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壮举
周凯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的传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人口预期寿命为35岁,1957年达到了57岁,中国共产党用8年时间使中国人民的预期寿命增加了22岁,具体分析来看这里既包含结束大规模战乱的因素,也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开展全国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疟疾、鼠疫、血吸虫病、霍乱等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血吸虫流行区甚至出现了“蒿草遍地,荒塚累累”的悲惨景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大提高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提升了人民健康素质。这场卫生运动壮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渊源
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积极致力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当时较为严重的痢疾、烂脚、打摆子等疾病,1931年公布了《暂行防疫条例》,1932年决定举行全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并提出具体的执行办法,要求苏区百姓不论男女每月开展一次卫生运动,打扫房屋及周围等。1933年,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成为了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抓手。为促使卫生防疫工作有据可依,1937年11月颁布了《暂行卫生法规》,规定了“不乱解小便,不随地吐痰,破坏公共卫生”等卫生纪律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并作为政府的责任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当时所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重要思想,对于当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爱国卫生运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营造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二、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
爱国卫生运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具体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国家卫生状况、人民健康水平稳步上升。
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阶段。当时,为了改变旧中国卫生状况不佳的面貌,遏制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严重流行的情况,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1952年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和中国发动了细菌战争。为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全国各地迅速掀起“除四害运动”。无论是运动规模,还是参加人数,这次普遍性的群众性卫生运动达到了新高潮,并取得空前成效。仅半年时间,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观,人民群众生活卫生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为“爱国卫生运动”。
1953-1960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阶段。这个阶段政务院发出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要求改善运动形式,坚持功在平常,要求把突击运动与经常保洁有机结合。这一时期定位于着重抓好城市厂矿卫生工作,职工患病率逐渐下降,健康水平有所提高。1960年,党中央发出《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著名口号,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上升到了事关荣辱的道德观层面,对于深化人民的思想认识,指导人民卫生实践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1978-1995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阶段。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卫生运动实践,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建設理念,突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卫生运动原则。开展了“门前三包”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示范效应。进入新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人民健康为人民,人民卫生人民建的理念,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2012年至今,是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阶段。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见》提出健康环境、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社会卫生综合治理等四个领域的重点工作任务,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
爱国卫生运动有利于把党的优势和群众优势相结合,是党的卫生工作的传家宝,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经验,对于当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抓住主要矛盾开展“除四害运动”。1955年冬,国家开始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讲卫生结合起来。抓住了当时“四害”的主要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深化了爱国卫生运动成效。仅半年时间,全国共捕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爱国卫生运动期间也走过弯路,比如把麻雀定为“四害”之一,导致大量麻雀被捕杀。但总的来看“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对于促进卫生健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突击运动与常态化保洁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功在平常,绝对不是一阵风、一阵子能够彻底改造好的,重在形成卫生观念、坚持日常保洁、注重生活卫生等。为此,当时不少厂矿组建了清洁队,建立日常卫生扫除日等制度。通过日常卫生环境的保洁,坚持内外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车间、房间、食堂、厕所的卫生状况为之一新,把突击运动与经常保洁结合起来是一项重要的卫生工作经验。
坚持人民主体形成化整为零的卫生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开启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时期,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卫生治理理念,推行各地创立的诸如“四自一联”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各单位、家庭以门前一定范围为界限,坚持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负责的卫生治理模式,起到群策群力、化整为零的卫生治理效果,促进了全国各地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发挥示范效应开展卫生城市创建。1990年,国家对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爱国卫生运动实现了从关注个人健康卫生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延伸。1995年,全国共有155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2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较强的示范效应。通过评选各级“卫生城市”,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卫生先进城市为其他地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有益经验,更加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运动是贯彻健康事业预防为主的先手棋,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