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画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王思琦
摘 要:中国画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在当前高校中,开展中国画教学,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史学、哲学、道学、儒学等众多思想内涵,是一种美的艺术,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1]。所以,一定要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中国画赏析课程,加大对传统国粹中国画的学习和传承,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本文将就中国画的审美特点、在高校中开设中国画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现今高校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在高校国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画的审美特点
(一)和诗文、书法等相结合,展现意境美
我们知道,在中国画是非常讲究意境的。文人在作画时通常会将诗歌、书法融入画作之中,共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書法是中国古代的独特书写方式,将书法和中国画相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画作添色;诗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含义,它或是描述热闹场景,或是描绘优美宜人的景色,将本身极具意境的诗歌和国画结合起来,便能够创造出更加独特的诗情画意。在一幅国画中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述,它更多的是体现作画者的心境,抒发作画者的自身情感,实现情景交融。例如,在李方膺《题画梅》中所写的“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观赏者可以通过他的画作对诗文所营造的意境有进一步体会[2]。
(二)注重感情的书法,展现气韵美
除了意境美,文人在进行国画创作时也特别注重对自身情感的抒发,所以,在国画中往往蕴含着较为独特的气韵美。在中国画中特别注意对笔墨的表现,文人在进行作画时,对笔墨的运用十分讲究,他们不仅是利用笔墨来作画,更是利用笔墨来增加趣味,抒发自己的感情。当你在欣赏一幅国画时,上面那些看似简单的鸟、云、竹子等等,其实都是对画面意境的丰富,是作者自身情感的宣泄,它无时无刻不在向观赏者传递着厚重的历史感和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具有独特的气韵美[3]。
二、在高校中开设中国画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形式的画作,但是接触和观赏是不同的,大学生们虽然见过这些画,但是真正能看懂这些画作的人却不多。在高校开设中国画教学课程,大学生们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中国画,发现画中细节之处,领悟作者想要通过画来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蕴含在画作中的深层寓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自己看过的画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领悟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还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提升了他们自身的艺术魅力[4]。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审美技能
在我国传统的画作当中,有的作者想要传达乐观豁达的处事观,有的想要传达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但是,无论他们具体要传达的感情是什么,大都离不开真善美这个主题。所以,在高校的日常中国画教学当中,要多带领着学生们赏析国画画作,将其中蕴含的思想融入学生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道德认识,让学生们在欣赏画作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真正的 “润物细无声”。
(三)有利于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画赏析也是一门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引导着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领悟作者的真实情感。除了进行美术赏析,创作也是国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更加灵活,善于想象,大胆创新,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并将其记录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现今高校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书画技巧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中国画的审美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对中国画进行赏析时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自己进行作画时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即使创作出来的画作也缺少意境美和气韵美。所以,高校在进行国画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画作,体会画中意境,这样学生们在实际进行创作时才能将美进行延伸和表现[5]。
四、怎样在高校国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注重作画技巧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师在进行中国画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一些作画技巧方面的讲解,比如对墨法、画笔法等知识的讲解,教会学生们怎样用笔墨的渐变去展现出事物的形态、神韵以及整个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名画中对笔墨的运用,明白他们是怎么将物的神形通过笔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要知道线条、水墨是画家在表现画中意境最常用的工具,他们在进行创作时往往会将笔墨本身的特征、审美表象和情感表达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为画作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这一方面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笔墨在画作中营造出优美寂静、清冷孤傲等令人向往的意境。此外,教师在对画作进行讲解的时候,还要给学生讲授一些诗文、书法。俗话说诗画同源,诗文和书法等也是营造绘画作品意境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往往能够对画作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它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有进一步的理解[6]。
(二)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教学过程相融合,带动课堂气氛
在进行国画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教学过程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画画和其他学科或者是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以音乐为例子,在我国古代的一些画作中就不乏将音乐和作画联系起来的美术作品,例如,《抱琴归去图》《深堂琴趣图》等等。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古代乐器文化,在赏析一幅和琴有关的画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琴乐,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7]。
(三)多带领学生进行国画赏析,拓展学生们的国画知识,提升艺术修养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绘画作品,教师在进行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带领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发展史,参观一些中国画作品展览,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关于中国画的书籍和画册,以此来熏陶学生们的艺术感。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带领学生们多对一些不同时代的国画名作进行赏析,例如《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等,让学生们去切身体会不同时代下画作所蕴含的时代气息、绘画形式、绘画技巧,让学生们真正地把中国画当做是一门艺术、一种美的享受去领悟体会,而不是单纯地当做一门课程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他们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从而加强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将中国画和西方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作画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对中国画的赏析,还要将西方画和中国画加以对比,帮助学生认识这两者的差别,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客观、全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枯水竹石图》《清明上河图》《乌石图轴》时,可以对应地将这些画作和《睡莲》《格尔尼卡》等西方画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和素描、油画的不同之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线条、笔墨等造型手段有深入的了解,从而知道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线”——以“线”造型,用线条来勾勒出事物的形状和神韵。除此之外,西方画和中国画在作画工具上也不尽相同,中国画主要就是用毛笔、墨、水等工具进行作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在这种比较当中,学生们就更能体会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对中国古代大师的画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综上所述,中国画不单单是对事物形态的勾勒,它更注重的是体现事物的神韻,营造或动或静、刚柔并济等令人心之向往的优美意境。所以,在高校国画教学当中,教师想要通过学习中国画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除了要注重给学生们讲授相应的作画技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笔墨、线条、构图等来了解中国画本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体会到作者在画中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创新。这是当前高校国画教学应该主要侧重的方向,也是教师身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昌平.论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6):155-158.
[2]张月铭.探析高校国画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神州(下旬刊),2014,(03):137-137.
[3]赵乾雁.探析高校国画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123-124.
[4]赵金霞.探析传统中国画在当代高校美术教学课堂中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5,(10):279-279.
[5]高伟.论高校非美术学科开设中国画课程的必要性[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01):93-96.
[6]雒红强.试论传统中国画在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意义[J].魅力中国,2016,(23):75.
[7]李长民,张蓓.以中国画教学提高成人传统审美及人文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188-189.
[8]代国娟.论高校教学的中国画审美教育[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7,(06):40-41.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