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魏薇 褚凌云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黑龙江地区的对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黑龙江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无法为黑龙江的对外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而如何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商务外语人才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语人才;黑龙江高校;培养策略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bound to set up a higher standard for stud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present,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at explains why the mode fails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In light of this, it is crucial and urgent to discuss the ways to foster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which will meet the demand sof the new-emerging markets.
Keywords: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trategy of Personnel Training
一、引言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在座谈会中,习主席着重强调“创新”在东北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的创新意识驱动着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外语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语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组织文化差异,进而产生对当地消费者的偏好理解偏差,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维持、保护和扩大。所以亟需解决培养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商务外语人才就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后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已颁布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要求:“各高等学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区域经济特点和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并制定本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黑龙江省俄语发展时间较长,语言发展基础扎实,语言环境与氛围较好。但是由于黑龙江省的地缘位置,缺乏英语发展的客观环境,因而英语的发展相对落后。随着黑龙江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落户龙江,同时黑龙江省当地的企业也会“走出去”,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竞争,采取各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获得更多的原材料渠道,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国际影响力,取得规模经济以及区位优势。这样的外部环境给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文学和语言学为基础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预期,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发展以“商务”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课程设置不合理
黑龙江省的大专院校的设置基本合理,能够满足人才需求的规模,但是院校之间课程同质化严重。课程同质化是指高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依据当地的客观条件,没有具体分析本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课程不考虑该是否适合本学校。以黑龙江省内各外语学院為例,几乎每个外语学院大一和大二的课程都会开设基础英语、听力、泛读、语法等传统外语类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阶段设置的课程,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外语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但是现阶段建立在传统教学方式上的课程设置已经远离了市场,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这种课程设置一直影响着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各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始终跳不出这个框架,无法显示出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性,外语专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本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而不是和其他高校保持一致。
(三)教师队伍结构单一,主观能动不强
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外语教师,更需要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教师的支持。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外语专业的教师多是语言学和文学毕业,虽然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在商务方面的知识欠佳。教师队伍多以硕士学历居多,博士学历较少,且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对于提高专业素养的诉求不高。
三、黑龙江省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
黑龙江省高校商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以《国标》为标准,通过分析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培养方案,持续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不断探索有利于黑龙江省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建立培养国际化商务外语人才的长效机制
首先,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适应社会。如果大学不与社会接触,不与用人单位沟通,不清楚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与“一带一路”需求挂钩,学校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外语人才。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黑龙江省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一带一路”在黑龙江省的具体实施情况。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因此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从课程设置、学生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落到实处。其次,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必须遵循其特殊性。通过调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和论证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创新不能以牺牲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为代价,因此在进行改革之前必须充分论证人才市场需求,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改革者必须时刻牢记,市场需求因时而变、因事而变,社会经济需求具有其短期性、滞后性和局限性,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全面、稳定、长期而超前的大工程。因此,为了迎接动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必须以坚持全面性为原则,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在这个前提下,人才培养的机制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谨慎地予以执行。
(二)调整外语专业布局,优化课程设置
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不应该变为考级的工具。高校外语教学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类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热点,了解国内企业“走出去”所需的人才类型,了解国外企业的组织文化、对外语人才类型的要求,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应增设实践性课程和外语专业比赛,如口译比赛、笔译比赛、英语辩论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模拟联合国大赛、英语阅读大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其次,应增加契合商务外语专业需求的双学位课程,鼓励学生选修管理学、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高等数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区域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丰富学生跨文化知识视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商务外语人才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社会需求,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扩充知识储备,力争成为“外语 + 专业”的国际化人才。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对黑龙江省外语人才的需求,渐进式的增设各种小语种专业,培养符合龙江发展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三)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强化师资力量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高校的招生规模加大,外语类包括小语种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呈线性增长。但是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外语专业学生,外语专业类课程的教师数量增长相对缓慢,黑龙江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没有明显的增长。同时因为黑龙江省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各高校经费与资源有限,“双一流”高校的外语人才流失严重。因此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资力量是黑龙江省高校培养国际化商务外语人才的重中之重。其一,黑龙江省各高校应重视外语类人才的引进,在符合招聘原则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外语类人才引进的门槛。其二,鼓励外语类教师通过慕课、互联网、学术讲座、参加各类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扎实外语基本功,更新知识的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高校管理者应定期派遣教师到国内专业建设较成功、发展较好的兄弟院校学习,并外派到国外高校进修,到“一带一路”尤其是“龙江丝路带”沿途的国家、高校、企业学习和调研。其三,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企业管理,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和引领下,改革和对外开放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国际化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对黑龙江省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更快更好地建设龙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高校应以改革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建立商务外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师师资结构,防止外语师资的流失,让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好地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庄智象,韩天霖,谢宇.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1(6):21-24.
[2]黄里云. 高端外语翻译匮乏呼唤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校化[J].学术论坛,2007(7):55-61.
[3]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28-32.
[4]曹迪. 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国家文化利益的视角[J]. 西外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4):71-74.
[5]陈素花.基于行业需求的服务外包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西外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3):97-100.
[6]施展.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J].俄罗斯研究,2015(3):3-9.
[7]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外語教学,2014(2):40-44.
(责任编辑:顾晓滨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