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陈欣 张魁
摘 要 随着媒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形态构建着新的媒介生态。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的互动样态,并且以其大信息量、强个性化、高互动性等特点重构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和意识形态。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梳理新媒体产生、发展的规律,把握新媒体传播的本质,强调新媒体传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正确反映人民心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以及利用新媒体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关键词 新媒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108-0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奠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等相关问题的论述所组成的新闻思想体系,对新闻传播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新闻实践中深入思考和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
当前,伴随着社会的發展进步,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业态也层出不穷,舆论引导面临多元话语的挑战,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难度也空前增大。纵观媒介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媒介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它同样需要一定的规范让其传播有章可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仅适应于传统媒体,也适用于新媒体。
1 新媒体传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1.1 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宇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必要性。”[1]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激发了传播的需求,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因此,信息需求是人类媒介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传媒新形态不断涌现的基础。有了传播活动后,人类开始确立自我意识,并且在不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交换思想、凝聚共识,建立起共同行动的范式,完成人类历史文化的生成和延续。
纵观人类的传播行为,任何一种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都是在追求去“塞”求“通”。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延展性,媒介功能的融合性,舆论表达的多元化等特性,打破了地域之间、媒介之间、传受者之间的边界,最大限度保障和优化了信息传播和人类的交往活动,因此,新媒体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人类追求自由精神交往的结果。
在麦克卢汉看来,新媒介是新环境。新的媒介技术应用会形成新的媒介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媒介化社会强调的就是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受众对媒介的高度依赖使得环境建构成为可能,手机党、微信控、微博控……新媒体正以其大信息量、强个性化、高互动性等特点重构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和意识形态,创造出新型的跨地域的“拟态社会”,而技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的传播形态是什么样?智能化传播会不会取代人的主体性?媒介发展将对社会结构带来哪些影响?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梳理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和方法把握传媒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媒介发展离不开人的主导因素,因此未来的智能化传播并不是弱化人的因素,相反,将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因素。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形态,技术的发展必定偏向技术的人性化而非技术统治论。
1.2 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媒体传播本质
唯物论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传播活动是人们认识和反映外部世界的主观活动。
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及时性,可以使资讯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但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会导致信息良莠不齐,给虚假信息的滋生、传播提供土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空前挑战,存在着被篡改、删除的危险。哈贝马斯提出“技术统治论的命题作为隐形意识形态,甚至可以渗透到非政治化的广大居民的意识中,并且可以使合法性的力量得到发展”[2]如何避免技术异化带来的信息传播价值偏向,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做“定盘星”。
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原理,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传播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客观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因此新媒体技术无论怎么发展,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只有真实的新闻才具有生命力。因此传播者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不仅要反映整体事实的真实,还要追求细节的真实;不仅要反映当下的真实,还要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把握本质真实,进而为社会和公众生成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新媒体作品。
2 新媒体传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性
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现实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看重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作用。媒介本身带有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基于客观事实的新闻素材,经过传播者的编码,新闻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参与到新闻作品的生产中,“用事实说话”使得物质状态的事实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喉舌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大理论成果。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带有把关人的意识形态色彩,风格相对统一。在新媒体时代,借助网络技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声,媒介技术使信息传播权利和知识享有权利更为平等,民间话语成为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会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另一方面也会有非主流,甚至是影响党中央权威的声音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①。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无边界使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虽然网络空间存在着少部分不和谐的声音,但主流声音应该是人民的声音。新媒体平台,对于传播党和政府的主张,推动政府工作,反映百姓呼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传播好人民的声音,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外部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和基石。
2.2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提升新闻传播力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长期新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实践指导。在信息渠道猛增和“大合唱”所构建的新的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提升传播力,都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讲求新闻宣传艺术,把握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在众声喧哗中突出主流声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在“时”上认准,即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层面分析,抓住时机,即要求传播者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选择新闻事实和考量传播效果,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更要综合研判事物的走向,把对事实的选择和对效果的预测放到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考量;在“度”上有法,即要拿捏好新闻报道的准确度、角度、深度和高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这种内在矛盾性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转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指导新媒体传播活动,就要全面地觀察事物,综合考量报道的速度、角度和程度,不能为了点击率和点赞量,一味地追求时效性、盲目地以偏概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审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存关系,会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互为挑战,又互为机遇。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体现在双方之间相互竞争、吸引和转化的性质,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媒介发展的趋势。
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的观念保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社会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3]。新媒体时代,“你说我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舆论主体的多元化,使传统的由大众媒体主导的舆论生成模式发生了变化,普通网民也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点,并影响舆论的走向。“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传播权利的重新分配,同时也改变了社会阶层、社会结构,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态。”[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宣传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统一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②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传播活动的依据和根本标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就是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体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把握、引导舆论。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性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诉求,引导人们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合理表达意见,做好党和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坚持正面宣传,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另一方面要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抵制、揭露违背人民利益、违背科学规律的错误导向,使新媒体成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3 利用新媒体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可能性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存在。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兼容并蓄方面,更体现在它是一门能够指导实践、并且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起来的理论体系。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为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体系。新媒体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可以使各种思想和观点的传播更加便捷,新媒体的兼容性和个性化,可以把对理论的宣传与公众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受众感受到“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2018年,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知名理论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代表围绕“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怎样的重大价值?”开展精彩问答,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知真理的力量,节目在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师范大学策划推出沙画秒拍视频“遇见北师大——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时代语言致敬马克思。创意动画短片《马克思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马克思靠谱》《大鱼漫画:有点任性小脾气,课本外的马克思了解一下》等,都是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特性,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利用新媒体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新媒体传播遵循规律的现实要求。
注释
①新华网:《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6-02/20/c_128735753.htm.
②中国网:《习近平:宣传思想部门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http://www.china.com.cn/news/politics/2013-08/20/content_29776136.htm.
参考文献
[1]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9.
[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63,69.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7.
[4]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J].学术前沿,2017(12上):17.
相关文章!
  • 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胡乐凯++宋永林【摘 要】 魏源作为晚清思想家,编纂了时代巨著《海国图志》,这部鸿篇巨制集中表达了魏源提出的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西方并向

  • 企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陈昌清<br />
    【摘 要】企业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应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接受记者采访要注意把握五点技巧,同时日常工作中注重做好媒体公关,与

  • 知识付费风口下出版业发展的新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用户的精神消费需求逐渐增强,付费意识与习惯日渐养成,加之移动智能设备、在线便捷支付的普及,使知识付费成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