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卡伊声乐练习曲》的“进阶式”声乐训练
曾睿娟
摘 要:传统的练声方式常常使学生在练声与演唱作品之间出现“脱节”现象,产生会练声但不会唱歌,或是只有声音,没有音乐的状况。然而,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尼古拉·瓦卡伊创作的《瓦卡伊声乐练习曲》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套练声曲采用“进阶式”的声乐训练方式,作曲家Vaccj精心、细致地编排曲目的顺序,让每一条练声曲的难度呈递增的趋势,练完整套练声曲能全面地掌握声乐演唱所需的技能。它给传统式练声与声乐作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很好的过渡、衔接作用。
关键词:瓦卡伊;练习曲;进阶式;声乐训练
传统的声乐课练声方式大多只限于三度、五度、八度音阶或者分解和弦,加上单元音或换字练习。单一的练声方式训练了学生的歌唱机能,但是对作品的语言训练,以及处理作品的能力训练并未涉及丝毫。这种练声方式常常使学生在练声与演唱作品之间出现“脱节”现象,产生会练声但不会唱歌,或是只有声音,没有音乐的状况。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尼古拉·瓦卡伊(Nicola Vaccj,1790—1848)创作的《瓦卡伊声乐练习曲》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尼古拉·瓦卡伊1811年在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Santa Cecilia Conservatory)获得了学位证书。他曾创作多部歌剧,如《孤独的斯科奇亚》《茱丽叶塔与罗密欧》等,但令他流芳百世的却是这部《瓦卡伊声乐练习曲》。这套练声曲共22首,包含音乐旋律、歌词、钢琴伴奏3个部分。每首练声曲虽然篇幅都比较短小,但它包含声乐训练的技术点和歌曲表达的情感与含义,很好地达到了技术与情感结合的训练效果。钢琴伴奏运用传统的和声编配,协和、丰满的和声效果为演唱提供了听觉上的有效支撑。瓦卡伊生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他编写的这部教材自出版以来就受到歌唱者和声乐教育者的普遍认同,并成为欧美各大音乐学院歌唱训练的必用教材。[1]
《瓦卡伊声乐练习曲》具有3个训练特点:一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整套共有22首,曲目的顺序按照声乐训练的技术点、作品及歌曲演绎的难易程度逐步推进而创作、排列的。二是侧重点强,目标明确。每一首练声曲都有它独具的训练侧重点,针对性强,训练效果好。三是分类细致,化整为零。训练要点分类精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逐步积累歌唱能力。这些特点正是该套练声曲的训练价值之所在。它给传统式练声与声乐作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很好的过渡、衔接作用。
声乐训练是一个系统、专业、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训练方法会被运用到。[2]该套练声曲采用“进阶式”的声乐训练方式,作曲家Vaccj精心、细致地编排曲目的顺序,让每一条练声曲呈难度递增的趋势,练完整套练声曲,能全面地掌握声乐演唱所需的技能。
1 技术难点递增
《瓦卡伊声乐练习曲》的声乐技术点主要有音程、半音阶、音阶、节奏、同音及装饰音(倚音、波音、颤音、回音、滑音)的训练。
1.1 音阶训练
第1条,慢速的柔板,旋律音阶逐级上行和下行交替,歌唱的连贯性在这条中尤为重要。第10条,速度快,在第1条基础上声音技巧进一步加强。五度上、下行音阶快速跑动,灵活的气息、灵巧的声音,身体松弛且状态兴奋,气息积极有弹性,支持着每一个音的跑动。第18条,中等速度的快板,第18条是第10条的升级版,两组音构成一个上、下行八度音阶,声音灵活地跑动,声音要求清晰,颗粒性强。
1.2 音程训练
第2条至第7条,逐步推进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音程训练。在音程训练中由级进音程逐步推进到跳进音程,唱级进音程时,送气趋于平稳、连贯,而唱跳进音程时,送气的幅度增大,呼吸的对抗力度加强,对于中音区到高音区的跳进音程,还要作出共鸣腔体的调整。
1.3 上、下行半音階训练
第8条,全曲以短小乐句为主,小乐句的用气幅度较小,减少进气量,快速送气,能够达到一种使身体松弛的歌唱目的。上行音阶,力度渐强,下行音阶,力度减弱,训练气息支撑。
1.4 节奏训练
第9条,以切分音节奏训练为主,切分节奏是音乐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种节奏型,使弱拍变强拍,改变常规的节奏韵律。连续的跨小节连线造成强拍、逻辑重音后移的效果,歌词的重音与强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的呼吸要适应这种节奏,在重音上呼吸支持应给予强调。
