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朗总统大选前瞻与看点

    王雷

    作为影响中东地区形势的大事件,伊朗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帷幕。在伊朗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鲁哈尼谋求连任或并不轻松。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将如何对选举进行引导和干预,保守派将祭出何种手段来“搅局”,都使得此次大选充满了变数。

    2017年5月19日,伊朗将迎来第12届总统大选。从时点上看,此次选举是继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伊核协议后,以及2016年伊朗进行议会、专家大会选举后,该国举行的又一次全国性大选。从内部来看,这是伊朗政坛各派力量围绕国家权力、治国理念、发展道路的又一次博弈。从外部来看,这是影响伊朗未来5—10年发展方向、事关该国能否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鉴于此,各界目前对伊朗政局如何演变、大选能否顺利举行、鲁哈尼能否连任等问题给予了高度關注。本文希望就此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展望。

    伊朗内部的派系斗争及走向

    一、派系斗争始终是伊朗选举政治的典型特点

    1979—1989年间,派系斗争体现为霍梅尼领导的激进宗教势力对自由民族主义者和左翼力量的打压和清除。当时,霍梅尼的崇高威望压制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但随着他离世,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再度兴起。1989—1997年间,这主要体现为保守派内部温和的、具有某些改革思想的务实派与激进的秉承革命意识形态的强硬派之间的权力博弈。这一时期拉夫桑贾尼连任两届总统,务实派占据优势,但激烈对抗也导致双方两败俱伤,给弱小的改革派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1997—2005年,以哈塔米为首的改革派上台执政。这一时期伊朗内部派系斗争演变为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对抗,受此羁绊,改革派虽执政八年,也未能给伊朗带来实质改变。

    二、务实派、改革派难有作为给保守派东山再起提供了机遇

    2005年拉夫桑贾尼再次竞选总统,败给了保守派政坛黑马内贾德。与务实派、改革派不同,内贾德靠中下层民众支持而上台,对内主张财富公平分配,对外推行强硬政策。利用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内贾德领导的新保守派在统治集团内部迅速崛起。这一时期伊朗派系斗争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新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矛盾不断激化,双方因2009年大选纷争爆发冲突,一度令伊朗陷入内部骚乱。二是保守派内部因权力分配不公而加剧分裂,出现新保守派、传统强硬派和温和务实派三大阵营。2009年后,以拉夫桑贾尼、努里、拉里贾尼为代表的温和务实派开始与哈塔米、阿雷夫领导的改革派走近,双方结成温和—改革联盟,谋求打破保守派一家独大的局面。

    2013年总统大选是保守派与温和—改革联盟的第一场对决。得益于拉夫桑贾尼、哈塔米等人的支持,以及哈梅内伊对内贾德阵营的压制,温和派候选人鲁哈尼轻松获胜。保守派阵营中的温和派力量开始壮大,改革派借机开始重返政治舞台。2016年温和派、改革派再次结成联盟,围绕议会、专家大会选举与保守派展开第二次对决。随着保守派主导议会、专家大会的局面被打破,伊朗政坛开始呈现温和—改革联盟与保守派分庭抗礼之势。[1]2017年总统大选无疑是两大阵营的第三场对决。当前,改革派已经表示,会继续支持鲁哈尼竞选连任。但保守派不甘示弱,凭借着对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司法机构以及强力部门的掌控,近期保守派在议长、专家大会主席的选举上做出反击,控制了一些关键职位。不管怎样,此次总统大选注定是场恶战,不仅将决定两大阵营未来的力量对比,也会对伊朗政局的未来演变造成深远影响。

    伊朗总统选举的规则与门道

    在伊朗,法基赫制度指导下的总统大选在设计、流程上有其独特的规则,选举事务虽由内政部及各级行政机关具体执行,但宪法监护委员会有权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对选举活动进行监督,对选举结果进行审议。根据2016年6月伊朗内政部公布的选举流程,此次总统大选的报名阶段为2017年4月11—16日,符合条件的伊朗公民届时可以向内政部设在全国各地的选举委员会报名参选;资格审查阶段为4月17—26日,该时段宪监会将对注册的候选人进行审查,处理可能的异议,并公布最终遴选名单;正式拉票阶段为4月27日至5月18日,各候选人将通过演讲、电视辩论等形式阐述政治观点,进行公开拉票;5月19日是最终投票环节,候选人得票超过半数才算胜出,如果所有候选人得票数均低于50%,位列前两位的候选人将通过第二轮投票定胜负。这里面的看点和门道主要有两个。

