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识与婴幼儿安全教育

    邓晓凌 史大胜

    [摘 要] 安全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借助安全标识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不仅符合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而且这一安全教育形式符合“读图”时代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婴幼儿安全教育走向社会化,有利于针对婴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正面开展安全教育。为婴幼儿设计的安全标识应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又应与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保持密切关联,应能促使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安全认知。

    [关键词] 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安全标识

    婴幼儿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活动内容适时适当地对其开展安全教育。[1]在婴幼儿时期,个体对外部图像、色彩、声音等进行主动探索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2]也通过颜色、标识等来获取对事物或物体的印象和记忆,从而使外在事物的意旨与自身发展发生紧密关联。婴幼儿利用图像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早于语言表达,他们在发展初期更多地利用图像来建构他们的意义世界,并以此来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3]基于婴幼儿的这一学习与发展特点,通过建构一套以图像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安全标识体系,以引导他们在对图形、颜色进行辨识的同时获得有关安全的各种知识、概念与自我保护行为。这种基于图形和颜色的安全教育,要优于空洞的语言说教或者危险恐吓,且能更好地保护婴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和信任。[4]

    一、通过安全标识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的现实之需

    通过安全标识来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形象化的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和有效,空洞的语言说教难以取代图像、颜色等直观事物的教育功用;另外一方面是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越来越成为一种通用语言,它可以使不同的群体通过阅读图片而获得对事物的同一认识。与此同时,随着学校教育安全工作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理念上更倾向于防范和控制未知的安全风险,培养婴幼儿主动辨别安全问题和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通过安全标识开展安全教育是婴幼儿认知水平的要求及“读图”时代的学习需要

    婴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者表现以及彼此联系来进行思维的。[5]对婴幼儿的安全教育并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说教或者危险恐吓使他们获得对安全问题的概念认知,而是应该通过创设一套符合其认知特点的安全标识,为他们提供关于安全的表象和具体形象,以此来引导和教育婴幼儿。[6]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对婴幼儿进行的安全标识指认,可以让他们了解和获取安全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是自己可以认识的、掌握的。

    除了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外,“读图”时代的来临也为开展婴幼儿安全标识教育提供了时代背景,图像作为一种通用语言为个体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意义建构方式。我们日常接触的社会信息有60%以上来源于图形,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读图的时代。[7]读图是以图形、影视、绘画、照片等视觉语言为载体的阅读方式,而最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就是年幼的个体。[8]“读图”时代是21世纪出现的通过电子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系统大规模、低成本地制作并快速传播图像影视的社会事实,它带来了知识的可视化,任何抽象的事物或过程都可以变成图形、图像等视觉符号来表达。“读图”时代带来了教育实践场域的变化,改变了教育的时空,它带给学习者的是符号体系,学习者依据这一符号体系来建构意义世界。[9][10]安全标识作为人与空间对话的符号体系,是“读图”时代安全教育的重要表征,通过对安全标识的阅读,婴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标识所代表的意义,并以图形和颜色的方式内化对安全的认知。

    (二)通过安全标识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是婴幼儿安全教育社会化的需要

    婴幼儿的安全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努力,对婴幼儿的保护及其安全教育需要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有效的载体和共同的教育内容来开展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公共的而非仅限于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行为,社会化是开展安全教育的社会需要。原因有三,一是教育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安全标识成为不同教育主体共同的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通过共同的安全标识来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扩展教育的范畴和领域,使不同主体能够参与并采用同一套符号体系来开展安全教育。二是统一且成体系的安全标识可以让成人也养成良好的辨别习惯和辨别能力,从而使得除家长、教师以外的成人个体也成为安全教育的实施者。三是安全教育的场域不仅限于幼儿园或其他学习机构,日常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地方、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能和安全相关联,安全教育也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安全标识来整合交通、消防、食品等不同领域的安全教育,既是安全教育的應有之义,又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开展层次,从而使安全教育成为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事务。[11]

    (三)通过安全标识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是建立婴幼儿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要求

    我国婴幼儿的安全管理经历了从“安全处罚”到“安全防范”,再到“安全风险防控”的演变过程。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保障在园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其要求也越来越倾向于对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控安全问题的发生。所谓的安全防范与安全风险防控,是指防范主体要作好准备和保护以应对攻击或者避免受保护对象受到伤害,从而使受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的安全状态。[12]安全防范更强调责任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对客体进行主动保护,而安全风险防控则强调让客体处于安全和受保护的状态,强调的是对安全问题的防控、指挥、处置的一体化。婴幼儿是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年幼个体,他们容易受到各种伤害且这种伤害更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重大和长久的影响,对婴幼儿的安全保护,更应该强调对安全问题的控制和预防,而不是发生安全问题后对事故的处置。以安全标识为载体开展婴幼儿的安全教育,主要是以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方式来增进婴幼儿对安全问题的辨别和提升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

