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作文教学对社会公德的培养

    孙亚萍

    社会公德包括爱护环境、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象征。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探讨社会公德在小学教育中的培养途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为了群体利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个人在长时间的社会、教育、习俗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品德,因此公德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就应注重对学生社会公德的塑造。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在塑造小学生社会公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抓手,涵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以写促行,涵养公德

    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思想家都倡导知行合一,比如王阳明和陶行知,作文中的以写促行正是对这种思想的实践。写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出文句优美、行文流畅的佳作,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写作,丰富实践,并从实践中培养优良品质。笔者认为,此种动机驱动下的写作才能真正写出佳作。为此,笔者在给小学中年级学生布置作文时,每年都有两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寒、暑假里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在寒假和暑假各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然后写成作文。通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可以看出他们放假后,有的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有的给环卫工人送热茶或冷饮,有的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则在下雨天帮邻居收衣物,帮邻居喂鸡、牧羊;还有的学生帮忙扶起跌倒的老人……这些助人为乐的举动正是社会公德的典型表现,它和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社会充满爱。学生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内心逐渐萌生社会公德,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社会公德是什么。表面上看,这种方式貌似是倒逼机制,即学生因为要写作文而不得不去做,实际上,是教师通过这种巧妙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公德心,并让其化为具体行动,最后再以作文的方式加以强化。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切实践行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认真写作的学生,大多品德好。

    二、言之有物,涵养公德

    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言之有物,空洞无物的作文不仅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导致浮夸、做作的风气。对小学生而言,要想作文言之有物,列举具体事例是比较好的途径。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孤山春游,出发之前,笔者觉得这是锻炼写作的好机会,也是涵养公德的好机会。要爬的那座山笔者去过很多次,看到很多不卫生、不文明的现象,在出发前,笔者跟学生说:大家爬山过程中要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周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言行,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成作文。交上来的作文中,每篇都举了一个例子来表述自己所见的不文明现象。一个学生的作文让我眼前一亮,摘抄如下:

    爬山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尤其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让我触目惊心。爬到半山腰时,很多人渴了、饿了,一对年轻人将吃完的肯德基包装纸和喝完的瓶装水直接扔到地上,我有些气愤,但又不敢上前制止,心中愤懑。爬到山顶,我又看到了这对年轻人,他们仍然随手丢弃垃圾,而垃圾箱仅离他们五步远,我还是不敢上前制止,只是将他们扔下的垃圾拾起放进了垃圾箱,旁边的人看到后,向我投来赞许的眼神并且竖起了大拇指。再看那对年轻人,似乎有些羞愧。

    阅读这位同学的作文,我们明显感觉到他对乱扔垃圾者的恼怒和鄙视,同时自己以实际行动给了那对年轻人一记耳光。相信通过这次实践和作文,这位同学对于保护环境一定深有体会,日后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家长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尤其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家长不遵守公德,也会影响学生。社会要形成良好风尚,让学生在秩序井然、公德昭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校方面,教师要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塑造社会公德心,让社会公德在其心中不断萌芽、成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方面责无旁贷,因为语文学科的定位是“促进学生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社会公德正是思想文化修养的组成部分。笔者所实践的作文教学中的“以写促行”“言之有物”等形式是对学生社会公德塑造的一种尝试,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其它涵养公德的方式,等待教师研究与开发。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建立和谐师

    许明芳摘 要:中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下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此期间开展的班主任教育工作意义非凡并且要求更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

    沈卓筠摘要:问题意识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