载体角度研究,同时要结合与女书相伴而生的女书习俗。通过研究女书和女书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挖掘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各种形式的女书艺术形体,为女书的传播开辟一条精准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女书传播;艺术应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传播是万物从出现到被认知的唯一途径。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熟知的人不多,如何让这朵“深山中的野玫瑰”走出深山,让其绽放异彩,离不开传播这一途径。
一、传播的价值与女书的传承
传播是一种基本社会功能,它通过交流,沟通,通讯,交际,交往等方式,让事物被充分地认知,也让受众掌握这一事物的信息。传播具有共享性、快速性、双向性、广泛性的特点,是人们关怀彼此,共享世界的途径,是事物确证自我的方式。
女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字,造字、读音方式别具一格。这是女书传播困难的重要因素。
首先,女书绝大部分是用纺织、女红图案呈现出来,同时受当地方言的影响,这一独特的造字特点使拼读十分困难。
其次,女书流传资料相当稀少。受当地 “人死书焚”习俗的影响以及历史的原因,女书作品文献大量损毁,导致流传至今的女书原始资料凤毛麟角。
最后,女书的传承方式非常奇特。女书流传的范围较窄,采用的是“母传女、老传少”,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既没有专职教师,又没有教授女书的学校,更没有传授女书的教材,传播方式单一,导致会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随着20世纪90年代江永女书自然传人一个个离世,女书的传承受到阻断。2004年9月20日,最后一位经历女书文化全过程的百岁老人阳焕宜去世,标志着原生态女书历史的结束。
综上所述,从女书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来分析,女书传播途径狭窄,传播方式单一,缺乏共享性和广泛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其受众面小,传承必然会遇到阻碍,濒临灭绝。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魏润身就曾说过:“我们虽然有着由1000多个斜体修长、秀丽清癯“女字”构成的若干诗歌、记写,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吟咏、沟通与交流,也就是没有了代际的传承,那么女书再珍稀再独特,也只会成为尘封的符号、一个没有意义的空壳。”
二、精确传播与后女书时代女书的艺术传承
精确传播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充分了解受众信息的基础上,采用特定的方式,针对特定的受众面,指向性地进行传播。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精确传播具有方式的针对性、目标受众的特定性的特点,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和成功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也是精准传播的一个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女书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为抢救、保护和传承女书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女书的受众面逐渐扩大,被人所熟知。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在历史的车轮驱使下,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影响着每一个村落,加上女书自身的因素,女书的传承面临着重重困难,除了当地政府、部分学者及极少部分女书传人仍在为女书的传播努力之外,女书核心流传区已出现了女书文化的式微。冯骥才先生曾这样说过:“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坎坷而独特的过程全部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女书作为江永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女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得到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在女书已濒临灭绝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保护。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让其延续下去,而不是成为尘封的记忆。女书作为一种文字,不仅要在语言学、文字学上进行传播,更要在艺术层面下功夫。通过艺术的应用,开发特定的产品,产生特定的受众,建立特定的、稳定的目标对象。然后通过这些对象的再传播,从而不断扩大受众范围,达到传承的目的。
三、女书传播的艺术应用
作为一种文字,女书虽有汉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汉字。女书有着婀娜多姿的结构,有着独特的载体,其不仅独具自身的艺术价值,更是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于一身。这朵神奇的文化奇葩,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因此,对女书艺术传播应区别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要注重从女书的形、女书的载体进行研究。同时要结合与女书相伴而生的女书习俗,通过研究女书和女书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挖掘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各种形式的女书艺术形体,为女书的传播开辟一条精准的传承之路。
(一)女书书法形体运用
扇、帕、纸是女书的的主要载体,从女书的传承到今天,幾乎所有仅存的作品都是靠这些载体而传承下来。本人毕业设计分别用扇、帕、纸结合女书书法特征,并融入女书的象形、形意完成。
“舟”(图1)线条柔美,修长婉转、圆畅秀逸,结合扇表现出其象形的造字法则,诠释了女书书法线条的柔性美。在女书之乡湖南永州江永“读扇”是“老同”之间用于联络和沟通的介质,用于互述和感情沟通,至今保留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老同”之间互述内心幽怨,反映出了当时男权思想主导的封建社会。当女书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出了当时女性内心对女权的追求,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角度上狠狠地冲击了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
“竹” (图2)节奏感很强,同时也是个象形字,无论是笔形还是字形,都能感受出造字的意境与法则。“竹”字本人选择了纸作为表现载体。“女读纸”也是“老同”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女书用来记事的载体,是女书得以传承下来的载体之一。正因为有了“读纸”的形式存在,女书书法到今天才有了不断的发展和探索。
“高” (图3)在女书里作为一个形意字的形式出现,字形高挑修长。无论是从女书书法的意境还是从女书的造字法则,都不难看出女书文字的意境,和创造女书的智慧和文明。在表现“高”字的过程中,本人选择了“帕”。“读帕”是汉字传承中特有的载体。文字在织物上的表现更推动了女书笔形发展的艺术表现,更拓展了女书文字的实际应用,使得女书文字不仅仅以一种信息传达而出现,还以一种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传承下来。
(二)女书招贴形体运用
女书字体由点、竖、斜、弧四种笔画组成,书写呈长斜菱形,字体结构左低右高,秀丽娟细,造型奇特,纤巧细腻,倾斜飘逸,秀丽清癯,具有隐藏丰腴倾斜的古代仕女字形形态。作品《解读·女书》(图4)系列招贴设计采用洁白如玉般的女性人体的肢体语言解读女书字形,意在表现其字形形态特有的韵味,用来宣传这种神秘的文字!
(三)女书首饰形体运用
首饰形态直接采女书文字进行设计。女书的美不单在形在内容在意义还在其声,表达了中国女性的地位,希望女书文化可以代代相传。作品是以江永女书文字为原型根据不同变化设计出来的项圈和耳环,其字体形态几何化,一改女书婀娜字态,用银和绣片相结合颇有瑶族韵味,铃铛承担文字的点,该作品重点突出女书文化的传播(图5)。
参考文献:
[1]范东生.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过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
[2]戴元光,邵培仁,龚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冯骥才.思想者独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彦卿,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