    一是“资格审查”问题。显然,保守派把持的宪监会认为,为了维护伊斯兰教义和宪法的纯洁性,理应剔除危及革命路线的候选人。但改革派认为,宪监会的审查标准缺乏透明度,根据特定利益进行审核,很多改革派候选人无法过关。事实上,为了调和这种矛盾,避免再次发生大选骚乱,2015年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公布了规范伊朗大选的18条准则,其中就包括宪监会审查、监督选举必须公开透明。但是,从2016年议会、专家大会选举的落实情况来看,改革派、温和派并不满意,鲁哈尼近期也对宪监会左右选举表示不满。他指出,“行政机构在选举中是手的角色,宪监会是眼的角色,眼不能代替手去工作”。可见,随着总统大选日益临近,各派或将围绕“资格审查”再起争端。

    二是“选战策略”问题。这涉及各派候选人数量、特质以及政策主张的选择。就候选人数量而言,一个派别推出多少候选人很有门道。人数过少有利于集中得票率,但吸收票源的能力会受限制,且一旦审查、竞选环节出现意外,可能面临没有替换人选的被动局面。如果候选人过多,得票率过于分散,本派被全体淘汰的可能性也越大。2005年内贾德力压改革派候选人卡鲁比,跻身第二轮对决,与改革派候选人过多,得票率分散不无关系。同样,保守派候选人过多也是2015年鲁哈尼轻松获胜的重要因素。就候选人特质而言,背景、年龄、性别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是候选人,如果一位既有宗教、军方背景,又懂经济、行政工作,在能力上对选民自然更有吸引力。同样,在年轻选民占总选民数量超过一半的伊朗,候选人年富力强显然更容易获得青睐。女性候选人能否通过宪监会审查尚存疑问,但近年来伊朗女性从政活动在增多,已经出现了女性议员和部长。因此,不排除某个派别为吸引女性选票,推出女性候选人的可能性。最后,就政策主张而言,随着伊朗民心愈发求稳思定,激进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对选民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想要获得更高的票数,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恐怕都要向中庸、务实的方向靠拢。总之,选择合适的竞选策略对于赢得选举非常重要。

    哈梅内伊对选举的引导和干预

    在伊朗,总统虽是民选政府的首长,但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才是最具权势的人物。身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核心职责是维护伊斯兰价值观,捍卫伊斯兰政体。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和干预重要的选举活动,确保伊朗的政治发展方向不偏离预定的轨道。就总统大选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机制性干预”,即最高领袖出面为选举定规则、划红线,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各方的行为准则。比如,哈梅内伊近期宣布的选举18条就包括“禁止候选人、党派利用国外提供的资金来竞选;在选举中不得利用国外媒体进行宣传;为保障选举的自由和公平,禁止武装部队和安全组织参与选举的阵营”等等。同样,最高领袖也会指导宪监会对候选人进行甄别。众所周知,宪监会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另外6名由最高司法委员会提名。但鉴于最高领袖可以直接任命司法总监,并对司法、议会机构具有强大影响力,什么人可以参选,哪些人不能参选,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哈梅内伊的意愿。

    二是“话语性干预”。最高领袖虽不直接参与具体国家事务的管理,但作为精神领袖,他掌握的话语权可以对选举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过往经验,哈梅内伊通常会在选举的关键节点发表言论,对国家的内外政策、重大问题进行点评,这些讲话显然会对选民的投票倾向产生影响。比如,近期哈梅内伊在诸多场合包括诺鲁孜节的讲话中,对鲁哈尼政府落实“抵抗经济”政策不力提出批评,对“伊核协议”签订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表示失望。虽然这些表态不足以判断哈梅内伊对鲁哈尼竞选连任的态度,但无疑会提振保守派竞逐总统的信心,影响部分选民的投票流向。有分析认为,哈梅内伊在伊朗可以直接影响的选民有700—800万人,占选民总数的14%—16%,可见其干预选情的能量不可小视。

