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校园文化 打造收听品牌
蔡雅琴
【摘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作为仅靠声音传播的传统媒体,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增加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稳定受众群体,已经成为广播必须直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办好具有地方特色、吸引特定群体的自办节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广播;自办节目;校园风景线
随着省级媒体覆盖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媒体、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广播这种仅仅靠声频传播的传统媒体,其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和侵占。而处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台更是如此。由于受到覆盖面和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坚守?办好自办节目,体现地方特色,让更多人去聆听和关注,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以笔者所在的含山县广播电台为例,该台的《校园风景线》节目是近年来含山县广播电台运作较为成功的一档节目。该节目努力贯彻“三贴近”,立足含山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节目深入校园、深入学生生活,从而迅速成为该县收听率较高的知名广播节目,并在国家级、省市级节目评比中多次获奖。笔者以该节目为切入点,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明确的栏目定位,设立特色栏目
广播节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编辑、制作节目之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办节目的定位。
校园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在节目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心灵引导者。《校园风景线》节目并没有一味强调学习,做出教导的姿态,而是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烦恼,有些烦恼,同学们会羞于对家人或者朋友启齿,甚至有些烦恼更涉及到一些隐私,而他们又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些烦恼。这个时候,校园节目,作为一个聆听者,成为同学们乐于倾诉的“树洞”,使得他们有了一个释放的途径。
在《校园风景线》中有一个《成长与烦恼》栏目,这是专门为广大学生准备的“心灵鸡汤”。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会邀请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在兼顾隐私的情况下将同学们写来的“烦恼”,或者是一些心理疑问交给这些心理咨询师,由这些老师提出专业的回答,再根据同学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个栏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一些中学生对于早恋等比较敏感的话题,在不能对老师或者是羞于对家长诉说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从专业兼顾一些情感的角度去“指点”他们。例如,在《成长与烦恼》栏目当中,一位女同学来信说,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男同学。早恋成为了她这段时间非常烦恼和恐惧的一件事情。不敢和父母说,也不好意思和同学说,更不敢和老师说。她给我们来信,想问一问面对早恋,她应该如何自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请了心理咨询师,就早恋发展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如何处理等方面给予了答复。当然,早恋这种心理问题,只是学生们成长烦恼的一个方面。我们会根据学生来信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力求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心灵引导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网络媒体的内容纷杂繁多、真假难辨,更有一些虚假新闻、激进言论掺杂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广播媒体,在舆论导向上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一点绝不能动摇。《校园风景线》节目就担负起了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职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阶段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养成与这个阶段也息息相关。而这个阶段又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干扰。这个时候,作为大众媒体,我们需要做好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与其“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不如通过一些案例实例,向学生做一些生动的宣讲。《校园风景线》节目通过《师生风采》这一栏目,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美德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在编辑《校园风景线》时,在宣传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动脑筋。我们邀请了很多的校园小记者,让他们在校园里寻找好人好事。同时,也让他们寻找出一些不符合现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正反对比,引导小记者们思考、得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美德。这种形式,比我们直接灌输,更令他们印象深刻。
三、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
每一档节目都有一个期望值:希望吸引哪些人群、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希望节目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力……这都是我们对于节目目标的定位。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是完全不够的。作为基层广播电台,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基层优势,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去实现节目的目标。
节目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节目的形式是多样的。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来主导节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组织能力,更能增强节目与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曾经的节目当中,我们举办过多次特色主题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召集部分小记者、小编辑和小播音员,让他们围绕雷锋精神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围绕当代中小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看法,写出了一组观点相对的稿件,再由小播音员进行播讲。这档节目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能够反映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同时也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且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虽然进行了指导,但却没有过度的干涉他们的采访、写稿以及播讲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这档节目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极大肯定与欢迎,这个效果是我们编稿很难达到的。
