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言语刻薄的女生的转变
杨喜庆
〔摘要〕一名言语刻薄的女生,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爱的影响下,成功转变。文章表达了对爱的教育理念的认同,以及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对该理念的身体力行。
〔关键词〕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阳光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1-0063-02
早上我正在写教案,手机响了,是一个班主任打来的,反映班级一名女生心理有问题。我问过后得知:这名女生成绩在班级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她说的话和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她曾经在班级说自己的母亲不是个东西。上语文课骂其他同学笨得像猪一样,平时喜欢出口伤人。
班主任说:“我曾经课后找她谈过话,问她为什么说自己的母亲不是个东西, 她一脸的笑容:‘开玩笑的。于是我很严肃地给她讲了母亲的伟大以及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当时她很诚恳地对我说:‘我知道了,老师。我觉得效果蛮好的。但是,事实与我的感觉大相径庭。事后有同学反映她又说了类似的话,虽然后来又找她谈话,可发现她在我面前态度挺好的,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而且保证以后不讲了,我很困惑,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如果做人出了问题,那可是大问题啊,杨老师,您能不能抽时间找她谈谈?”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对此也很好奇,感觉这孩子背后一定有“故事”,只是这位班主任还没走进她的心里去,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和她约好了时间到咨询室谈谈。起初她不怎么乐意,说:“我又没心理问题干吗到咨询室跟你谈。”
我说:“每周我都会随意喊我所带班级的个别学生聊天,今天正好选到你了。”
她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
来到咨询室,我没有直接问她为什么说自己的母亲不是个东西,也没有问她讲“同学笨得像猪一样”等伤人的话的原因,而是聊了在学校是否适应,同学相处得怎么样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等话题。她慢慢放松了警惕,从开始的一字一句,后来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我们班的很多学生没有我用功,成绩没有我好,他们的家长还很爱他们,他们不挨骂,不挨打,我什么都比他们好,结果我还挨骂挨打,我妈还说我是猪……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就有意说难听的话伤害他们,心里才舒服点。”听到这儿,便不难判断出问题的症结在家长那里。
待她走后我从班主任那要来了她母亲的电话,把情况跟她母亲详细说了一下,她母亲听后也比较震惊。不过她承认自己的一些语言和行为确实与孩子说的差不多,只是没想到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我建议家长以后对孩子多些表扬与鼓励,少些打击,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压力、情绪状态、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倾听她的烦恼,多陪陪孩子,而不是只关注学习,仅以成绩来评价孩子。家长挺通情达理的,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只是每天都忙着工作,生活压力又比较大,对这方面疏忽了。内疚之余,表示愿意配合。
挂掉电话,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她的很多思想观念来自我们成人,父母的“成绩是衡量学生成功的惟一标准”的观念深深影响着她,同时,父母对其学习过严的要求又让她心里很压抑,甚至还不如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得到父母的关爱多,使其心理更加不平衡。要想让她摒弃刻薄的语言方式以及通过伤害别人而获得自己内心一时的快感的行为,内心重新回归一个十三四岁孩子应有的阳光明媚,只能用爱来解决。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1]。对待学生应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多情感投入。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困惑时一次悉心的开导,困难时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情,情感互动。
基于这种认识,我首先找班主任李老师商量,召集班级骨干及部分科任教师,大家出谋划策,一起来帮助她融入集体,同学们要做的就是送她关切的眼神、温暖的话语、友好的微笑、随时愿意帮助她的手。带着爱心去做每一件事,就能播撒爱的阳光,使爱永驻心底,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这样不仅自己会得到快乐,也能转化一个同学,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会后,同学们收起以前的成见,真心爱护着这个有些刻薄的同学,渐渐地,有学生说,其实她也有很多优点:成绩好,知识面比同学广,可以提供给同學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不友好……
其次,跟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在严格要求学习的同时,对孩子多一些关爱,毕竟是小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她。这点家长做到了。事后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她的日记,日记中有这样一段:
我回家时,发现卧室门关上了,我忽然很愤怒,大声叫:“谁关了我的门!”妈妈在炒菜,急忙回答:“风,是风。”我很不高兴,踢倒了一个小板凳……吃饭了,妈妈竟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把好吃的往我碗里夹,其实,她应该生气的!不觉间,我的脸上感到有两行热热的液体,我错了,妈妈,我错了……
同时,我在心理课上尽量多给她发言展示的机会,在路上遇见她,有意识地先向她问好,如果是同方向就跟她一起走,路上跟她聊聊她的学习、生活,问问班级里的情况。只要她在任何方面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她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她。有一次学校举行微视频拍摄,她们组的稿子弄丢了,她急着到文印室打印纸质稿,可文印室的老师不让打,因为这是学校的规定。她从文印室出来正好遇到我,我看她确实很着急要,帮她到文印室把纸质稿打出来,她非常开心,不停地说:“老师你实在太好了。”慢慢地,我发现她在不断变化,开始关心同学了,有时还替别人去打水,出口伤人的话也渐渐少了,课堂上听到同学精彩的发言,她会带头鼓掌。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当她对外界表现得缺乏爱的时候,多半是因为她的内心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来滋养这颗种子。“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空口讲谁都会,用心才最重要,你是否真诚,是否真心,学生都能感知得到。
参考文献
[1]韦志中,周治琼,余晓洁.从电话本开始改变——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优化人际关系[J]. 2014 (1)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