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甘泉堰泉水保护及开发浅析
冯林敏+王菊香
摘要:本文通过对绵竹市甘泉堰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对影响甘泉堰出水量的因素做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甘泉堰保護方案及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甘泉堰;水文地质情况;泉水保护及开发
1绵竹市甘泉堰概况
绵竹市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其形状如一支金笔尖,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km,南北长约61km。西北部属龙门山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市境地貌形态区域分异十分明显: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河流纵横,切割强烈。
绵竹市甘泉堰泉水水源地位于绵竹市平原区,地面高程560-580m,南东方向倾斜,平均坡降约5‰,阶面略有起伏,起伏差为1-2m。其有两处深度约8m的出水泉眼和约2km长的泉渠,流向南东向的甘泉村和新华村,最终通过灌渠汇入下游人民渠。
甘泉堰泉是历史上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发现和建成的。当时的人们按自流出来的小泉水点顺其源头向上游开挖,开挖长度可达2~4km以上,最大深度达6~10m,让其流量越来越增大。开挖出来的人工泉水水源地,可以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形成水渠后可自流到下游的农田中,达到自流灌溉的目的,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甘泉堰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绵竹市境内这样的泉水点比较多,甘泉堰泉周边就有:甘泉堰、兴隆泉、赵家泉、花花泉、喷龙泉、三道堰等等泉水点,都能自流到下游进行灌溉农田和用于农村生活用水。这些泉水长年不干,流量较稳定,冬暖夏凉,泉渠两岸绿树青草,是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当地乡村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众多的泉水点作为绵竹市的地理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且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当然现在农业灌溉多用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工程或机井抽水为主,这类泉水水源实际利用正在减少,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地理文化遗产保护。
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域中,没有其他的山水风景特色,如能合理保护并充分利用好这个泉水点资源、形成有“水”的文化景观,也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绵竹市境内泉水点现状来看,部分泉水点面临水量减少、枯竭,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泉水点周边无序建设开发,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局部地下水位降低。二是硬化地面扩大,沟渠硬化,水稻田、池塘等减少,也减少了地表水体和降雨的入渗补给量,部分河道、河堤硬化会阻止河水入渗而减少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这些都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降低。三是部分泉水点泥沙淤积、水生植物堆积使泉水池、渠底面抬高,高于地下水位,造成泉水自流水量减少甚至枯竭。四是生产生活污水、废弃物进入泉水池、渠,污染泉水水环境。
因此,对绵竹市甘泉堰进行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
3甘泉堰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3.1 资料收集
本次工作收集绵竹市已有的气象、水文、地质及水利工程资料,主要有:《绵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 00931部队,1977年)、《绵竹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10万,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队,1997年)、《绵竹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四川省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4年)、《绵竹市供排水公司第五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6月)。这些资料成果部份可以直接利用。
3.2 现场踏勘及地质调查
本次工作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初步确定周边3km内农灌井和泉水点作为调查重点。
3.3 水文地质勘探井布置及抽水、回灌试验
根据现场踏勘,在区内布设两处水文地质勘探孔(ZK1、ZK2),单孔深度为20m左右,并选取两处农灌井(J1、J2)进行两个落程的抽水试验,另外对一处农灌井(J1)进行了回灌试验,以达到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
3.4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根据该区松散堆积层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埋藏分布特征,该类地下水可划分为扇状冲洪积砂砾卵石层(Q4al+pl)孔隙潜水、上更新统(Q3fgl-al)冰水—流水堆积层含泥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冲积层(Q4al)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和中、下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泥质卵砾石层孔隙潜水四种类型。前三类的堆积层相互迭置,水力联系极为密切,构成统一含水层组,称为“上部含水岩组”,为平原区的主要含水层。
3.5 地下水补给和排泄
绵竹市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降雨转化关系密切、频繁。其相互转化方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雨、地表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排泄又转化为地表水;另一种是降雨、地表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通过蒸发又转化为大气水。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绵远河、支渠、山区小河,其中山区小河出山口后便断流渗入到地下,而绵远河在水源地上游,切割较深,并与地下水直接相连,地下水的补给量是有保证的。
