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对照观察

    杨立夏 于海鹏 金亚雯

    

    【摘要】目的 比较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4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坦度螺酮进行治疗,乙组应用丁螺环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用药效果。结果 治疗后6周,甲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优于乙组,且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丁螺环酮相比,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坦度螺酮;丁螺环酮;广泛性焦虑症;治疗效果

    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女性的发病率高出男性2倍,主要由遗传以及心理因素所引发。发病后患者常出现眉头紧锁、皮肤苍白、面肌扭曲等外貌特征,同时伴发颤抖、精神紧张、手脚心多汗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比较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19~58岁,平均(35.61±2.93)歲;病程1~7年,平均(3.62±0.75)年。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有患者20例,两组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1)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存在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3)存在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4)处于妊娠期或是哺乳期的患者;(5)伴发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甲组应用坦度螺酮进行治疗,口服方式给药,初始剂量为15 mg/d,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在1周内可调整用药剂量为15~60 mg/d。乙组应用丁螺环酮进行治疗,口服方式给药,初始剂量为15 mg/d,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在1周内可调整用药剂量为15~60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6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应用HAMA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用药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头晕乏力、口干多汗、胃肠道反应以及视物模糊的人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工具进行数据统计,选择x2和t作为检验值,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AM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甲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乙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有1例患者头晕乏力,1例患者出现了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20);乙组有3例头晕乏力,2例口干多汗,2例胃肠道反应,1例视物模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8)。

    3 讨 论

    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焦虑敏感为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感主要由过度担忧所引发,与周围特定的情境关系较小。这种焦虑感无法靠患者自身进行摆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控制,患者极易对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进而产生轻生念头。此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治疗难度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疗法以及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治疗。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均为此病的常用药物,其中丁螺环酮属于氮杂螺环葵烷二酮类化合物的范畴,与机体大脑中的五羟色胺受体存在选择性的亲和力,不存在中枢性肌肉松弛、镇静作用,不仅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也不会产生依赖性。但用药期间患者发生头晕目眩、困倦、多汗、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坦度螺酮属于高选择性五羟色胺激动剂的范畴,能有效降低突触前膜五羟色胺受体的密度,同时与丁螺环酮相比,其结合部位分布相对集中,抗焦虑效果更好[2]。另外,在口服坦度螺酮7 d之内,其中大部分都能从尿液、粪便中代谢,其依赖性更小,且安全系数更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6周,甲组HAMA评分显著优于乙组,且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在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坦度螺酮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邓艳华,陈璐佳,周男华.逍遥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443-444.

    [2] 侯广伟.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伴焦虑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9):72-73.

    本文编辑:董 京

相关文章!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满

    胡建会【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品管圈活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调查主体,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