在节目中开展特色活动不仅仅是从节目形式上创新,也可以针对学生们组织的一些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从而加强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情感交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例如,《校园风景线》节目中,我们曾经组织过一期关于情感表达专题节目——《老师,您辛苦了》。2015年9月10日,在含山中学高二(18)班,同学们请来了所有的任课老师,送上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六位学生代表为每位老师创作诗歌,用优美的文字赞美老师。在活动现场,有学生说到:“我们根据各科老师不同的特点,用诗送去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还要和老师相处在一起,为两年后的高考做准备,我们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学生们还踊跃登台,说出他们对老师的印象。或诙谐、或逗趣、或严肃的描述,不时赢得台下同学、老师的会心一笑。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高二(18)班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通过这个活动的组织,让该班级师生之间相处更加和谐。学生们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恩之心,老师们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引导师生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这也是《校园风景线》节目创办的初衷。
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与报道,不仅让节目“活”了起来,也使《校园风景线》走进学生、服务学生,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落实下来,使校园广播在学生心中不只是一种声音,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
四、坚守初心,兼顾受众需求
广播节目在明确定位之后,就要划定相应的内容范围,根据听众需要设立栏目。合理的栏目设置可以支撑整档节目。一般来说,一档深受欢迎的节目,必定有一些特色栏目能够吸引听众。
《校园风景线》节目的内容设置兼顾了师生的不同需要。以其中的《作文花园》来说,我们通过和各中小学校开展紧密联系,鼓励老师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也鼓励学生自己投稿。如果仅仅是将学生的来稿读出来,做得再精美,再具有欣赏价值,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属于学生的那份活力。因此,我们会在来稿中挑选出内容积极,情感表达丰富,语言优美的作文,联系各个指导老师,了解作者的性格和普通话水平,在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请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其作文进行点评。既指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这样做,一方面调动师生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促进。
五、注重培养“传承者”
广播节目不但要让人听,还要让听众参与、组织,让受众由接受者变为传播者。
《校园风景线》虽然是一档校园节目,受众也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但是办节目的是成年人。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成年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与体会。这种情况下,办出的节目,是无法百分之百与学生相贴近的。那么如何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需要我们节目走进学生中去。每个学校都有校园广播站,站里的小记者和小播音员就是我们节目的主要“传承者”。他们会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迹进行采写,反映各个校园存在的问题,赞美身边的好人好事,他们的来稿反映了校园的最新动态。最近学生关注什么,担心什么,烦恼什么,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来稿当中看出来。这也给我们每期节目的内容编排做了一个指引。只有当我们的节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才能更好的吸引他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受众更加关心关注节目。
《校园风景线》正是依托于校园文化,造就了在打造收听品牌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做法。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存在,但是笔者相信,只要用心去做,节目就会越办越好。
【摘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作为仅靠声音传播的传统媒体,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增加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稳定受众群体,已经成为广播必须直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办好具有地方特色、吸引特定群体的自办节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广播;自办节目;校园风景线
随着省级媒体覆盖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媒体、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广播这种仅仅靠声频传播的传统媒体,其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和侵占。而处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台更是如此。由于受到覆盖面和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坚守?办好自办节目,体现地方特色,让更多人去聆听和关注,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以笔者所在的含山县广播电台为例,该台的《校园风景线》节目是近年来含山县广播电台运作较为成功的一档节目。该节目努力贯彻“三贴近”,立足含山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节目深入校园、深入学生生活,从而迅速成为该县收听率较高的知名广播节目,并在国家级、省市级节目评比中多次获奖。笔者以该节目为切入点,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明确的栏目定位,设立特色栏目
广播节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编辑、制作节目之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办节目的定位。
校园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在节目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心灵引导者。《校园风景线》节目并没有一味强调学习,做出教导的姿态,而是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烦恼,有些烦恼,同学们会羞于对家人或者朋友启齿,甚至有些烦恼更涉及到一些隐私,而他们又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些烦恼。这个时候,校园节目,作为一个聆听者,成为同学们乐于倾诉的“树洞”,使得他们有了一个释放的途径。
在《校园风景线》中有一个《成长与烦恼》栏目,这是专门为广大学生准备的“心灵鸡汤”。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会邀请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在兼顾隐私的情况下将同学们写来的“烦恼”,或者是一些心理疑问交给这些心理咨询师,由这些老师提出专业的回答,再根据同学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个栏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一些中学生对于早恋等比较敏感的话题,在不能对老师或者是羞于对家长诉说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从专业兼顾一些情感的角度去“指点”他们。例如,在《成长与烦恼》栏目当中,一位女同学来信说,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男同学。早恋成为了她这段时间非常烦恼和恐惧的一件事情。不敢和父母说,也不好意思和同学说,更不敢和老师说。她给我们来信,想问一问面对早恋,她应该如何自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请了心理咨询师,就早恋发展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如何处理等方面给予了答复。当然,早恋这种心理问题,只是学生们成长烦恼的一个方面。我们会根据学生来信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力求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心灵引导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网络媒体的内容纷杂繁多、真假难辨,更有一些虚假新闻、激进言论掺杂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广播媒体,在舆论导向上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一点绝不能动摇。