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可视化的创新与思考
庄媛+周星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电台受到自媒体及网络电台的冲击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大广播电台纷纷转型,在视频直播平台开通直播通道,通过广播可视化的创新形式迎接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的分析,探讨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视频直播;可视化广播;中国之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画面和声音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模式更受年轻人的追捧,相比较单一的音频传播方式,视频直播兼顾画面与声音,形象生动的传达更多信息。但是,目前“广播+视频”的模式只打破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怎样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值得每一个广播人思考。中国之声大胆尝试,在2016年两会期间增加“视频直播”“弹幕互动”元素,让新闻节目传播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灵活多样,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
一、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05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29.5%。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5.4%,相比2014年底增长9.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视频直播的受众群及活跃度正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传统广播媒体本拥有精良的节目内容,只需在表现形式上稍加创新,即可拥有庞大的视频受众群体。
(一)传播内容生动形象,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两会节目大都是传统严肃的节目,2016年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次尝试在大会现场搭设360度可旋转式的摄像头,受众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即可观看两会现场情况,包括会场布置情况、参会人员以及境内外记者。广播可视化让受众仿佛置身会场,比观看传统电视直播更加直观全面,拉近两会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相比以往的广播模式,视频直播让眼、耳同时动了起来。在有了视频直播之后,受众收听、收看到的内容有了极大的扩充,可以看到形象生动的图像,可以与主播们进行互动,并且增加了广播节目的娱乐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具有更好的视听结合效果。
(二)体现消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及时性
视频直播在提升广播节目娱乐性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广播只具备音频,受众只能听到声音,在新闻采访、政策解读、突发事件报道中,有时会因为记者、编辑的主观性而无法客观陈述事实,带来受众理解的偏差。而视频直播是直接将画面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真实性可以得到极大的保证,又因为其直播的特性事件往往一发生便得到及时报道,人们通过视频直播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如今视频直播设备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安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突发事件现场直接使用。
(三)激发受众的互动欲望,抢占网络市场
观看网络视频直播的受众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受众在接触到新的资讯和话题时会积极地讨论留言。在视频直播平台社区化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能分享彼此的观点,引领新的潮流和思想的传递。
2016年3月4日-15日,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增加了“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的元素,在直播间、导播间搭设摄像头,运用分频技术与听众进行实时互动。受众在表达新奇之外,也有很多网友围绕节目话题持续互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观点。同时,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优势资源,邀请各领域大咖做客直播间,听众直接跟名人进行互动,增加受众与媒体的粘性。根据各个合作方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直播期间,视频直播渠道总页面浏览量(PV)超过120万,排重用户数(UV)也在近百万量级,且整体趋势持续上涨。
二、案例分析——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
2016年3月4日-15日每晚19:00至20: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再次推出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聚焦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围绕当下最受关注的民生选题,寻找民生问题、改革难点的破解之道。今年,节目增加“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的新鲜元素,每期引入一位有话题效应的“明星”嘉宾和三位高颜值的场外新鲜主播。例如著名主持人阿丘聊“问君何处觅乡愁?”,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柳甄聊“今天,你‘共享了吗?”,《蜗居》作者六六聊“房价还在涨,该不该出手?”等等。
在视频呈现和平台选择方面,节目在直播间设立了2个机位(一个特写、一个全景)、在导播间设置1个机位(新鲜主播现场观众真人秀),通过5个不同属性的网络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在央广网采用音视频、文字同步进行的PC端网页直播;在网易新闻客户端采用一路视频信号(导播切换)、文字、互动相结合的直播;在新兴平台乐视乐嗨直播和360水滴直播提供三路机位网友自选,弹幕互动的直播;在优酷自媒体频道注册账号,采用三路机位同屏呈现、聊天室即时互动的“画中画”直播。
两会是激烈的新闻战场,也是试水新想法、新战法的好时机,中国之声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主频率,其的大胆尝试为各地市广播可视化探索之路打下实战基础。
三、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一)视频容易受到信号等因素影响
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直播,但是观看视频时受网速的影响较大。现在我国网速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而且通讯费用比较昂贵。这种情况下视频直播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移动设备很难有信号,更别说收看视频直播,并且视频画面有时会有延时,影响受众对节目的观看。
(二)视频直播互动受众文化水平层次不齐,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现有的视频直播模式中出现了新颖的交流方式——弹幕,受众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在视频上留言,这种方式促进了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也能快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由于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互动过程中,网络语言粗俗现象时有发生。
