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张施施+王志瑞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类型完全可能无法全面、及时应对大型的污染事故的多样性、处置的复杂性,依靠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乃至政府,引入社会技术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如何加强技术指导与资金使用监督,是各级政府与环境行政管理部门今后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关键词: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措施
1构建立体的应急监测体系配置先进装备
及时构建信息化监测体系无人机与无线视频监控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首要环节。为污染事故的处置提供决策与评估依据,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污染物排放口及重点监控点位的持续监测与监控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污染范围、评估调水、搜寻排污口、分水成效。结合原有的监测机器人及人工监测装备,通过无人机的大范围巡查实时监测构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体系。[1]
2实现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平台
环境污染事故类别多样这对指挥决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指挥平台系统的建立科学判断环境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应对有时限性要求评估各种措施效果、检索各种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护手段处置十分复杂,人员防护与救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应急措施的采用实现及时、科学的决策。
3开展应急装备与应急物资的维护
鉴于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专用装备与供给保障工作并引入社会化技术力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维护与管理是高效运用的有效方式。当前,有多家仪器销售企业及物资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具备了开展应急防护、监测并面向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整改打包招标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与处置装备的系统维护能力,可以利用即将进行的垂直管理的契机确保设备进行环境应急装备的系统维护工作,各级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部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中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大量使用的应急物资确定各种物资的最低储备量,储可以依据本辖区主要风险源的類型与数量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是环境保护部门,与风险源企业存储一部分;二是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可以依托当地的应急物资销售作为发生污染事故时的第一批物资投入使用,在企业建立最低的库存储备制度,生产企业,通过资金补助、用于采购应急物资,在线监控的方式这样无需大量投入资金并确保需要时可以及时投入使用。[2]
4拓展应急监测能力强化应急监测网络协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时仅依靠某一个监测站的监测力量,污染种类繁杂,情况千变万化有时难以实行对事故的准确监测,加强网络协作,根据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的地域和专业特点应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网络,必要时可请网络成员单位或行业性的专业单位共同参加应急监测。
5拓展技术水平组建专家库
当前的环境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科学决策在应急处置及应急监测的过程中呈现出高度、高度叠加和高度非常规化的趋势,仅依靠环保系统的技术力量已成为环境应急管理必备的核心条件之一,不能满足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工作科学决策的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 应组建环境应急监测专家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污染,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处置不当保障环境安全。[3]
6构建区域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培训基地
基地化的系统培训是应急工作人员系统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掌握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技能的有效手段与辖区的大型化工及重点环境污染事故, 可以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牵头防患企业相配合,由政府出资、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资源是改变目前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培训工作零星化的有效措施,共同构建应急处置培训基地通过实地化的培训,共同形成常态化的培训与演练机制实战化的政企配合有效地提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7加大监测经费保障
监测经费有限是影响监测设备更新的主要原因及时更新相关监测设备。所以,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为了提高对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水平就必须增加相关经费的支出。并想方设法吸引民间资本的融人。另外,政府可制定实施一些扶持政策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的整体水平与能力。降低环境监测部门的经济负担从而购买引进最先进的监测设备。例如。购买化学防护服、防毒面具、监测车等设备,为环境监测部门更新必要的防护工具和监测设备为增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结语: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实施方案增强环境现场执法能力联合行动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能力和快速反应、强化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不断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津,杜宇峰。新形势下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02(11):1410.
[2]刀请,滕恩江,吕怡兵。西里甫汗戚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3,3(4):169一175.
[3]杨晓荣。完善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J].内蒙古环境保护。2012.2(3):14—16.
[4]杨晓荣,王佳。完善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J].内蒙古环境保护,2013,18(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