    三是“权术性干预”。对伊朗各派而言,总统选举是夺取政治权力的重要机遇。但在哈梅内伊眼中,这更多是引导政坛格局回归平衡,避免一家独大的重要时刻。不难发现,继任最高领袖后,哈梅内伊始终致力于维系伊朗各派的权力平衡,扮演纷争仲裁人的角色。最初,他支持拉夫桑贾尼、哈塔米执政,不是因为他喜欢务实派和改革派,而是因为这有助于制衡保守派阵营中的强硬派。2005年和2009年,哈梅内伊支持内贾德执政,不是因为他喜欢新保守派,而是因为这有助于制衡改革派阵营中的激进派。同样,2013年哈梅内伊支持鲁哈尼上台,不是因为他喜欢后者,而是因为一个温和、保守、务实的总统执政,有利于最高领袖平衡各派,掌控全局。

    四是“危机性干预”,即选举事态如果危及伊斯兰政体,动摇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引发政治社会动荡,最高领袖会强行干预。2009年那场选举骚乱令哈梅内伊一直心有余悸,直至今日,改革派领导人穆萨维、卡鲁比仍被软禁。哈梅内伊一再警告,“在选举中他不会表示支持任何人,但如果某些人和派别想要破坏选举结果,他会进行干预”。这里的干预不只事后干预,也包括事前干预。事实上,近年来针对总统大选,哈梅内伊有意识地加强了危机的事前管控。比如,为避免选举引发国内分裂,2013年他支持宪监会取消内贾德亲信马沙伊的竞选资格。当内贾德2016年再次显露竞选意图时,哈梅内伊公开“建议”其不要参选。显然,危机管控也是最高领袖干预选举的重要职责。

    鲁哈尼竞选连任面临诸多挑战

    对鲁哈尼来讲,此番再度竞选似乎优势尚存。首先,保守派内斗还在持续,主要竞争对手内贾德派受到压制,“政治新星”尚欠火候;其次,经过四年执政和经营,鲁哈尼阵营的羽翼更加丰满;第三,一些重要人物,如哈塔米、努里、拉里贾尼、萨利希、扎里夫等人支持鲁哈尼竞选连任;第四,改革派继续支持鲁哈尼。阿雷夫领导的改革派选举最高决策委员会决定,支持鲁哈尼成为唯一候选人; [2]第五,得益于伊朗核协议带来的红利,伊朗总体经济形势没有恶化;第六,从历史经验上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连任两届的概率较高。当然,就此判断鲁哈尼一定成功,显然过早。考虑到伊朗总统大选历来不缺乏意外,鲁哈尼竞选连任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鲁哈尼的政绩单缺乏亮点

    在经济领域,伊朗经济增长率虽从2013年的5.8%上升到2016年的7%,通胀率被控制在10%以内,但2016年伊朗失业率仍高达12.7%,其中,青年人失业率高达31.9%。[3]在金融领域,银行业危机、金融腐败问题不断发酵,鲁哈尼的兄弟和顾问也受到牵连。在政治领域,鲁哈尼与宪监会、革命卫队、司法机构的关系持续紧张,推进改革步履维艰。在外交领域,美伊关系趋于紧张,政府内外政策陷入两难。据最新民调显示,鲁哈尼的支持率已从2015年8月的61%大幅下降到2016年12月的28%。显然,现政府的表现远不及民众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由鲁哈尼全力促成的伊朗核协议正由其主要政治资产转变为一种政治负担。2015年达成协议时,鲁哈尼承诺这份交易将重建伊朗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助于伊朗重返国际社会,与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改善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依然保留着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伊朗在美国、欧洲的资产被强行冻结,与外界的经济交往仍受较大限制。如果说鲁哈尼的胜选机会取决于伊朗民众对其政府与西方接触以及从伊朗核协议获得好处的评估,那么目前的事态变化显然对鲁哈尼不利。

