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藤,绕自然而生

    徐静宇

    自然不会言语,它以无声的奉献哺育了千代万代的人类。可人类渐渐萌生妄念,想征服自然。这种征服行动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自然受到重创,人类也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到那时,人们再悔恨当初的所作所为,为时已晚。人类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生的伙伴,而不应是敌人。

    尊重自然万物,也是尊重人类自身。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谁料,“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比如随着CO2的浓度节节攀升,使得全球气候变暖,2019年春天出現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我国南方阴雨不断,农作物生长发育延迟;同年8月中旬还直接导致冰岛的奥克冰川彻底消失,再也无法重现当初的美景,十分令人痛惜。

    其实,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诚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言:“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人类若让地球村更加美丽,就必须尊重自然万物,顺应并保护大自然。比如2019年10月,“敦煌西湖”300年后重现,这是大自然对“生态优先”原则下人类各项实践的积极反馈,将会以更美的景色、更丰富的环境资源回馈人类的善意。

    花木无言,也可引为知己,人们应该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当然,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对美的探访更是从未止步。花朵的馥郁芬芳了身心,苍树的庇荫浸润了眼眸。因对自然有了敬畏和好奇之心,于是一些醒悟的人将自然当作阅历丰富的长者,于草绿花香、鸟鸣虎啸中感悟自然的指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自然的教诲;“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是自然的控诉。我们怎么忍心破坏这样美好的自然?

    若损害,知己变仇人。当我们身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当“地球之肺”燃烧殆尽、淡出人们视野,当寸草不生、不毛之地延展向世界各地,难道我们真要选择与地球一起去流浪?

    人之藤,绕自然而生。人们接受自然的馈赠,应该心存感激;人与自然是亲人,也是合作共生的伙伴。

相关文章!
  •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给农村留守儿

    王寓锋摘 要:留守儿童是社会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无数农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给爷爷奶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自读现代散文

    陈海燕摘要:近二十年,人们对现代散文的特性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认识到散文的核心特点是运用自由的笔法表达作者个人独特的思想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