《校园风景线》节目就担负起了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职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阶段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养成与这个阶段也息息相关。而这个阶段又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干扰。这个时候,作为大众媒体,我们需要做好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与其“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不如通过一些案例实例,向学生做一些生动的宣讲。《校园风景线》节目通过《师生风采》这一栏目,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美德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在编辑《校园风景线》时,在宣传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动脑筋。我们邀请了很多的校园小记者,让他们在校园里寻找好人好事。同时,也让他们寻找出一些不符合现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正反对比,引导小记者们思考、得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美德。这种形式,比我们直接灌输,更令他们印象深刻。
三、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
每一档节目都有一个期望值:希望吸引哪些人群、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希望节目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力……这都是我们对于节目目标的定位。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是完全不够的。作为基层广播电台,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基层优势,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去实现节目的目标。
节目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节目的形式是多样的。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来主导节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组织能力,更能增强节目与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曾经的节目当中,我们举办过多次特色主题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召集部分小记者、小编辑和小播音员,让他们围绕雷锋精神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围绕当代中小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看法,写出了一组观点相对的稿件,再由小播音员进行播讲。这档节目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能够反映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同时也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且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虽然进行了指导,但却没有过度的干涉他们的采访、写稿以及播讲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这档节目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极大肯定与欢迎,这个效果是我们编稿很难达到的。
在节目中开展特色活动不仅仅是从节目形式上创新,也可以针对学生们组织的一些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从而加强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情感交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例如,《校园风景线》节目中,我们曾经组织过一期关于情感表达专题节目——《老师,您辛苦了》。2015年9月10日,在含山中学高二(18)班,同学们请来了所有的任课老师,送上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六位学生代表为每位老师创作诗歌,用优美的文字赞美老师。在活动现场,有学生说到:“我们根据各科老师不同的特点,用诗送去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还要和老师相处在一起,为两年后的高考做准备,我们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学生们还踊跃登台,说出他们对老师的印象。或诙谐、或逗趣、或严肃的描述,不时赢得台下同学、老师的会心一笑。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高二(18)班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通过这个活动的组织,让该班级师生之间相处更加和谐。学生们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恩之心,老师们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引导师生更好的进行情感表达,这也是《校园风景线》节目创办的初衷。
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与报道,不仅让节目“活”了起来,也使《校园风景线》走进学生、服务学生,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落实下来,使校园广播在学生心中不只是一种声音,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
四、坚守初心,兼顾受众需求
广播节目在明确定位之后,就要划定相应的内容范围,根据听众需要设立栏目。合理的栏目设置可以支撑整档节目。一般来说,一档深受欢迎的节目,必定有一些特色栏目能够吸引听众。
《校园风景线》节目的内容设置兼顾了师生的不同需要。以其中的《作文花园》来说,我们通过和各中小学校开展紧密联系,鼓励老师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也鼓励学生自己投稿。如果仅仅是将学生的来稿读出来,做得再精美,再具有欣赏价值,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属于学生的那份活力。因此,我们会在来稿中挑选出内容积极,情感表达丰富,语言优美的作文,联系各个指导老师,了解作者的性格和普通话水平,在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请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其作文进行点评。既指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这样做,一方面调动师生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促进。
五、注重培养“传承者”
广播节目不但要让人听,还要让听众参与、组织,让受众由接受者变为传播者。
《校园风景线》虽然是一档校园节目,受众也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但是办节目的是成年人。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成年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与体会。这种情况下,办出的节目,是无法百分之百与学生相贴近的。那么如何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需要我们节目走进学生中去。每个学校都有校园广播站,站里的小记者和小播音员就是我们节目的主要“传承者”。他们会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迹进行采写,反映各个校园存在的问题,赞美身边的好人好事,他们的来稿反映了校园的最新动态。最近学生关注什么,担心什么,烦恼什么,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来稿当中看出来。这也给我们每期节目的内容编排做了一个指引。只有当我们的节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才能更好的吸引他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受众更加关心关注节目。
《校园风景线》正是依托于校园文化,造就了在打造收听品牌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做法。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存在,但是笔者相信,只要用心去做,节目就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