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路径
陈语千
摘要:新时代人民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对高校行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相关问题,做出新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相关探讨。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深化大数据化分析、共建一站式事务服务,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路径,才能使高校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行政管理 创新 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行政、教学以及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是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落实的,在新时代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适应机构改革的需求,提高行政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办事效率,为高校的办学、科研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由于高职院校体量小、人员不足、机构服务能力欠缺,只有通过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加大力度建设高校信息化,才能为高职院校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主要侧重点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术强化训练,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是教学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政策运行的执行机构,是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的有序力量。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主要的工作[1],一是能够有效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有序协作、积极配合、顺利开展工作;二是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与利用,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创新创业、生活等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高职院校要负责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营造高校服务氛围,保证积极向上的校风,保障技能培训的学风,使得高职学生更加适应企业化发展的需求。
2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1 人员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制度不够健全
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按照实际比例不足1:5,这不符合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同时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争取的重点,如何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定位是只重为教育科研,不关注人员效能的管理,不仅存在管理观念落后和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存在于人员能力不足、不够积极问题。
人员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机构分散,为配合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对接,存在机构全而小的现象,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分释几个角色。二是人员老化现象严重,随着高等院校人员编制的缩小,人员呈现年龄结构偏大的现象,且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三是人员轮转能力不强,一旦人员出现一定事务的耽误,就将影响整个流程的持续性,造成事务滞后等现象。制度上的主要表现,一是高校对行政管理方面重视不够,行政管理人员待遇不高,升职机会固定,存在职称与待遇不对等现象,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高校行政泛权力化。高职院校多数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与行政机构一样,缺乏教授治校的因数,加之高校管理层次上更加重视学术、学历、职称等,导致行政权力更加吸引学术顶尖人才,这样会让行政时间占据学术时间,同时造成“官本位”思想观念盛行,这就大大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在科研与学术的创新发展。三是旧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比较分散的行政管理监督机构,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办事长期存在守旧、拖沓、机械化,缺乏灵活性与积极性,对教师和学生服务带来一定的滞后。四是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效能低,相关创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现,造成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得不到充分落实,互相推诿等现象,导致事务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解决依据。
2.2 机构分散,管理结构不清晰,执行力有待提升
在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和权力下放的要求下,政府部门将相似机构或者相关职权部门进行行政整合,然而高等院校却缺乏相应机制,存在管理结构上不清晰,人员素质、执行力弱等问题。
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冗杂。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基本比对政府对接机构,相对较为冗杂,比如存在科技、人社、团委、教育等诸多部门,在运行中容易出现事务落实不到具体责任部门的情况,出现“三不管”的现象。二是高校服务职能全面弱化。不同于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有相关的约束与执法权力,高等院校相关机构主要是服务机构,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教职工、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提供相关服务,但是针对内部服务机构,缺乏测评与考核机制,加之处于熟人社会的人情世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服务态度的淡漠、服务意识差、服务效率低下等情况,这对学校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三是高校管理水平不专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多数是由教师转变过来,总体来说,行政人员对待自身是以老师为标准,所以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行政管理经验。高校存在大量管理人员缺口,这对行政人员素质要求更加提高,达到专业化的效果,所以会造成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2.3 基础建设更新慢,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一是上报教育主管单位。二是对接当地政府规划部门,所以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缺乏量化式反映。三是资金支持不足,高校采用政府拨款的方式进行运作,大都将精力、资金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设备、增强学术研究等方面,这对提升高校硬件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从体制上来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仍然遵循着事业单位的思想,观念较为固化,思想较为保守,这就让工作创新存在困难,相对于高校的封闭圈,高校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信息接触较少。加上内循环的封闭圈上,对自己存在高看一眼的状况,所以对新的管理办法、管理方式存在抵触心理。高校对于模式创新的管理平台和方式不够重视,从校园安全角度来看,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偏低状况,导致行政管理在开展任务、传递信息时,还存在上传下达不及时等现象。
3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路径
