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影响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变革,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外国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移动阅读的影响,逐渐走上数字出版之路。文章从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出版的生态语境、出版形态、版权保护等方面,阐释移动阅读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多元影响。
【关 键 词】移动阅读;数字出版;外国文学作品
【作者单位】刘媛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校级自主创新项目“会说话的土地——从印第安文学民族主义和原住民主义角度解构《典仪》中的身份构建之旅”(项目编号:14CX04062B);中国石油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N201626)。
“移动阅读是指用手机或带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通信终端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1]随着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阅读需求的日益提升,移动阅读逐渐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移动阅读既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人选择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是科技属性与人文属性完美结合的产物。”[2]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物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移动阅读中迎来了新生,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文学作品的衍生。从传统的文学名著到新生的网络文学,人们对数字文学作品的阅读渴求度急剧增加。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化脚步的加快,无国界阅读也成为高知人群的必备,众多外国文学作品正以其多元的文化性走入人们的生活。
一、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困境
1.出版的滞后性
外国文学作品长期以来都是文学作品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和受众市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苏联作品的出版,到近年来世界各国作品的引入,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了作者的心血,也浓缩了这部作品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一部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从问世到翻译或以原版形式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选定要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要经历前期的市场调研、论证、策划、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包装出版等众多流程,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2006年,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引入《追风筝的人》带动了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大众图书市场的热销,而此后的两部作品《灿烂千阳》(2007年)和《群山回唱》(2013年)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与读者见面,版权、翻译以及市场调研等因素造成了外国文学作品在国内出版的滞后。这种现象在传统出版方式中较为普遍,也使得急于“追书”的读者绞尽脑汁搜索资源,力图先睹为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外国文学作品的数字出版,并推动其移动阅读的发展。
2.合格译本的缺失
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品味多元的文化,读一本好的外国文学作品不亚于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旅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正在走进我们的阅读圈,“人类许多生活领域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数字出版的发展也是如此”[3]。数字出版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就是题材内容的国际化,而国际化题材内容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就是承载着丰富的异域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学作品。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被准确的翻译,即使被翻译过来,也会在传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方面有所缺失,这就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法与广大读者见面。如美国印第安裔女作家莱斯利·西尔科,她是当代美国作家中印第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长篇小说《典仪》(Ceremony,1977)不仅被视为美国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印第安文学复兴的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她以印第安人视如生命的土地为线索,重塑了印第安文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缺乏熟知相应民族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合格译者以及涉及的版权问题,该书尚未在国内翻译出版。这对于想了解美国印第安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出版的滞后及合格译本的缺失,使得国内广大读者错失了许多品味外国经典作品的机会。因此,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需要尽快适应移动阅读时代,呈现更地道的译本,拓展数字出版市场,促使外国文学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数字出版给外国文学作品出版带来的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为移动阅读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数字出版在移动阅读时代的新态势不仅包括其结构、形态的变革及其多元化的发展形态,也包括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所带来的多元化的问题。”[4]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数字化出版势必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之一。
1.新媒体推动了外国文学移动阅读的发展
“人们的阅读观念和习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手机阅读市场越来越受到手机运营商的关注。”[5]智能手机、阅读器、平板电脑及4G技术的发展为移动阅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各大公共场所免费提供的WiFi也为移动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类方便实用的APP符合及辅助了人们移动阅读初期的碎片化阅读行为,全文通读、全书“悦”读已经成为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社通过借助阅读工具的技术,开发适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数字格式,充分利用电商、微商的数字平台向读者呈现众多的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并实现数字出版后的传播目标和营销目标。此外,微信公众号、数字平台等也可以为出版方与读者建立纽带,促进两者更好的沟通,并且为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提供后续服务。
2.完善的后续服务推动了外国文学移动阅读的发展
有学者提出了“图书产品”的概念,即“通过交换能够满足读者精神需求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及无形服务的综合,它通常包括核心层、形式层和延伸层三大部分”,其中,图书产品的延伸层指“图书产品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是整体图书产品提供给读者的一系列附加服务” [6]。在移动阅读的数字时代,外国文学作品想要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就需要提供体贴细致的后续服务及良好的技术支持。除了前期的宣传和推廣,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可以利用平台、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外国文学作品在线阅读、查询、下载等功能,充分发挥数字出版物美价廉、服务精良的优势,扩大外国文学作品的传播。
