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测量方案设计问题
郭 文 周冬梅
1 测量平面内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1 图1为公园内的人工湖,现要测量此人工湖两旁A,B两点的距离(A,B两点不能直接到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长度用a,b,c,…表示,角度用α,β,γ,…表示);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B间的距离.
方案设计1 利用等边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2.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BAC=60°;
②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60°;
③用卷尺量出BC=a.
(4)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之间的距离为a.
方案设计2 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3.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并延长AC到D,使DC=b;
③用卷尺量出BC=a,并延长BC到E,使CE=a;
④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c.
方案设计3 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卷尺测得AC=a,BC=b.
(4)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AB=a2-b2.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测角仪在C处测得∠BCA=α;
③用卷尺测得BC=a.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tanα.
方案设计5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5.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CB=a,并分别找出AC,CB的中点D,E;
③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c.
问题2 如图6所示为大运河的某一河段,先要测量这一河段的宽度(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得到),请根据所学知识,用适当的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河的宽度.
图6 图7 图8方案设计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7.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面找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
②在河的这一侧选点A,B,D,使AB⊥AO,DB⊥AB;
③确定DO和AB的交点C,用卷尺测得AC=a,BC=b,BD=c;
(4)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以计算得出AO=acb.
方案设计2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8.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岸选一明显的标志点A,在河这岸取两点B,C;
②用测角仪测得∠ABC=α∠ACB=β;
③用卷尺测得BC的长为m米;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河的宽度为mcotα+cotβ.
特别的,当α=β=60°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当α=β=45°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2 求地面上某物体的高度
2.1 测量底部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1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学习小组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9,请你帮他们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图9 图10 图11方案设计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背景:晴朗的天气.
(3)测量平面图:如图10.
(4)测量步骤:
①测量旗杆的影长为AB=a;
②测量标杆的影长为CD=b;
③测出标杆的长为c.
(5)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算的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2 利用标杆,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平面图:如图11.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
②观测者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的顶端、标杆的顶端与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③测出观测者与旗杆底端的距离BF=a,以及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端的距离FD=b.
④测出标杆的高度CD=c,以及观测者的身高EF=d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ad+bdb.
方案设计3 利用镜子的反射,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镜子,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12.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
②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到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③用卷尺测量出观测者的身高DE=a,以及观测者与镜子的距离DC=b,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BC=c.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3.
(3)测量步骤:
①在测点D处安置测倾仪,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ACE=α;
②测出测点D与旗杆底部B的水平距离DB=m;
③测出测倾仪的高度CD=h.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算得旗杆的高度为mtanα+h.
2.2 测量底部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2 如果把问题1中的旗杆换成一座小山,请设计一个测量小山高度的方案. 如图14.
要求:
(1)在图14中画出你测量小山高度MN的示意图,标上适当的字母;
(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5.
(3)测量步骤:
图14 图15①在观测点A处安放测倾仪,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CE=α;
②在观测点A与小山间的B处安置测倾仪(A,B与M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DE=β;
③量出测倾仪的高度AC=BD=h;量出AB之间的距离为m.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求得小山的高度MN为mcotα-cotβ+h.
数学测量方案设计问题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测量平面内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1 图1为公园内的人工湖,现要测量此人工湖两旁A,B两点的距离(A,B两点不能直接到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长度用a,b,c,…表示,角度用α,β,γ,…表示);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B间的距离.
方案设计1 利用等边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2.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BAC=60°;
②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60°;
③用卷尺量出BC=a.
(4)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之间的距离为a.
方案设计2 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3.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并延长AC到D,使DC=b;
③用卷尺量出BC=a,并延长BC到E,使CE=a;
④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c.
方案设计3 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卷尺测得AC=a,BC=b.
(4)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AB=a2-b2.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测角仪在C处测得∠BCA=α;
③用卷尺测得BC=a.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tanα.
方案设计5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5.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CB=a,并分别找出AC,CB的中点D,E;
③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c.
问题2 如图6所示为大运河的某一河段,先要测量这一河段的宽度(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得到),请根据所学知识,用适当的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河的宽度.
图6 图7 图8方案设计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7.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面找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
②在河的这一侧选点A,B,D,使AB⊥AO,DB⊥AB;
③确定DO和AB的交点C,用卷尺测得AC=a,BC=b,BD=c;
(4)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以计算得出AO=acb.
方案设计2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8.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岸选一明显的标志点A,在河这岸取两点B,C;
②用测角仪测得∠ABC=α∠ACB=β;
③用卷尺测得BC的长为m米;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河的宽度为mcotα+cotβ.
特别的,当α=β=60°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当α=β=45°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2 求地面上某物体的高度
2.1 测量底部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1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学习小组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9,请你帮他们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图9 图10 图11方案设计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背景:晴朗的天气.
(3)测量平面图:如图10.
(4)测量步骤:
①测量旗杆的影长为AB=a;
②测量标杆的影长为CD=b;
③测出标杆的长为c.
(5)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算的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2 利用标杆,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平面图:如图11.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
②观测者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的顶端、标杆的顶端与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③测出观测者与旗杆底端的距离BF=a,以及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端的距离FD=b.
④测出标杆的高度CD=c,以及观测者的身高EF=d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ad+bdb.
方案设计3 利用镜子的反射,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镜子,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12.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
②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到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③用卷尺测量出观测者的身高DE=a,以及观测者与镜子的距离DC=b,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BC=c.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3.
(3)测量步骤:
①在测点D处安置测倾仪,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ACE=α;
②测出测点D与旗杆底部B的水平距离DB=m;
③测出测倾仪的高度CD=h.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算得旗杆的高度为mtanα+h.
2.2 测量底部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2 如果把问题1中的旗杆换成一座小山,请设计一个测量小山高度的方案. 如图14.
要求:
(1)在图14中画出你测量小山高度MN的示意图,标上适当的字母;
(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5.
(3)测量步骤:
图14 图15①在观测点A处安放测倾仪,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CE=α;
②在观测点A与小山间的B处安置测倾仪(A,B与M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DE=β;
③量出测倾仪的高度AC=BD=h;量出AB之间的距离为m.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求得小山的高度MN为mcotα-cotβ+h.
数学测量方案设计问题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