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种植管理以及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刘宝同 杨淑广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范围内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数量与水稻不相上下。我国小麦的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只有1/6的小麦被用作牲畜饲料,大多数小麦果实都被磨成面粉后制作面食,或用于食品化工领域使用,在我国的种植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常规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小麦生长、发育、繁殖的有效管理,病虫害对小麦亩产量的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入,还影响到当年小麦的成本价,影响市场的粮食价格。本文从小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农户的年产量、年收入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1、小麦的种植管理
(1)种植土地管理
小麦对土壤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土壤保水、透气、没有大土块、有充足的根系延伸空间,有机质含量≧1.5%,全磷含量约0.1%,全氧含量约0.1%。因此,农户进行小麦种植前,必须做好整地和基肥工作,在上一茬小麦收获后进行深翻晾晒,使土地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促进小麦植株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性;在施加基肥后静置一段时间,农户在这一时期不要翻动土壤,使基肥与土壤中微生物结合,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为小麦种植奠定基础。
(2)种子筛选管理
种子的品种、性状、有无病害情况,对于种植业来讲十分重要,农户在种植小麦前必须要根据所在地气候、土壤、常见病害等因素选择所要播种的品种,比如,东北地区种植业基本上一年一收,且气候严寒,需要选择抗冻、抗病、抗倒伏、高产的小麦品种。种子的品种筛选完成后,农户要对种子进行细致挑选,将有虫蛀痕迹、有病害痕迹、种衣破损、干瘪的种子挑出去,留下品相好、饱满、重量高的种子,经过这一工序,能够有效降低在发芽、抽苗时期的病害发生几率,提高小麥种子的成活率,降低农户在种子上的成本投入。种子挑选好后,需要在下种前进行药物浸泡,常用的药物有多菌灵等,能够有效杀除种子表面附着的虫卵、病菌,提高成活率。
(3)种植后的灌溉管理
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分,古代社会的农耕活动主要依赖降雨,人工灌溉的难度较大,且对何时补水、如何节水没有概念,也是古代农作物亩产量普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到今天,我国农业领域中对于灌溉有了更新的发展,灌溉被分为沟灌、喷灌、滴灌等数种,适应不同的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在满足农业种植需求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降雨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水分蒸发量有很大关系,也与降雨带位置密切相关,因此,每一年的降雨时间、降雨量都会有所不同,农户不能仅靠经验进行灌溉管理,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期需求、降雨量来综合考量,土壤中水多就排水,水少就补水,还能够避免土壤板结,为小麦的亩产量提高提供助力。
(4)种植后的追肥管理
肥料始终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物质,肥料的正确使用不仅能够辅助农作物的生长、繁育,还能够降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率,保护土壤的肥力,使土壤实现可持续利用。农作物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物质有着不同的需求,田间管理期间,农户需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进行追肥,例如:小麦生长期需要追加氮肥,降雨集中时期需要追加氮肥,小麦抽穗期要追加磷钾肥等。
(5)除草和松土管理
除草和松土在小麦下种后,是一个二合一的管理方式,对于小麦高产十分重要。无论是农户不经意携带,还是风力散播,田地中始终无法杜绝杂草的生长,及时使用化学除草剂,也无法保证杂草不复生。农户要在田间勤快走动,及时拔除田地中冒头的杂草,避免杂草与小麦植株争夺营养物质、水分、生长空间,也借助拔除杂草的动作,将因降雨而轻微板结的土壤被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呼吸能力,促进小麦根系茁壮成长。
2、小麦种植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1)清除自生麦苗以预防小麦病虫害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农户会在田地间发现非播种的、自生的麦苗,这些麦苗没有经过种子处理,很容易成为小麦病虫害传播的源头,影响整片田地中的小麦生长情况,因此,农户要及时清理田间的自生麦苗,万不可为了一点点可能的产量而提高病虫害的爆发几率,最终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2)适时进行小麦播种以预防病虫害
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都不适合播种得过早,冬小麦过早播种容易导致麦苗徒长,不能积累有效的能量进行越冬返青,容易患小麦锈病、纹枯病,通常情况下,建议播种时间不早于9月中旬;春小麦过早播种容易导致麦苗种子受冻,导致种子发芽率不高,浪费成本补种是一方面,小麦植株病弱率高,更容易感染小麦病害,在虫害面前无招架之能,病虫害爆发率高且难以控制。
(3)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主要表现为人工除草和保墒增温。人工除草是以人工拔除、铲除的方式消灭田间杂草,为小麦空出生长的空间,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抢营养物质、阳光、水分,不给病菌、害虫藏身的空间,降低小麦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保墒增温主要指覆盖地膜等提高地表温度的方式,地膜的覆盖一方面能够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实现保水保湿,另一方面能够灼伤新发的杂草幼苗,降低杂草的冒头率,高温环境影响虫卵的孵化率,达到显著的抑草、抑虫的效果。
(4)小麦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化学试剂实现病虫害爆发几率降低、病虫害治疗的技术。小麦锈病、纹枯病是十分常见的小麦病害,常出现在小麦抽穗期前,三唑酮是治疗的重要药物,以每亩50g的药量与水混合后进行喷洒,能够有效抑制和治疗小麦病害。蛴螬、金针虫、蚜虫是十分常见的小麦虫害,乐果乳油是防治虫害的重要药物,以每亩100g的药量与水混合后喷施。
(作者单位:277700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