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线主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郭勇

    摘要: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在统编语文教材平台上有了新的起点。凸显双线主题,梳理单元结构,对教材整体做出分析,把握双线主题,前后勾连,理清语文要素的序列,设计好教学策略,才能有效驱动,落实语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语文素养?双线主题?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双线主题”,整体联动,阶梯推进,形成单元学习任务链,共同促进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和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双线主题统照下如何展开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凸显双线,梳理单元结构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情况下,解读单元至关重要,既能总结以前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又为高年级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析人文主题

    四下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 “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初读无味,细细地品析一下:奔跑的是兽类,飞舞的是禽鸟类。自然界如果缺少了这些动物,也就缺少了灵性。这个单元安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在作家的笔下,猫性格古怪,母鸡慈爱尽职,白鹅高傲,个性鲜明,可亲可爱。此外在《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还安排了夏丐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下第一单元主题是“动物植物”,安排了《燕子》一文,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给春天带来无限的生机,激发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四下第四单元就是承接着这一人文主题;五上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主题是“万物有灵”,其中《白鹭》和《珍珠鸟》,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但这一人文主题的渗透方式三个年级肯定不能一样,否则我们就在宏观上破坏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在微观上可能也造成学习不够深入。三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的熏陶和渗透,要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词语”;四下第四单元则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是五年级上册的要求。在编排上教材体现了人文素养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的熏陶感染。

    (二)明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个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这是阅读要素,是学生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策略和措施,也是人文精神熏陶感染的一种方式;一个是“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是习作要素,这一要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建立在第一单元“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高,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三下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和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课标要求中年级段“抓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和“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年级段“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四下正在向高年级转轨,在这里出现表达方法方面的要求,编者肯定是考虑与高年级对接。三四年级主要聚焦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逐步实现从句群段落的表达到篇章完整架构的过渡。到了高年级出现更多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如五上第五单元的“场景描写”、第六单元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下第三单元的“人物表达方法”,六上第二单元的“点面结合”,六下第一单元的“分清主次”和第五单元的“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就承载承上启下的功能,也体现出语文要素螺旋式上升的序列特点。

    这个单元的作品中“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分的构段方式。如:《猫》先总写猫的性格古怪,用具体的事例再从三个方面展开;《母鸡》先总写“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具体写讨厌的三个理由;《白鹅》写白鹅时,先说明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再通过“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来写白鹅的高傲。

    2.明贬实褒的方法。如:猫“实在有些古怪”; 鹅“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这些语言从表面看都透露出讨厌之情,文字背后却藏着对它们的喜爱。

    3.运用生活化或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如:《猫》中的“蹭你的腿”;《母鸡》中的“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白鹅》中的“踏着方步”“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这些语言的使用可以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4.运用修辞手法。如:《猫》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撞疼了也不哭”;《母鸡》中“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文中作者先刻画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的母鸡,后半部分则写母鸡是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讨厌到尊重再到赞美;《白鹅》中对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并且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细致认真的观察。如《猫》中作者为了说明猫性格的古怪,观察猫睡觉、玩耍、抓老鼠时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它的性格进行具体描写。《母鸡》中作者写母鸡的叫声也是认真观察的结果。《白鹅》中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都是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所得到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将小动物的特点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来。

    6.用词的严谨。如《猫》中作者使用了“蹭、伸、踩、跌、抱”来描述猫玩耍时的情景,突出猫活泼可爱的特点。《母鸡》中作者使用了“歪、挺”“半蹲着”“顶”来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中作者使用了“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等来突出白鹅的高傲。

    7.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如《母鸡》一文中母鸡保护小鸡雏的鲜活事例,《猫》一文中小猫玩耍的事例。动物的趣事更能表现动物的特点,让作品生动。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统编教材三年级和四上没有动物专项写作,但并不是说学生没有写过小动物,如三上第二单元写日记,三下第一、四单元,四上第三单元写观察性的事物,学生肯定会写到小动物。和以往描写小动物的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习作的内容、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动物特点的表现也指向了外形、生活习性和小动物的趣事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三)理单元结构

    部编教材立足整体,前后勾连,单元内部强化整合。即每个语文要素不是在某个环节独立提出的,而是精心整合单元内部各个环节形成的。

    1.导语: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导向

    在单元页提出单元学习的目标任务。

    2.课例:学习语文要素,贯穿方法指导

    三篇精读课文的后面,精心设计了围绕语文要素的课后练习。《猫》: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写法跟它一样。对比研究《猫》和《母鸡》的表达特点,找出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白公鹅》:体会作者如何把“高傲”写清楚,对比阅读《白鹅》,体会两篇文章表达的相似之处。其目的是把语文要素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落实这些课后练习,就是落实语文要素最好的途径。

    3.习作:践行语文要素

    本单元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写出去特点”。在习作前面安排了三篇描写小动物的名家名作,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习作时首先必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的谋篇布局:在描写动物特点时都是先总写后具体描写,如《猫》,总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白公鹅》总写“高傲”,然后从“步态、吃相、叫声”三个方面展开。其次要引导学生借鉴本单元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如形象生动多样的表达(比喻、拟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用生活化的语言、用具体的事例等。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模仿借鉴名家的写法,实现读写迁移,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5.交流平台:梳理语文要素

    本单元“交流平台”围绕着“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来梳理语文要素,从三篇课文中各选一句,即“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鹅吃饭时,……架子实足”“……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教材通过两位学生的交流对话,点明这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方法:表面上好像不喜欢,字里行间却藏着深深的爱。

