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货币单位“千”字解
叶爱国
内容摘要:本文对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58号《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中货币单位“千”字进行了考释,以匡王仲荦先生之不逮。
关键词:敦煌文献;货币单位;“千”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2-0088-02
王仲荦先生《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一书收有敦煌市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第58号残卷,定名为《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兹就该残卷中货币单位“千”字进行考释,以匡王先生之不逮。
宁塞廓州“本五百廿八千二百”、米川“二百五十二千二百”。
淠阳陇州“本一千五百九千九百廿”。
安定泾州阴盘“四百八十九千五百”。
延安延州金明“三百卅千五百”。
王先生于上列各数末均加“贯”字,日:“廓州及米川县公廨本钱数,本条有误。”“陇州公廨本钱数一千五百九千九百廿贯,此数必有误。”“阴盘公廨本钱数有误。”“金明公廨本钱三百卅千五百,数必有误。”
案:本卷尚有京兆府蓝田“八百一十五千九百廿五”、咸阳“八百廿五千”、朔方夏府“本一千八百千”、安化庆府安化66一--百六十八千五百”、咸宁丹州咸宁66一--百千”、安北大都护府“本七百千”、广陵扬府“本三千五百五十七千”、安陆安府“本二千二百千”等,又有灵武灵府迪乐“五百廿九千三百六十四文”、连山连州连山“一百六十五千二百卅五文”等表述,足证钱数不误。关键在于对百、十、个、千、百、十、个中间“千”字的理解。
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l2000《庭州孑L目司会计簿(?)》
1钱叁拾玖阡伍佰玖拾捌文贰分,六月卅日已前回残收入。
2田月料钱贰拾捌贯捌伯(佰)伍拾伍文肆分。
3囚月料钱贰拾玖贯壹伯(佰)捌拾柒文贰分。
4九月料钱贰拾玖贯壹伯(佰)捌拾柒文贰分。
5十月料钱拾玖贯壹伯(佰)捌拾柒文贰分。
6十一月料钱困拾玖贯壹伯(佰)圆拾柒文贰分。
7十二月料钱贰拾玖贯壹佰捌拾柒文贰分。
8金满县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白直执衣每月贰阡贰
9伯(佰)文,计壹拾叁贯贰伯(佰)文。
10蒲类县七月八月九月执衣白直
课每月壹阡玖伯(佰)陆
11拾文,计伍阡捌伯(佰)固贰拾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便今籴索(粟?)
8~9行金满县白直每月2200文,7~12共6个月,2200×6—13200文,文书记作“壹拾叁贯贰佰文”,是以一千文为一贯;10~11行蒲类县白直每月1960文,7~9共3个月,1960×3—5880文,文书记作“伍阡捌佰贰拾文”,用“阡”不用“贯”,与金满县相较,亦可知一贯即一千文。同例,首行之“叁拾玖阡伍佰玖拾捌文贰分”即叁拾玖贯伍佰玖拾捌文贰分。《汉书·武帝纪》元狩四年(前119)冬:“初算缗钱。”李斐日:“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知以铜钱一千为一贯,汉武时已然。《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第576简“十一千八百四口”,“十一千”即十一贯。唐谷神子《博异志》“李黄”条:“答日:‘渠浅陋,不足以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傥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有货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钱三十千,须臾而至……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千,余了无所见。”《广异记》:“东平尉李磨初得官,自东京之任,夜投故城。店中有故人卖胡饼为业,其妻姓郑,有美色,李目而悦之,因宿其舍。留连数日,乃以十五千转索胡妇。”“千”亦贯也。
反观敦博第58号残卷,灵武灵府迥乐“五百廿九千三百六十四文”、连山连州连山“一百六十五千二百卅五文”,与BDl2000的表述毫无二致,是敦博58号残卷之“千”即“贯”之另一种表述。明乎此,则知王仲荦先生于各数末加“贯”字为不可取。如宁塞廓州“本五百廿八千二百”,即五百廿八贯二百文,于数末加“贯”,则成“五百廿八千二百贯”,二百文变成二百贯,相差千倍;且“五百廿八千二百贯”,又不知是何天文数字!宜乎不得其解而谓“本条有误”矣!王先生又有于数中加“贯”者,如灵武灵府迥乐“五百廿九千三百六十四文”,即五百廿九贯三百六十四文,加“贯”后为“五百廿贯九千三百六十四文”,足见其不知千文为贯,文、贯为千进制也。更有甚者,雁门代府“京一千六百州,都一千二百廿”,此为代府至京、都之道路里程,王先生亦于此二处加“贯”,使里程变成了钱数,皆不明“千”字所累也。