    二、鲁哈尼与哈梅内伊的分歧增多

    经济上,鲁哈尼强调对外开放,主张效率優先;哈梅内伊强调“抵抗经济”,主张公平优先。在对外关系上,鲁哈尼希望与美国缓和关系,哈梅内伊强调美国不可信任。在政治领域,鲁哈尼希望改革,强化民主和自由,哈梅内伊则坚守革命意识形态,警惕和平演变。两人对政教关系、政治文化宽容度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总之,鲁哈尼并非哈梅内伊青睐的总统人选,只是各方势力暂时妥协的结果。如果保守派可以推出替代他的人选,相信哈梅内伊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他喜欢保守派甚于改革派。

    三、保守派全力阻击鲁哈尼

    此次总统大选,伊朗保守派志在翻盘。为了克服派系分裂、内斗不断的问题,一些保守派人士尝试自下而上推动整合。2016年年底,他们召开了一个超党派的大会,成立了“革命力量人民阵线” 联盟,旨在倒逼各派放弃分歧,就推出单一候选人达成共识。大会初步成果是出台了一份21人的候选人名单,并谋求4月初将名单进一步缩小至五个人,然后从中再敲定最后人选。然而三个重量级的保守派人物加利巴夫、贾利利、拉里贾尼没有参加“革命力量人民阵线”的成立大会,其中加利巴夫、贾利利均表示不排除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大选。而内贾德阵营则继续选择独舞,保守派翻盘的内部阻力仍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保守派放弃阻击鲁哈尼。事实上,保守派正在三方面发力,谋求逆转形势:一是对鲁哈尼的执政痛点——经济、制裁问题、对美关系穷追猛打,谋求掌握政治话语权;二是积极塑造新的“政治明星”“经济英雄”,希望能为选民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候选人;三是在策略上对中低层选民、摇摆选民、不投票民众加强攻势,试图搅乱格局、分化鲁哈尼的得票率。显然,保守派正在为此次大选做最后一搏。

    四、支持陣营内部出现变化

    一是改革派支持力度恐不及从前。改革派对鲁哈尼的支持显然是有条件的,也是迫不得已的。2013年改革派支持鲁哈尼上台,是希望他推动政治改革,促进自由和民主,结束改革派领导人的软禁,但鲁哈尼执政后只关心经济问题,对上述问题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令许多改革派人士大失所望。临近选举,改革派对鲁哈尼的批评在增多,很多人主张,改革派应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加强独立性。当然,由于缺乏可以与鲁哈尼或保守派候选人相抗衡的人选,改革派继续支持鲁哈尼的共识还会延续,但部分人跑票的概率在增大。

    二是拉夫桑贾尼去世给鲁哈尼竞选带来变数。2013年鲁哈尼的崛起离不开拉夫桑贾尼的鼎力支持。拉夫桑贾尼突然离世显然令鲁哈尼阵营、建设公仆党等派别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尽管近年来拉夫桑贾尼在政治上有些被边缘化,但其对伊朗政治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事实上,对于拉夫桑贾尼留下的权力真空,温和派内部尚无人可以填补,鲁哈尼、努里、拉里贾尼、哈桑·霍梅尼等人在威望、人脉、影响力层面都无法替他的角色和作用。不管怎样,在保守派、务实派、改革派以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之间,缺少了拉夫桑贾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调节人,鲁哈竞选连任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在增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责任编辑:苏童)

    [1] 朱丽涵:《 “两会”选举之后,伊朗向何处去? 》”, 载《当代世界》, 2016年第4期,第64页;

    [2] “Reformists to Back President Rouhanis Reelection,” Iran Diplomacy, March 13,2017, http://irdiplomacy.ir/en/page/1967871/Reformists+to+Back+President+Rouhani%E2%80%99s+Reelection.html.

    [3] BijanKhajehpour, “Has Rouhani achieved his goals for the Iranian economy?” Al?Monitor, March 14, 2017, http://www.al-monitor.com/pulse/originals/2017/03/iran-rouhani-first-term-economic-management-goals.html#ixzz4bNkdaasS.

相关文章!
  •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路径

    [摘 要]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与分流,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水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快递行业需要建立信用积分制度

    刘桂贤 李永彩 魏慧超<br />
    摘 要 快递行业是现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但是随着快递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安全隐患也层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