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杜凯
由于农村经济问题以及技术条件的缺失,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农村污水的处理,已然成为当今农村水环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农村污水现状,农村污水的现状以及污水处理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论述,提出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发展的建议。
1、农村生活污水现状
某市农村人口总数为159.7万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受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依据《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分别对居民生活、餐饮、洗涤、洗浴、住宿以及医疗机构等不同用水环节,选用不同的用水定额取值测算用水量。全市除城镇周边外大部分村庄基本为旱厕,同时大部分村民家里有给水排水龙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按照《农村给水设计规范》,用水量取80(L/人·d),则全市农村生活用水量为4747.92万吨/年(估算值)。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按取用水量的75%取值,则某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水量为3560.94万吨/年。
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厨房用水、洗衣、洗浴等。没有修建入户污水管网的,存在污水隨意泼洒现象,有入户管网或入户排雨明渠的,通过管网或水渠直接进入河道、农田等自然受体。
根据我国的区域行政划分,对各地不同地域(东北,西北,华北,东南,西南,中南)农村水质开展了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实施存在困难
部分村地处山地,未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且无有效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收集管网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村庄缺水,排水量小,无法确保稳定达到设施处理量,进而无法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2)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突出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严重不足,大部分村庄盥洗和厨房污水以地面泼洒为主,粪便污水以旱厕为主。
(3)运行经费不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以上级补助资金为主。设施建成后,由于运行经费无法保障,导致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建议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统一规划,科学指导实施
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结合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着眼当前、兼顾长远,鼓励在县级层面统一招投标,统筹规划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确定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吸引有信誉、有实力、较大规模的环保企业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农村环保治理水平。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要结合各农村特点,兼顾农村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城市与乡村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合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加大投入,保障后期运维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市县级涉农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县政府统筹运维或统一委托第三方运营,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确保建成一座运行一座。
(3)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
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形成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一套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
(4)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治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实施整治。优先对重点断面周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及重点流域沿线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对人口规模小、污水产生量少且无法形成地表径流的村,不建议对污水进行治理。在治理工艺上,根据村庄的自然环境状况、经济水平等选择适宜当地的治理模式,避免建设“晒太阳”工程。
(5)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广泛宣传,坚持发动群众,特别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建立乡镇、村干部、群众参与制度,引导群众自觉自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发挥主体作用,把清洁工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046000山西省长治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