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网络文化中的构建初探
王莹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媒体化的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面对网络文化中西方文化霸权对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方面的影响,本项目在研究大学生价值取向在网络快餐文化中受到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97-01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理论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和侵袭的重要阵地,而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高科技传播手段,已成为西方国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现阶段人们必须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中的本质要求提炼出来,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校园文化能够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激发文化主体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认知,提升文化自觉,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价值选择时,就能抵御诱惑,坚守社会主义的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深入发展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用这一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文化安全教育不断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快餐文化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传播,由于传播途径过于广泛,很难进行规范。网络快餐文化是快餐文化的核心部分,经由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已经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现在的网络快餐文化的主流还是英文,在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西方的文化思想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朴素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在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所取代,快餐文化中的这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无疑是一种挑战。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思想最活跃、反应最敏捷、接受最迅速的群体,最容易受到文化的冲击。他们求智欲强、文化识别能力差,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模糊,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感情基调丰富,自我约束性不高,过多地注重主观情绪,非常看重“激情”。在对网络快餐文化有了逐渐深入的体验后,就会逐步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媒体等传播媒介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灌输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进一步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此来影响其他国家。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文化安全教育的核心
首先,融文化安全教育于课堂教育教学之中。“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前是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一节内容,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并作为整门课程的主线贯穿始终,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大学生青年中间的说服力、感召力。文化安全教育也应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必修课程,可以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和领会的兴趣,引发内心的共鸣,提升文化教育的效果。
其次,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传播实践。在新媒体时代,恶搞、炒作、网络语言等一些戏谑导致媒体文化走向浅薄和粗鄙,严重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文化安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多创作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创作品,多为媒体注入新鲜的血液,共同守护好我国的优秀文化。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
最后,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宣传核心价值观,校报校刊、校园通讯、校园电台都要推出专栏专题,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化安全意识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也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应对西方文化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蔚.透视广播受众新需求和重点关注人群——基于2013年受众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特点的分析[J].中国广播,2014(8).
[2]李希光,郭晓科.媒体接触对信任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