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写结合在小学生作文写作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王海洁

    摘 要:世界在发展,当今时代教学者应当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主动投身于新课程革新的政策中。小学语文,向来注重思维的扩展与练习之间的共同,着重学生合作意识和发明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往往都是从问题环境的设计和引导起步的。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与练同步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认识了解升华到需要,学生的自身作用得到充分肯定,这些对课堂授课的效率提高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读写技能 教育方法

    中国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基本方针非常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紧抓立体目标,推动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给学生自主地学习提供可选择的“语文语言模块”,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科学素养,树立科研态度与科研精神;同时也重点关注“过程性”“督促老师的进步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树立与形成。

    一、教学情境的特点和作用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不难看出早在古人就发现环境对人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具体环境的教室,在课堂中作用于学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作用和特点。可以给学生提供清晰、详细的学习素材,启发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从而使教与学更加高效有趣。[1]

    老师要抛弃以往那种统一教室授课的落后教学形式,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创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在问题中进行自主思考,并非以往那种在课堂上“默默无问”。设立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做到实际、新奇、生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學习、合作讨论。当然,设立语文教学情境,要符合现实情况,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课程要求的特点为标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的学习中,更能享受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自己的潜能,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2]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包含问题的教学环境能推动学生学习。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乐趣,推动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获得新学问和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索、获得参与感;当然,设计和表述的问题应尽可能新奇、有趣和生动,从而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学生面对这种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产生想马上把问题解决的强烈冲动,学生的探索意识逐渐形成。

    二、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

    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课外读物有着诸多好处,但是,我们也需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这样才能够在真正发挥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贴近性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所有教学工作的主体,都应该定位在学生身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十分不同的,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从整体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一个评估,特别在对课本只是进行拓展时,教师必须要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所要渗透在课堂上的东西,学生究竟能够接受和理解到哪一步。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选择一些课外读物作为对课本知识的进行补充拓展,必须要深刻分析该节目中所体现的语文概念是否与课本上,以及学生之前所形成的知识系统相符合,必须考虑这些概念能否被学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

    同时,虽然课外读物众多,但是它们的本质课外内容,写作时,更多考虑的是受众群体,因此读物有些可能与教材内容有些偏差,有些可能轻松愉快一些,有些可能就比较严谨和沉重一些,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砭选择。

    2.参与性原则

    在语文课堂上一起阅读看一些课外读物时,教师经常会犯下一种错误,就是,学生看书,教师则不参与进来。实际上,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参与进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能够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进行灵活设计,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辅助性原则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适度渗透一些课外读物知识,确实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也就是说,适当的应用可以,但是万万不可喧宾夺主,乱了主次,迷失方向,比如,一些教师过于夸大课外知识的作用,一节课45分钟,甚至用了一大半时间去阅读各种书籍,教师讲解的部分少之又少。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建立扎实地知识基础不是通过简单得阅读节目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一步一脚印的文学知识学习中,慢慢积累和培养起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学生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求知的热情和兴趣,保持一种持续努力的状态。

    4.编写练习题参考 融进人文色彩

    课外读物在语文学中的应用,不止在课堂内容和概念的教学上,当教师再根据所讲内容进行课后练习题或是周测,月考的时候,也可以很好地融入一些名人轶事或者所阅读过的内容作为背景,就能够是语文题目更具有人文关怀。

    三、由字词句段的学习向谋篇成文转化

    先由单个字组成词语,再有词语组成句子,句子又组成了段,一篇完整的文章就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也是一篇文章从内部构思到外部语言组织得一种衍变方式。阅读分析也是如此步骤,老师授课的时候采用字、词、句、段得顺序来带着学生从这几点来品味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的思想互动。从生硬的语言文字发展到丰富的内心活动,这不但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倡“以读促写”的原因,需这种方法格外考验老师的功底,尤其是教导学生从字到段的发展过程。让写作的文字逐渐获得升华,加入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从部分到整体,从文字到思想,从现象到本质的蜕变。

    结语

    成为一名足够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拥有所般配的问题情境设计能力,如此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适时的设计问题,创造情景。进行问题教学,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讨论,启蒙学生的读写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阻碍,让写作课堂死板的氛围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学敏.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6.29.

    [2]王相宜.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6.04.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互联网+”环境下音乐教师集体

    付裕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研发展迅速,网络备课是“互联网+”环境下教研的主要形式,网络备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

  • “作文先导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柯玉瑜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精力分散、没有兴趣等问题,因此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成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