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李娟
[摘 要]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教学效果还是师生关系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改善,已被广泛应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但未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仍需对研讨式教学国内外的比较、研讨式教学法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式教学与普通课堂授课的平衡、研讨式教学应用的效果评价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五步教学法;实施方案;新生研讨课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015-05
当前高校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体现在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仅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当前社会热点与学科前沿不了解,缺乏创新能力(苗东利和雷佑安,2013)。[1]基于此,研讨式教学可以弥补以上传统式教学的不足。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最早由18 世纪德国教育家弗兰克提出(Paulsen,2010)。[2]其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定期集中讨论,共同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它作为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近代德国大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已经推广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成为一种被普遍使用的重要教学模式(Cohen等,2004)。[3]在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研讨式教学是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Michele,2007)。[4]国内学者如李益顺(2002)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外在特征为“主——主”或“主——客——主”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中心论”原则的具体运用。[5]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当前已有文献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一部分学者把五步研讨式教学法等同于研讨式教学法,也有部分学者从广义上对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定义。
(二)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郭汉民教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研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五个步骤:指导选课→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李年终,2001)。[6]在国内现有文献中,许多学者将研讨式教学等同于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并从这一出发点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如朱圆满(2001)也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并从其角色互换的特征对研讨式教学法内涵进行阐述,认为通过虚拟的角色转换,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关系。[7]李益顺(2002)也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外在特征为“主——主”或“主——客——主”的教学模式。[5]宋银桂和许峰(2003)则从人本理念的角度理解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将人本理念作为其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授人以渔和合作学习。[8]与之相似的是,贺鉴和刘红梅(2006)也认为研讨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授人以渔,并进一步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强调“教、研结合和教、学互动”的理念。[9]
(三)广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还有其他更广泛意义上的解读,如谢勍等(2003)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出发,把将教学与科研紧密集合起来的全新教学方式定义为研讨式教学,同时,其研究也认同研讨式教学的用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0]朱英和李里(2009)[11]、王春美(2010)[12]、杨子均(2011)[13]则是从研讨式教学的问题导向性角度对其进定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由教师设立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索问题,通过问题研究和问题探讨两个阶段,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周彪(2012)从研讨式教学法的互动教学特征出发,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14]
总体而言,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研讨式教学的内涵进行阐述,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自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聚焦的热点,研讨式教学法被运用到了教育及教学范式改革中。各高校在許多学科上进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朱英和李里,2009)。[11]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之中。对本科生而言,研讨式教学是适合大学本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因而能独立开展学习和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杨子均,2011)。[13]例如,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毛新宇和王志军,2015)[15];许卉艳和赵明学(2011)总结了中国矿业大学研讨式教学改革以来的应用成效,研讨式教学模式被广泛用于该校本科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科生的潜力。[16]
从课程应用的情况来看,在现有有关研讨式教学法的课程应用研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课程(如张银辉和王世枚,2012)和历史课程(如郭汉民,1999;易彪,2012)中,也有少部分研究涉及英语(如葛忆翔,2008)、电子线路实验课(毛新宇和王志军,2015)、统计信号处理课等课程。[17][18][19]
[摘 要]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教学效果还是师生关系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改善,已被广泛应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但未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仍需对研讨式教学国内外的比较、研讨式教学法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式教学与普通课堂授课的平衡、研讨式教学应用的效果评价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五步教学法;实施方案;新生研讨课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015-05
当前高校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体现在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仅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当前社会热点与学科前沿不了解,缺乏创新能力(苗东利和雷佑安,2013)。[1]基于此,研讨式教学可以弥补以上传统式教学的不足。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最早由18 世纪德国教育家弗兰克提出(Paulsen,2010)。[2]其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定期集中讨论,共同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它作为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近代德国大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已经推广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成为一种被普遍使用的重要教学模式(Cohen等,2004)。[3]在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研讨式教学是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Michele,2007)。[4]国内学者如李益顺(2002)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外在特征为“主——主”或“主——客——主”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中心论”原则的具体运用。[5]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当前已有文献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一部分学者把五步研讨式教学法等同于研讨式教学法,也有部分学者从广义上对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定义。
(二)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郭汉民教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研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五个步骤:指导选课→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李年终,2001)。[6]在国内现有文献中,许多学者将研讨式教学等同于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并从这一出发点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如朱圆满(2001)也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并从其角色互换的特征对研讨式教学法内涵进行阐述,认为通过虚拟的角色转换,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关系。[7]李益顺(2002)也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外在特征为“主——主”或“主——客——主”的教学模式。[5]宋银桂和许峰(2003)则从人本理念的角度理解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将人本理念作为其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授人以渔和合作学习。[8]与之相似的是,贺鉴和刘红梅(2006)也认为研讨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授人以渔,并进一步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强调“教、研结合和教、学互动”的理念。[9]
(三)广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还有其他更广泛意义上的解读,如谢勍等(2003)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出发,把将教学与科研紧密集合起来的全新教学方式定义为研讨式教学,同时,其研究也认同研讨式教学的用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0]朱英和李里(2009)[11]、王春美(2010)[12]、杨子均(2011)[13]则是从研讨式教学的问题导向性角度对其进定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由教师设立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索问题,通过问题研究和问题探讨两个阶段,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周彪(2012)从研讨式教学法的互动教学特征出发,将研讨式教学定义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14]
总体而言,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研讨式教学的内涵进行阐述,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自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聚焦的热点,研讨式教学法被运用到了教育及教学范式改革中。各高校在許多学科上进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朱英和李里,2009)。[11]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之中。对本科生而言,研讨式教学是适合大学本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因而能独立开展学习和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杨子均,2011)。[13]例如,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毛新宇和王志军,2015)[15];许卉艳和赵明学(2011)总结了中国矿业大学研讨式教学改革以来的应用成效,研讨式教学模式被广泛用于该校本科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科生的潜力。[16]
从课程应用的情况来看,在现有有关研讨式教学法的课程应用研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课程(如张银辉和王世枚,2012)和历史课程(如郭汉民,1999;易彪,2012)中,也有少部分研究涉及英语(如葛忆翔,2008)、电子线路实验课(毛新宇和王志军,2015)、统计信号处理课等课程。[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