3.1 大数据信息库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高等院校的实际管理中,才能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大数据”与高等教育结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所谓高校“大数据”,是指高校对教师的成长、科研、学习经过、服务贡献、专业特长、智慧资源进行收集的过程,对于学生则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收集、积累学生的平时表现、教育成绩、社会贡献、奖惩励及思想动态等校内外数据。应用大数据思维,将高校作为数据收集的基础,然后运用于管理活动中去,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业务中,广泛推广及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将有用信息推送给教师学生,实现科学化需求服务,转变管理服务方式,由被动性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化方式,达到自我碎片化的再学习。
大数据分析技术,要充分考究数据来源,比如说国家、地区、学校、师生个体等诸多社会层面。首先建设数据视图文件,通过数据采集、存储、转换和映射,构建学校不同维度表征的面上状态。其次是将感知、认知与决策这三个方面结合,通过对长期的积累和数据分析,挖掘出数据的相容性,通过相关量化式模式推演出相关的关系,达到理论性及科学性推导过程。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实现办公OA自动化,将办公OA的数据源导入数据库中,以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实施方案,规避管理组织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化收集,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无用功的作用,化解高校管理体制效率低下问题。
3.2 高校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建设
高职院校部门繁多,且办公地址不一,这让办事效率越来越低,由于高校服务专业化较低,同时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所以要建设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3],该中心是将事务办理、咨询服务、工作交流和素质拓展融为一体的高效率学生工作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也是创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南,符合高速发展的服务需求,将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平台。
3.3高校服务整合外包
服务外包原来指的是IT业务,高职院校人员少,如果每项业务都是专职人员,势必会造成机构臃肿和人员冗杂,将高校部门业务进行服务外包是最好的选择,如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外包,高校保安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高校从原来的包干服务,变成购买服务的主体,行使监督权,这就如同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校园外部专业服务供货商,使高校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高校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3.4 智慧化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进行一体化建设,通过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现有的高校智慧化过程中,总体物联网改造力度还不够大,比如利用智能化脸部识别系统,将不法分子拒绝于门外;如一卡通服务系统的全面覆盖性(app模式),将智慧校园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一定会建成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总之,为顺应高校创新工作发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在智慧校园一体化下,突出数据库建设,建设一站式事务中心,通过服务外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天攀.浅析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進措施[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87-89.
[2] 郭伟,余亚华.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8(1):108- 113.
[3] 栾海燕.高校行政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思考[J].院校管理,2015(9):132- 133.
摘要:新时代人民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对高校行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相关问题,做出新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相关探讨。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深化大数据化分析、共建一站式事务服务,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路径,才能使高校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行政管理 创新 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行政、教学以及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是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落实的,在新时代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适应机构改革的需求,提高行政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办事效率,为高校的办学、科研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由于高职院校体量小、人员不足、机构服务能力欠缺,只有通过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加大力度建设高校信息化,才能为高职院校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主要侧重点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术强化训练,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是教学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政策运行的执行机构,是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的有序力量。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主要的工作[1],一是能够有效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有序协作、积极配合、顺利开展工作;二是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与利用,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创新创业、生活等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高职院校要负责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营造高校服务氛围,保证积极向上的校风,保障技能培训的学风,使得高职学生更加适应企业化发展的需求。
2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1 人员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制度不够健全
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按照实际比例不足1:5,这不符合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同时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争取的重点,如何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定位是只重为教育科研,不关注人员效能的管理,不仅存在管理观念落后和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存在于人员能力不足、不够积极问题。