    6.词句段运用:巩固语文要素

    “词句段运用”有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是给出“以物喻人”的十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它们的特殊含义,给学生说话和习作提供幽默化的词汇,这是为明贬实褒的表达奠定基础;第二题是体会冒号的用法,冒号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的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者说理,引导学生体会总分表达方式,要求其仿写一段话,这是在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三题是让学生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语气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生活化,读来亲切,这是巩固学习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来提高表达效果。

    这么一梳理,我们应该明白单元需要整体解读。我们从课标出发,到教材宏观编排,再聚焦单元整组,探析单元内部,从微观上去把握每一个部分对语文要素的不同侧重点。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一步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前后勾连,探讨教学策略

    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就必须要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前后勾连,在不同的课文中找到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落脚点,设计进阶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任务链,使语文要素真正地落地无声。

    (一)关照整体,准确定位能力生长点

    统编语文教材整体规划知识点和能力点,分布到具体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体现出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生长螺旋上升的序列特点。这样我们在解读单篇文本时,必须在关照整体的基础上,设计出单元内每一课的能力生长点。

    四下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都要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去展开教学,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都会用多种方法、方式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而要学会选择、学会聚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单篇文本实现这一要素的方式肯定有它独特之处,这也就是本课的能力生长点,不断深挖,这样才能让语文素养的的养成获得汩汩的清泉。

    围绕上述语文要素,笔者认为,《猫》一文其能力生长点就可确定为四个方面:1.了解先总写后具体描述的表达方式;2.了解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如“说……吧……的确……可是……”,文中的语气词“吧、呀、呢”;3.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4.片段对比,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体会多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第二篇《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能力生长点为:1.了解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哪些具体事例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辛苦、勇敢”;2.了解作者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情感;3.回归课文整体,比较同一作家表达的异同之处。《白鹅》一文有了前两篇的学习基础,能力生长点就可以设计为:1.了解用丰富而又准确的词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2.了解恰当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表达;3.对比阅读《白公鹅》,领略语言的趣味性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在这样的整体关照下设计能力生长点,就避免了每一课面面俱到,水过地皮湿的情况,力求一课一得,后面一课又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螺旋提升。

    (二)設计学案,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找到单篇文本中学生能力提升点后,设计好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猫》一文层次清晰,语言平实。根据学生的实际年级水平,可以考虑以下四步学习法:1.入境诵读,引导学生读通全文,初步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这是基础性目标。2.切己体察,让学生走进文本,找出哪些地方能体察到老舍对猫的喜爱,最能突出其喜爱之情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此处重点是学生了解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如“说……吧……的确……可是……”,文中的语气词“吧、呀、呢”和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3.习得行文。默读第一自然段,读懂写了几层意思,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自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先总写后具体描述的表达方式。4.比较品读。把老舍的《猫》和夏丐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对比研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通过比较,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对此也可以设计四步学案:1.自读自悟。读通读顺,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2.批注互参。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了解他写母鸡的特点时用词和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的表达方法。3.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课文的行文构思和内容,了解作者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情感。4.分类整合。引导学生将本文和《猫》作比较,在比较中从结构方面、语言表达方面、情感表达方面分类整合,发现同一个作家描写不同的动物,所用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异同。

    《白鹅》一文语言活泼、诙谐、准确,又极富有情趣,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在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这课可以这样设计学案:1.自读自悟。感受突出白鹅的高傲,其实是在表达对白鹅的喜爱。2.迁移巩固。在文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前两课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3.再悟表达。找出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了解用丰富而又准确的词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这里要对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分类积累;了解恰当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表达。4.比较品读。对比阅读《白公鹅》,分类整合两文表达相似的地方,主要从内容、结构安排、描写手法和表达手法等方式入手。

    (三)还原支架,明确学生言语畅意表达点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的动物朋友”,教材创设了3个不同的交际情境,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介绍,强调了交际性。写好小动物仅凭这三个创设的情境是不够的,而需要长期观察,长期相处。只有与小动物成为了朋友,才能了解对方的特点,写起来才会顺手。本单元习作教学可以设计如下:

    1.观察记录:提前一个月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饲养一只小动物,是什么小动物不限,但要真实地养,一切都要靠自己。记录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观察到的一切,必须坚持每天记录。利用图书室和网络,搜集有关小动物饲养的一切知识,与观察到的作对比,发现异同点,思考其中的原因。

    2.学以致用:回顾课文,根据本单元课文谋篇布局的方式,指导学生围绕动物的某一特点,按顺序分述这一特点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巧妙运用本单元多样的表达方法(生活化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明贬实褒的写法、对比方法、具体鲜活的事例)。

    3.分享吸收:按饲养相同小动物的标准分组,小组内相互交流,吸收其他小组成员成果,借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写完后同桌分享,一起欣赏评价,看看是否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表达方法,哪怕只有一个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在相互欣赏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要在双线主题的引导下,围绕“学方法、长能力”的核心目标,前后勾连,整体连接,解读要素图谱,定向教学落点,在策略迁移运用中丰富学生的言语经验、思维图式,發展言语技能。教师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移情共鸣中,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世界的认知体系,促进其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王仲杰,轩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两个版本比对课题组.把握统编教材理论实现教材有效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Z1):637.

相关文章!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群文

    摘 要: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词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也是比较重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小学作文课堂导入策略

    王迎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都是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占比较大,让教师和学生比较头疼。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