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沈卓筠

    摘要:问题意识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方法,并创设问题情境,鼓勵学生进行提问,同时将人物与史实结合,通过历史教材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完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格。正因如此,国家不断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要求各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近些年教育界要求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理解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初中历史教材中讲述了诸多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住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与人物等内容。在缺乏问题意识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缺乏积极性,甚至学习后无法巩固知识印象,进而导致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对理论知识产生疑问,才能够激发内在动力,迫切地想要得到问题答案,真正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读懂、读透历史,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问题提出后需要经历思考、分析与查阅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或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进而成功攻克问题,促进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学习往往在发现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内容也往往不能较好地加以组织和归纳,进而对相关的疑难问题不能较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基于上述学情,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各学生的独特个性,并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增强探索精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异,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注意将历史事件与当前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进行纵向的对比,使学生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念得到更深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相关知识的时候,其中有关于北京人生活时间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和现代北京人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便会联想到:现代人运用各种高科技来学习和生活,那么,远古时期的北京人如何生活呢?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训练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与视角来分析与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同时,这也可以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上述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并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让教材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具活力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由于历史课程由诸多历史事件组成,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史料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与图片等为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引申出历史的演变顺序和规律,以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比如,在教授朝代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地王休。”在教师教授给学生这个顺口溜的时候,学生便会对历史朝代的更迭一目了然。同时,教师可在多媒体上播放各个朝代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观察各个朝代之间的区别,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将每一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或者物品找出来。

    (三)坚持人物与史实相结合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历史事件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其他角度分析,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了解历史人物,有利于理解与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与结果,甚至对某些历史事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将人物与史实相结合,使二者更具统一性、关联性。通过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展开深入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并带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授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秦始皇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也就是战乱时代。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秦始皇的纪录片,帮助学生加深对秦始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对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人们均渴望统一。秦始皇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统一,并且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将人物与史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可使学生深受人物感染,想要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改变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心态,从而带动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运用历史教材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依赖史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史料里提取问题和发现问题。问题来自史料,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充分运用史料。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与史学研究相类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来寻找、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进而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自身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以及总结。这能使学生在史料研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建构,在材料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材料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使学生开展多种思考。

    比如,在教学秦朝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文物图来设问和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物图,引导学生:这幅图片所反映出的秦朝社会现实是怎样的?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宏伟、严整的阵容,联系商鞅变法相关知识,如商鞅变法中的“耕战”“奖励军力”等政策,进而明确秦国强兵富国这一历史事实。

    三、结语

    新的时代不断呼唤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由于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施互动,教师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的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想要完成这一过程,学生必须要勇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新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2]姚永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3]杨萍.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甘肃教育,2019(20).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建立和谐师

    许明芳摘 要:中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下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此期间开展的班主任教育工作意义非凡并且要求更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

  •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对社会公德的

    孙亚萍社会公德包括爱护环境、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象征。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探讨社会公德在小学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