人员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机构分散,为配合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对接,存在机构全而小的现象,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分释几个角色。二是人员老化现象严重,随着高等院校人员编制的缩小,人员呈现年龄结构偏大的现象,且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三是人员轮转能力不强,一旦人员出现一定事务的耽误,就将影响整个流程的持续性,造成事务滞后等现象。制度上的主要表现,一是高校对行政管理方面重视不够,行政管理人员待遇不高,升职机会固定,存在职称与待遇不对等现象,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高校行政泛权力化。高职院校多数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与行政机构一样,缺乏教授治校的因数,加之高校管理层次上更加重视学术、学历、职称等,导致行政权力更加吸引学术顶尖人才,这样会让行政时间占据学术时间,同时造成“官本位”思想观念盛行,这就大大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在科研与学术的创新发展。三是旧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比较分散的行政管理监督机构,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办事长期存在守旧、拖沓、机械化,缺乏灵活性与积极性,对教师和学生服务带来一定的滞后。四是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效能低,相关创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现,造成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得不到充分落实,互相推诿等现象,导致事务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解决依据。
2.2 机构分散,管理结构不清晰,执行力有待提升
在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和权力下放的要求下,政府部门将相似机构或者相关职权部门进行行政整合,然而高等院校却缺乏相应机制,存在管理结构上不清晰,人员素质、执行力弱等问题。
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冗杂。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基本比对政府对接机构,相对较为冗杂,比如存在科技、人社、团委、教育等诸多部门,在运行中容易出现事务落实不到具体责任部门的情况,出现“三不管”的现象。二是高校服务职能全面弱化。不同于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有相关的约束与执法权力,高等院校相关机构主要是服务机构,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教职工、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提供相关服务,但是针对内部服务机构,缺乏测评与考核机制,加之处于熟人社会的人情世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服务态度的淡漠、服务意识差、服务效率低下等情况,这对学校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三是高校管理水平不专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多数是由教师转变过来,总体来说,行政人员对待自身是以老师为标准,所以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行政管理经验。高校存在大量管理人员缺口,这对行政人员素质要求更加提高,达到专业化的效果,所以会造成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2.3 基础建设更新慢,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一是上报教育主管单位。二是对接当地政府规划部门,所以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缺乏量化式反映。三是资金支持不足,高校采用政府拨款的方式进行运作,大都将精力、资金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设备、增强学术研究等方面,这对提升高校硬件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从体制上来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仍然遵循着事业单位的思想,观念较为固化,思想较为保守,这就让工作创新存在困难,相对于高校的封闭圈,高校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信息接触较少。加上内循环的封闭圈上,对自己存在高看一眼的状况,所以对新的管理办法、管理方式存在抵触心理。高校对于模式创新的管理平台和方式不够重视,从校园安全角度来看,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偏低状况,导致行政管理在开展任务、传递信息时,还存在上传下达不及时等现象。
3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路径
3.1 大数据信息库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高等院校的实际管理中,才能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大数据”与高等教育结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所谓高校“大数据”,是指高校对教师的成长、科研、学习经过、服务贡献、专业特长、智慧资源进行收集的过程,对于学生则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收集、积累学生的平时表现、教育成绩、社会贡献、奖惩励及思想动态等校内外数据。应用大数据思维,将高校作为数据收集的基础,然后运用于管理活动中去,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业务中,广泛推广及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将有用信息推送给教师学生,实现科学化需求服务,转变管理服务方式,由被动性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化方式,达到自我碎片化的再学习。
大数据分析技术,要充分考究数据来源,比如说国家、地区、学校、师生个体等诸多社会层面。首先建设数据视图文件,通过数据采集、存储、转换和映射,构建学校不同维度表征的面上状态。其次是将感知、认知与决策这三个方面结合,通过对长期的积累和数据分析,挖掘出数据的相容性,通过相关量化式模式推演出相关的关系,达到理论性及科学性推导过程。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实现办公OA自动化,将办公OA的数据源导入数据库中,以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实施方案,规避管理组织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化收集,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无用功的作用,化解高校管理体制效率低下问题。
3.2 高校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建设
高职院校部门繁多,且办公地址不一,这让办事效率越来越低,由于高校服务专业化较低,同时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所以要建设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3],该中心是将事务办理、咨询服务、工作交流和素质拓展融为一体的高效率学生工作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也是创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南,符合高速发展的服务需求,将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平台。
3.3高校服务整合外包
服务外包原来指的是IT业务,高职院校人员少,如果每项业务都是专职人员,势必会造成机构臃肿和人员冗杂,将高校部门业务进行服务外包是最好的选择,如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外包,高校保安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高校从原来的包干服务,变成购买服务的主体,行使监督权,这就如同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校园外部专业服务供货商,使高校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高校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3.4 智慧化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进行一体化建设,通过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现有的高校智慧化过程中,总体物联网改造力度还不够大,比如利用智能化脸部识别系统,将不法分子拒绝于门外;如一卡通服务系统的全面覆盖性(app模式),将智慧校园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一定会建成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总之,为顺应高校创新工作发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在智慧校园一体化下,突出数据库建设,建设一站式事务中心,通过服务外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天攀.浅析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進措施[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87-89.
[2] 郭伟,余亚华.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8(1):108- 113.
[3] 栾海燕.高校行政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思考[J].院校管理,2015(9):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