1.5 装饰音训练
主要包括倚音、波音、颤音、回音、滑音的练习,第11条至第20条,每一条均有其训练的侧重点。
(1)倚音训练。第11条是对倚音的初步接触,第12条为正式开始专题训练倚音,每个短倚音都要唱得准、轻、快,不能影响骨干音的时值,重音落在骨干音上,骨干音要唱得平稳、饱满。要求气息的灵活性,腹部内收短促而迅速,使得送气灵巧而有弹性。
(2)波音训练。第13条,用连续的附点、复附点节奏音型的波音,一字多音,要求气息的灵活性,腹部内收短促而迅速,使送气灵巧而有弹性。该条练声曲为今后的花腔作品做好准备,如罗西尼、多尼采蒂的歌剧选段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华彩乐段。第14条,第二乐段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用倚音群(三个倚音)加花形成的波音,生动地刻画出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训练声音灵巧、颗粒性强。这一条是在12条基础上的升级版,难度又提高了一级。
(3)回音训练。第15条,速度快,一字多音的花腔,一拍4个16分音符的回音连续进行,唱出了快活的心境。第16条,速度稍慢,连续的两拍大附点节奏给人连绵不断的感受,并用倚音群(回音式的四个倚音,)加在八分音符之前,连贯中带着跳跃感。这条练声曲比14条的难度又加升了一挡。这种花腔形态在贝利尼的女高音咏叹调中常见,练好该条练声曲,能为今后唱贝利尼的咏叹调做好准备。
(4)颤音训练。第17条,中等速度的快板,比之前的花腔加快了速度。一字多音,用颤音的唱腔,颤音的发声不能是声带的抖动,而是运用弹性的气息振动声带发出颤动的声音。伴奏快速的左、右手柱式和弦衬托欢快、跳跃的背景。唱出了小溪般流动不息、欢快涌动的情绪。
(5)滑音训练。第19条,以滑音训练为主。歌者使用滑音的技巧可以衡量他对风格的掌握程度。这首练声曲是训练歌唱连贯性的一首很好的乐曲,也是为演唱古典时期和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以及舒伯特、贝利尼和罗西尼咏叹调提前做好准备的理想练声曲。
2 作品难度递增
作曲家瓦卡伊对整套曲目的顺序是按照作品的难易程度来编排的,作品的篇幅、节拍、速度、调试、调性、音准的难度都是由易到难的,为声乐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声乐训练的科学性。
2.1 作品的篇幅呈递增趋势
第1条至第7条,最少9小节,最多17小节。第9条至第13条,最少19小节,最多32小节。第14条至第22条,小节数最多,突破了50小节,但大部分在30多个小节左右。作曲家在篇幅上做了递进的安排,这对于学生练习的时量是有布局、有设想的,这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2.2 作品的节拍和速度难度呈递增趋势
节拍涵盖所有基本节拍,速度与节拍有机结合,由柔板、行板、小行板到中板、小快板,再到中等的快板、快板的训练都包含在其中。
2.3 作品的调试调性、变化音的难度呈递增趋势
整套练声曲的调式调性比较简明,前9条都未出现转调,这种早期的作品对于训练稳定的调性是很有帮助的。然而,练声曲中的变化音明显出现难度递增,前3条练声曲中只有一条有一个变化音。第8条逐渐递增到了5个变化音,到最后的21、22条出现了7到9个变化音。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中的第一要素“音准”也进行了逐步的提升训练。
通过对整套练声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瓦卡伊声乐练习曲》对歌词语言、歌唱技术、音乐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它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部声乐训练教材。瓦卡伊说过:“虽然我把歌唱音域限制在中声区,但这将被证实是最适合歌唱训练的声区,因为从中声区开始训练声乐是非常好的方法。事实上,这部声乐练习曲适合不同声部的训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对任何一首练声曲进行移调处理。”这充分体现出Vaccj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聲乐教育家,也能看出作者对于声乐训练的经验与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 刘蓉惠.瓦卡伊声乐练习曲实用教学指南[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珊.声乐训练中有关音乐修养的几个问题[J].北方音乐,2018(09).
[3] Vaccj Metodo Pratico di Canto[M]. Ricordi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