3.新媒体时代增强了作品与读者的互动性
在传统出版业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主要依靠市场调研和选题编辑,与读者的沟通较少。在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化社交网络的建构为阅读群体与出版社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空间,编辑和读者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加强沟通,交流读书心得,为人们提供了分享的平台。出版社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制定营销策略,通过设置话题、投票等形式为外国文学作品的发布营造气氛。读者还可以利用平台等技术终端,通过留言、投票等多种方式为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提供市场调研数据,使出版社更容易锁定合适的读者群。
三、外国文学作品的数字出版策略
1.重视和了解读者的兴趣变化及受众选择
读者的兴趣变化是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主要指导方向。“数字出版时代各类型出版物极大丰富,但具体出版物的读者面都相对较小,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受读者阅读趣味分散的影响所致。”[7]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阅读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版机构在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渠道获取读者的阅读兴趣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出版选题开发。首先,出版机构可以参考外国文学图书传统出版的市场结构。外国文学图书的读者群中有一部分稳定读者,延续这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忠实度是重要的市场资源。其次,出版机构可以参考国际书展及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出版机构需要为国内读者提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既需要及时对国际文化的发展动向做出反应,也需要为国内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再次,出版机构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更加广泛的市场调研。出版机构通过研究大数据,可以了解读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外国文学作品数字读书资源、下载该类数字媒体资源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读者的阅读偏好,分析其关注点与兴趣的变化及转移。出版机构也可以通过定期回访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数据,以此了解读者兴趣的变化,为后期调整出版策略做好铺垫。
受众群体的选择也是影响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出版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后喻文化时代,年轻人对于技术的快速掌握和信息更迭的敏感性,使其逐渐成为数字文化的首要接受群体。许多学习外语的年轻人热衷于读原版外国文学作品,就是希望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以便将来出国时能快速适应。因此,在选择数字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出版机构还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比如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影响、语言的接受性等因素,从而有目的地选择出版这些国家的文学作品,有效地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
2.注重外国作品的文学性和世界性
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给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打破了国家、民族的界限。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读者在享受阅读快乐和文学熏陶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因此,外国文学作品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出版机构要注重其文学性和世界性的双重因素。
所谓文学性是指发挥外国文学作品的优势,扩大作品的传播效果。外国文学作品是基于文学而存在的,因此,注重彰显作品的文学性,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读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发挥作品的文学性可以使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得到碰撞和交融,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世界性是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背景,包括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等。因此,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而产生的文学作品有着巨大的差异。每部作品所包含的不同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取向,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作品的价值观取向因其特定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或许会对国内年轻人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数字出版的内容要慎重甄别,努力做到既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又能正确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取向。
3.注重外国文学作品的版权保护
外国文学作品的数字化出版涉及双重版权问题。首先,要科学处理国际版权贸易,避免国际版权纠纷。版权贸易是我国出版界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版权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合理引进外国文学图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版权输入份额逐年增加,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版权代理人是我国出版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各大出版机构要积极积累资源,广泛搜集出版信息,熟悉国际版权交易技术细节,从而提高版权贸易的效能性,有效规避由语言、文化、认知等差异所导致的版权纠纷。其次,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由于可以突破纸张成本的限制实现“无限量”复制,其对于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就更加凸显。国家要对大数据时代下版权的利益进行平衡,制定出既能对版权进行保护,也能促进信息技术创造的法律法规。不少读者缺乏相应的法律版权意识,不愿意付高额费用来看数字出版的书籍。因此,出版机构可以考虑免费发布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来吸引读者,并通过分析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贴心的服务,努力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使其逐步接受付费阅读的方式。
数字出版作为移動阅读的重要支撑,更应注意版权保护的问题。在保证读者第一时间阅读到正版作品的同时,也要保护原著作者的版权利益,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在选定要出版的作品时,应做好相应的法律许可、出版许可工作,为移动阅读提供优质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传统出版不足之际,以数字出版作为补充,并因势利导,使外国文学作品在信息时代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得到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山. 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0(10):37.
[2]刘杨蒂. 移动阅读时代的数字出版策略[J]. 出版广角,2016(8):38.
[3]沈群. 我国数字出版:形势、发展走势及建议[J]. 编辑之友,2012(4):82.
[4]吴小君,刘小霞. 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的新态势[J]. 出版发行研究,2011(8):58.
[5]王冰. 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分析[J]. 出版广角,2015(15):36.
[6]方卿,姚永春. 图书营销学教程[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