    (四)通过安全标识开始婴幼儿安全教育是正面开展安全教育的需要

    当前的婴幼儿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反面案例多正面引导少,二是规则束缚多自由探索少。当前的安全教育有很多以事故案例、危险事件作为教育素材,这种凸显危险信息的安全教育方法可能会对婴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并导致他们对社会与环境的不信任。研究显示,成人在对婴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时,提及率最高的概念是“安全”“危险”“红绿灯”“电”“陌生人”“小心”“斑马线”“坏人”“受伤”“拥挤”,在这些高频词汇中多数词汇属于危险教育,将安全教育混同于对危险的理解。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婴幼儿对安全的理解更多的是借助对危险的认识来定义,使得婴幼儿更能认识什么是危险,但不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安全。在婴幼儿的认知方式上,婴幼儿更倾向于对诸如斑马线、红绿灯等安全标识的颜色、形状等直观特征的接纳和理解,因而建构一套婴幼儿可以识别、接纳和理解的安全标识符号体系有助于增进他们对安全概念的理解。[13]

    由于学校安全事故往往会在责任的划分和认定上存在诸多现实阻碍因素,学生的家长往往会通过找班主任、校领导和政府等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14]这种安全事故的处理方式有时会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安全压力。因此,有的学校取消体育课中有风险的教学项目,减少校外活动,对学生的自由活动进行各种限制。婴幼儿的发展需要有身体的运动及自由探索,如果在安全的假象的祭坛前牺牲孩子的挑战和经验,那就是欺骗孩子。[15]任何以束缚求得安全的行为都是一种极为消极的安全教育,对婴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以限制他们的活动为代价。安全标识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教育载体,它通过在相应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出现,以直观且易于辨识、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导婴幼儿自觉地远离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婴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维度及安全标识体系的设计

    (一)婴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维度

    婴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使他们通过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养成自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行为,最终将安全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因为婴幼儿各方面都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他们开展的安全教育应该包含安全心理与安全感、安全知识与安全认知、安全行为与自我保护能力、安全环境与保护措施四个方面。婴幼儿安全教育应该以培养其安全心理和安全感为基础,通过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婴幼儿安全教育应该以安全知识传递和安全认知发展为主要内容,帮助他们通过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和注意活动安全来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对安全问题形成初步的认知。婴幼儿安全教育应该注重其安全行为的养成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应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婴幼儿安全教育应该注重安全环境的创设和保护措施的规划,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安全探索提供环境保障。安全标识作为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主要以图形、颜色等符号语言出现,从婴儿出生起便可使其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呈现给他们,使他们在逐步习惯这种符号语言的同时逐步理解其意义。

    (二)婴幼儿安全教育中安全标识体系的制定

    用于开展婴幼儿安全教育的安全标识是一种经过科学设计的符号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应该与国家有关规定操持一致性,并根据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婴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科学设计。所谓安全标志,就是用以表达安全信息的标志,它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安全标志主要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等不同类别,涉及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我国与安全标识相关的标准有很多,涉及诸多行业和领域。这些不同的标准在图形标志上依不同的应用范畴而有所区别,但在颜色使用上具有同一含义,即红色代表禁止、停止或危险,黄色代表警告,蓝色代表指示,绿色代表提示。婴幼儿安全教育中的安全标识在与通用标识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既要囊括现行的各类标准,又要考虑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并与其生活保持密切关联。

    针对婴幼儿安全教育的安全标识,应该从衣、食、住、行、玩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是我国各领域安全标识制定的依据,但其中诸多安全标识并不适合婴幼儿,需要根据婴幼儿安全教育的需要进行筛选,从与婴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玩五个方面来建构适合婴幼儿安全教育的安全标识体系,重点关注婴幼儿的服饰与生活用品安全、食品安全、居家消防安全、出行安全及托幼机构和游乐场所的活动安全。具体而言,针对婴幼儿安全教育的安全标识一是需要制定婴幼儿生活用品安全标识,引导婴幼儿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认识;二是需要引导婴幼儿学会识别食品标签,防止其误食;三是需要制定家具、装饰物安全标识以及消防安全标识,引导婴幼儿辨识家具、装饰物以及消防安全标识;四是制定交通规则及救生标识,引导婴幼儿辨识各类交通规则标识;五是要制定托幼机构、游乐设施安全标识,引导婴幼儿辨别活动和游玩的允许范畴。制定相应的安全标识体系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基本前提,这些标识的制定既要符合一般的科学、通用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使这些安全标识能够被婴幼儿理解和接纳。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J].学周刊,2018(16):183-186.

    [2]徐冬雪.“视、听、做”一体化的婴幼儿语言习得环境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3.

    [3]刘向辉.儿童的意义世界及其特征与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58-60.

    [4]刘雪萍.中班幼儿安全认知研究:以昆明市S幼儿园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59-60.

    [5]刘宏.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7-8.

    [6]阚凤霞.儿童安全标识的设计探索[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1.

    [7]杨向荣.图像转向抑或图像霸权:读图时代的图文表征及其反思[J].中国文学批评,2015(1):100-109.

    [8]杨松芳.解析“读图时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9-51.

    [9]张越,郑新蓉,蓝川.图像符号与意义建构:一项城乡儿童读图的民族志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7(2):80-88.

    [10]刘懿.从文本到图像:“蒙学经典”形象化的当下诠释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29-30.

    [11]徐建利,王文君.国内幼儿安全教育研究述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10):9-12.

    [12]赵兴涛,杜治国.中美安全防范教育之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89.

    [13]杨余香.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53-55.

    [14]姚建龍.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1):19-25.

    [15]Jim Greenman. Caring spaces, learning places: childrens environments that work[M]. Redmond,WA: Exchange Press,1988:7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