(三)受众审美疲劳难以克服
无论是名人还是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最初满足的多是受众的窥探欲望,一旦出现审美疲劳,受众的注意力势必会转移。这样的话,观众对于广播直播间的新鲜劲儿一过,视频直播就不会再有吸引力了。
(四)广播节目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优秀的广播节目被反复加工与二次生产,版权得不到保护的现象比比皆是,除此之外还存在广播节目中擅自盗用他人文字成果的现象。各种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对版权的保护问题就很难得到合适的处理。
四、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视频信号可与“无线城市”建设相结合
视频容易受到信号等因素影响,今后应该提高网速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视频直播的需求。现如今4G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网速,充分运用流媒体技术,同时要做到城市Wi-Fi网络的全覆盖,提高视频画面质量,缩短延时时间,扩大受众量。
(二)净化网络环境
在网络互动方面可以尝试字幕屏蔽功能,如果有不良言语,可以禁止其发言。今后的视频直播在促进受众交流和互动方面要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传递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环境。
(三)创新直播内容
对广播媒体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拓展创新思维,创新直播互动模式,打造品牌内容,抓住受众心理,全方位满足受众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做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四)加强网络监管与版权保护
现如今国家已经对版权保护方面有了极大地关注,如QQ音乐,酷狗音乐因版权问题很多音乐无法播放。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版权保护的开端。要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强网络监督与监管,对视频、音频、文字资源要加强保护力度,对于非法传播者要给予坚决的惩处。
结语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面临着转型新生的艰巨任务。广播通过专业的建设,视频直播的运用,利用数字化转型,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茁壮成长。创新参与度高的节目形式,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营销,利用网络资源,基于现有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吸引年轻受众,才能使广播产业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文戈.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11):52-56.
[2]陶荣.4G网络下网络广播媒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窦钢洪.新媒体语境下山区传统广播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广播,2014(6):49-52.
[4]白亮、华园、汪燕燕.OTT TV时代广播电视直播业务的现状、发展与监管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4(3):29-32.
[5]屈雅红、王琳琳.老龄化与中国老年广播发展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1(1):52-54.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电台受到自媒体及网络电台的冲击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大广播电台纷纷转型,在视频直播平台开通直播通道,通过广播可视化的创新形式迎接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的分析,探讨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视频直播;可视化广播;中国之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画面和声音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模式更受年轻人的追捧,相比较单一的音频传播方式,视频直播兼顾画面与声音,形象生动的传达更多信息。但是,目前“广播+视频”的模式只打破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怎样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值得每一个广播人思考。中国之声大胆尝试,在2016年两会期间增加“视频直播”“弹幕互动”元素,让新闻节目传播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灵活多样,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
一、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05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29.5%。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5.4%,相比2014年底增长9.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视频直播的受众群及活跃度正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传统广播媒体本拥有精良的节目内容,只需在表现形式上稍加创新,即可拥有庞大的视频受众群体。
(一)传播内容生动形象,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两会节目大都是传统严肃的节目,2016年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次尝试在大会现场搭设360度可旋转式的摄像头,受众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即可观看两会现场情况,包括会场布置情况、参会人员以及境内外记者。广播可视化让受众仿佛置身会场,比观看传统电视直播更加直观全面,拉近两会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相比以往的广播模式,视频直播让眼、耳同时动了起来。在有了视频直播之后,受众收听、收看到的内容有了极大的扩充,可以看到形象生动的图像,可以与主播们进行互动,并且增加了广播节目的娱乐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具有更好的视听结合效果。
(二)体现消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及时性
视频直播在提升广播节目娱乐性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广播只具备音频,受众只能听到声音,在新闻采访、政策解读、突发事件报道中,有时会因为记者、编辑的主观性而无法客观陈述事实,带来受众理解的偏差。而视频直播是直接将画面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真实性可以得到极大的保证,又因为其直播的特性事件往往一发生便得到及时报道,人们通过视频直播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如今视频直播设备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安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突发事件现场直接使用。
