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浅析
陈丽虹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育中也在进行有效改革,核心素养成为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作为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关键性能力和品质,在教学中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改革,让学生在数学教育中进行不断的提高计算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析
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孩童时期尤其是早期教育得到了家长的逐渐重视。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探索出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数学思维能力,其中有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有效地分析数据,进而提升数学计算的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推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提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引导小学生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属于学生的数学计算课堂
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计算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完成数学课堂目标的同时,应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数学计算思维,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研究后,总结出两个小数进行加减时的计算步骤,一是先将加减法的竖式写规范;二是强调两个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进行有效的计算。[2]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数学课本计算内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經验比较少,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计算规律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真实地认识到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强化对数学计算的认识,从而概括数学计算过程。学生通过生活例子加强对数学计算的认识,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全面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植树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植树的问题,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计算兴趣,然后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关于植树问题,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可能得不到准确的结果,还会存在争议。教师不妨让学生直接动手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正确的答案,然后再回到问题的本身,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获得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
3.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积极性
在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计算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计算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以后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创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全面地提升学生数学创新与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加强学生对数学计算过程的理解,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呈现多样化的计算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认识数学计算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负数》的教学过程中,负数是学生初次的接触的一个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初步认识生活中关于负数的运用。比如气温的变化,可能会出现零上与零下,那么零下的数就叫作负数。学生经过合作探究认识了负数之后,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比如家庭的日常的收入与支出,收入是正数,那么支出就是负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负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果把一个人先向东走5m记作+5m,那么这个人又走-4m是什么意思?这时他距离出发点有多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得一个人整个走路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加强计算方法的引导
计算学习不仅涉及学习计算原理,还涉及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老师应加强指导和帮助。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年级上册中,“混合运算”的授课时,老师根据课本实例设计了烤面包的题目:“每次只能烤9个面包,我们需要烤90个面包,每次只能烤9个面包,现在已经烤了36个面包了,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用烤面包多少举例列出算数问题后,让孩子们使用现有方法进行列式计算。有些学生使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笔算。有的同学则画图理解之后才能列式计算,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实际上无论是使用竖式,还是画图算数或者计数器方法是将都是将还没有烤的面包视为一组数,将已经烤完的视为另一组数,最后列出的式子也大致相同,基本都是:(90-36)÷9。教师从要从其中进行一定的引导,由此指导孩子找到最合适、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5.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有这样一道题,如果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年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360-298=360-300-2=58,到底对错与否呢?我们一起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老师到超市买东西,钱包里原来有360元钱,买了一双298元的鞋子,还剩多少钱?付钱方式:老师付给收银员300元整钞,老师手中的钱要从360元里减去300元,还剩60元,但收银员要找回2元,就要用60元加上找回的2元,就是62元,而不是58元,同学们,明白了吗?那为什么会有同学出错呢?因为这里我们经常会利用减法或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但有的同学不明白其中的算理,所以犯错了。错因分析:运算性质理解不透,算理不明,不能灵活应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360-298=360-300+2=62,用字母表示为:a - b= a -c +d,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减了加回来,减少了还要继续减。这其实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建模思想: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能培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四年级所学建立的五大运算律的基本结构,也都是我们数学中重要的模型思想。
6.借助情境教学掌握算理知识
对于数学知识与算理都属于抽象化的内容,对于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较为生动且完善的教学情境,由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科学有效地将静态以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轻松愉快,且容易让学生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以及算理内容。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中,应将实际生活内容进行融合,并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渗透到其中。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下对问题进行良好分析,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对算理进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授《平均分》一课的知识点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大家一起分糖的情境,每个人手里有6块糖,如果想将糖分给伙伴们,教师因引导学生对分糖的过程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去完成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有3个伙伴,应该如何去分?如何让每个伙伴都能分到一样多的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有效地对除法与平均分的概念进行了解,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平均分与除法间是有一定关联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知识。
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锻炼并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老师如果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把握核心素养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进行数学计算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加强,而且还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让学生可以用发展眼光、数学的思维、逻辑性的思路来认识生活的各种问题。如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小学生才更有可能在将来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式与核心素养培育[J].人生十六七,2017(21).
[2]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