由于该地区平原区处于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其地势由山前至前缘地带坡降较大,补给径流带宽广,近山前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大,中部水位埋深较浅,至前缘地区水位埋深极浅。在水位埋深浅的地区形成了两个地下水自然排泄带:一是马尾河、射水河西南部绵竹市区西侧至玉泉镇排泄带;二是马尾河、射水河之北东拱星镇、五福镇至孝德镇排泄带。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蒸发,该地区地下水蒸发排泄量较明显。
3.6 勘探及试验成果
根据这次进行的调查和钻探试验结果,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层为“上部含水岩组”,冲洪积扇砂砾卵石含水层组(Q4al-pl、Q3fgl-al),地形坡降5~7‰,地下水埋深一般为5~8m。根据抽水试验,区内地下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2800 m3/d以上。相关成果见表3-1。
从上表可以看出,远距离(约200m)的井抽水时对泉点S1、ZK1、ZK2都没有影响,J2井的涌水量大,達到2500m3/d(28.95 L/s),推测最大涌水量可达到4500 m3/d;较浅的机井J1井也可达到2800 m3/d;透渗系数K取值为50m/d。证明区域内的上部强含水层的水量是十分丰富的,其布置较广、呈层状,泉水补给方向总体为NNW向340°,区内地下水的主要径流方向为SE160°。
3.7 甘泉堰泉水点出水量分析
现场实测甘泉堰渠道中的自流流量为229 m3/d(2.65L/s),根据旁边水井抽水试验情况,结合本泉水点的特点,预计对泉水坑抽水,现在的水位高程为562.33m,在水位降深1.0m时的涌水量可达到1000m3/d以上。7月29日,我们对甘泉堰进行了复核,实测汛期其水位高于枯水期0.3米,流量约为1000 m3/d(11.57L/s),汛期甘泉堰的感观效果更好。
4泉水出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甘泉堰泉水出水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地下水水位,泉水坑、渠道下切深度和比降。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周边开采地下水的强度、地质环境的改变等。
区内地下水补给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河流和渠系入渗及地下水侧向径流的补给。从整个区域总体来看这因素变化不会太大。
周边开采地下水的强度方面,随着地表水渠灌溉系统的完善,农业灌溉直接抽取地下水的情况在减少,但城镇和企业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有可能增加。
地质环境的改变方面,目前对含水层能改变其性能特征的主要是周边修建工程时地基。依据区域内浅层含水层呈面状分布的特点,只要不对含水层进行大面积超深开挖(深度大于10m,超过相对隔水层)或大面积灌浆形成止水帷幕,局部的一般建筑地基施工(标高570m以上)对含水层的影响实际上是很小的。因此本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多利用开挖深度小于10m的浅基础、浅埋的独立柱基础、浅开挖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桩基础对含水层会有较小的影响,建议少用桩基础。
泉水坑和渠道底部需要低于地下水位,同时渠道要有一定比降,才能保证泉水自流而出。因此应防止泉水坑和渠道淤积、壅塞,若对泉水坑和渠道再掏挖1m深左右,更能保证枯水期泉水水流量。
5 结论及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勘察、分析和论证,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绵竹市众多的泉水点是重要的地理文化遗产。合理保护并充分利用好区内甘泉堰泉水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绵竹市境内泉水点现状来看,部分泉水点面临水量减少、枯竭,水环境恶化的问题。
三、根据这次进行的调查和钻探试验结果,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四、区域内的上部强含水层的水量是十分丰富的,浅层地下含水层的渗透性十分良好,如果通过人工井或坑补充地下含水层水源也是十分容易做到的。
五、根据旁边水井抽水试验情况,结合本泉水点的特点,预计对泉水坑抽水,在水位降深1.0m时的涌水量可达到1000 m3/d以上。
六、为防止泉水坑和渠道淤积、壅塞,若对泉水坑和渠道再掏挖1m深左右,更能保证枯水期泉水水流量。
对绵竹市甘泉堰泉水保护及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划定甘泉堰泉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以泉池中心半径50m范围和沿泉渠向下游延伸590m以泉渠中线两岸各50m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向外延伸300米的范围。
二、对绵竹市区域地下水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如完善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地下水位观测;保护地下水补给源,增加地下水补量;在绵远河建设一两处拦蓄低坝,建设人工回灌工程;加强区域环境保护,保护地下水水质。
三、甘泉堰泉保护区内工程地基基础应多利用开挖深度小于10m的浅基础、浅埋的独立柱基础、浅开挖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四、甘泉堰泉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开采地下水;二级保护区内限制开采地下水,禁止日开采量1000m3以上或水位降深超过1.0m的地下水取水。
五、对甘泉堰泉水坑和渠道再掏挖1.0m深左右,保证枯水期泉水水流量。
六、绵竹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有利于雨洪渗入地下的措施,如下凹式绿地、渗透性铺装地面和渗沟等的增渗设施。
七、做好甘泉堰泉周边水土保持,防止泥沙杂物随雨洪水冲入泉内;定期对甘泉堰泉进行清掏维护,防止泉水坑和渠道淤积、壅塞。
八、禁止向泉池、泉渠内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污物。禁止在泉池、泉渠内游泳、洗涮衣物等,保护泉水水环境。
九、对现有甘泉堰泉自流泉水的利用,需要按照“先观后用”的原则,泉水在上游作为景观用水后,流到下游可加以利用。
十、建议对甘泉堰泉水水源地综合利用,打造音乐喷泉广场和形成的几十亩的小型湿地景观。对区域深部地下水,建议进行适量开采,可作为饮用水水源。区域内“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加大水保措施增加济南泉群补给区地下径流的研究[R].1995.1.
[2] 夏春兰,赖先齐.新疆石河子地区泉水溢出带农业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16(2):69-72.
[3]绵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00931部队,1977年)
[4]绵竹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四川省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4年)
[5]绵竹市供排水公司第五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