(三)激发受众的互动欲望,抢占网络市场
观看网络视频直播的受众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受众在接触到新的资讯和话题时会积极地讨论留言。在视频直播平台社区化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能分享彼此的观点,引领新的潮流和思想的传递。
2016年3月4日-15日,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增加了“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的元素,在直播间、导播间搭设摄像头,运用分频技术与听众进行实时互动。受众在表达新奇之外,也有很多网友围绕节目话题持续互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观点。同时,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优势资源,邀请各领域大咖做客直播间,听众直接跟名人进行互动,增加受众与媒体的粘性。根据各个合作方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直播期间,视频直播渠道总页面浏览量(PV)超过120万,排重用户数(UV)也在近百万量级,且整体趋势持续上涨。
二、案例分析——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
2016年3月4日-15日每晚19:00至20: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再次推出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聚焦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围绕当下最受关注的民生选题,寻找民生问题、改革难点的破解之道。今年,节目增加“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的新鲜元素,每期引入一位有话题效应的“明星”嘉宾和三位高颜值的场外新鲜主播。例如著名主持人阿丘聊“问君何处觅乡愁?”,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柳甄聊“今天,你‘共享了吗?”,《蜗居》作者六六聊“房价还在涨,该不该出手?”等等。
在视频呈现和平台选择方面,节目在直播间设立了2个机位(一个特写、一个全景)、在导播间设置1个机位(新鲜主播现场观众真人秀),通过5个不同属性的网络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在央广网采用音视频、文字同步进行的PC端网页直播;在网易新闻客户端采用一路视频信号(导播切换)、文字、互动相结合的直播;在新兴平台乐视乐嗨直播和360水滴直播提供三路机位网友自选,弹幕互动的直播;在优酷自媒体频道注册账号,采用三路机位同屏呈现、聊天室即时互动的“画中画”直播。
两会是激烈的新闻战场,也是试水新想法、新战法的好时机,中国之声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主频率,其的大胆尝试为各地市广播可视化探索之路打下实战基础。
三、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一)视频容易受到信号等因素影响
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直播,但是观看视频时受网速的影响较大。现在我国网速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而且通讯费用比较昂贵。这种情况下视频直播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移动设备很难有信号,更别说收看视频直播,并且视频画面有时会有延时,影响受众对节目的观看。
(二)视频直播互动受众文化水平层次不齐,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现有的视频直播模式中出现了新颖的交流方式——弹幕,受众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在视频上留言,这种方式促进了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也能快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由于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互动过程中,网络语言粗俗现象时有发生。
(三)受众审美疲劳难以克服
无论是名人还是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最初满足的多是受众的窥探欲望,一旦出现审美疲劳,受众的注意力势必会转移。这样的话,观众对于广播直播间的新鲜劲儿一过,视频直播就不会再有吸引力了。
(四)广播节目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优秀的广播节目被反复加工与二次生产,版权得不到保护的现象比比皆是,除此之外还存在广播节目中擅自盗用他人文字成果的现象。各种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对版权的保护问题就很难得到合适的处理。
四、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视频信号可与“无线城市”建设相结合
视频容易受到信号等因素影响,今后应该提高网速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视频直播的需求。现如今4G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网速,充分运用流媒体技术,同时要做到城市Wi-Fi网络的全覆盖,提高视频画面质量,缩短延时时间,扩大受众量。
(二)净化网络环境
在网络互动方面可以尝试字幕屏蔽功能,如果有不良言语,可以禁止其发言。今后的视频直播在促进受众交流和互动方面要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传递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环境。
(三)创新直播内容
对广播媒体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拓展创新思维,创新直播互动模式,打造品牌内容,抓住受众心理,全方位满足受众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做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四)加强网络监管与版权保护
现如今国家已经对版权保护方面有了极大地关注,如QQ音乐,酷狗音乐因版权问题很多音乐无法播放。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版权保护的开端。要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强网络监督与监管,对视频、音频、文字资源要加强保护力度,对于非法传播者要给予坚决的惩处。
结语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面临着转型新生的艰巨任务。广播通过专业的建设,视频直播的运用,利用数字化转型,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茁壮成长。创新参与度高的节目形式,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营销,利用网络资源,基于现有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吸引年轻受众,才能使广播产业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文戈.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11):52-56.
[2]陶荣.4G网络下网络广播媒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窦钢洪.新媒体语境下山区传统广播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广播,2014(6):49-52.
[4]白亮、华园、汪燕燕.OTT TV时代广播电视直播业务的现状、发展与监管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4(3):29-32.
[5]屈雅红、王琳琳.老龄化与中国老年广播发展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